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发展行业中的支柱产业。本文借助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简介,提出的几点提高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具有理论性的意义。
1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项目地基通常相对较深,建筑面积较大,因此对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搅拌选择预拌泵送处理,如此能够根据不同的高层施工实现精确浇筑。在实际使用时,混凝土耐久性应当满足高抗压的强度指标,另外按照混凝土施工用途的差异性,对于部分混凝土还提出了较为特殊的要求,例如混凝土补偿收缩性、免除震动性等。随后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开展施工作业,对混凝土施工作业环境实施全面监测与控制,确保施工作业温湿度等相关条件能够符合规定要求,对于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地区也应当选择各不相同的周期作业方法。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缝隙预留位置予以科学设计,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如果在施工作业时要求对混凝土浇筑顺序予以调整,则应当对调整作业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调研,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以及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的配比技术
建筑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水、水泥、骨料以及部分外加剂,这些成分间的数量配合比对建筑混凝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的配置,需要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人员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在坚持合理性原则及兼顾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化的计算与分析配制出实用性较高的混凝土配合比。因为建筑施工材料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与理论上的含水率差异较大,所以在对建筑混凝土进行搅拌之前,施工人员应先对建筑材料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进行科学的测定,而后依据测定的结果对建筑工程的其他各类施工原材料的实际用量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使配制出的建筑混凝土配合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
2.2 浇筑流程及方式
建筑作业属于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性工序,确保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开展好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基本流程为流淌施工、封层施工、推移施工以及分间断施工,必须要确保施工材料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浇筑作业。在浇筑作业时要防止水分渗入到现浇结构中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干净度。若在浇筑作业之前选择分层浇筑技术措施,则需要确保上层开始凝结前就结束下层的浇筑施工作业,如果出现尚未开始正式浇筑材料就存在凝结的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对施工材料进行强力搅拌,确保其流动性能够满足施工规范标准。浇筑作业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倾落材料高度,从而防止现浇作业时出现离析问题。与此同时,外部的天气变化情况和施工作业附近的环境温度也会对混凝土结构浇筑作业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温度进行浇筑。
2.3 裂缝防治措施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开始之前,作业人员应当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以及自然条件进行全面调研,结合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调整混凝土施工作业工艺,借助于添加各种外加剂的方式来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而当混凝土裂缝已经出现之后,必须要第一时间做好修复和填补,唯有施工作业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了解增强混凝土粘附力以及强度的技术措施,熟悉掌握各种外加剂的添加技巧,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裂缝的产生。
2.4 现场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个流程即是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基本过程,对于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即是对每一道工序予以科学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个好的施工现场才能够确保每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可以说是对施工现场质量的控制。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应当严格控制好各类影响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果存在对工序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必须要第一时间通过相关对策予以处理,确保各项工序的稳定进行。对于施工作业现场来说,应当对各项工序进行检验,确保合格后需要填写好质量验收单,对混凝土施工作业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保其能够满足国家规定标准,保证各项工序的作业质量。
2.5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出现施工质量的问题,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进而对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管里体系,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更有利于监督相关施工人员的规范化施工操作。借助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施工监管人员明确自身施工质量监管责任的同时,提高施工监管人员的监管意识。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施工质量监察小组,做好对施工现场质量工作的监督,如若发现施工质量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寻求解决方案,有利于确保整体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标准。
2.6 加强创新与研究
建筑行业研究机构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在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脚步,同时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施工期间,应当组织专人针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研究与创新,从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相应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项经验的累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找到引起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7 养护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来说,后期的有效养护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混凝土出现了泌水现象,必须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温养护手段,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作业环境的温度差异选择具体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环境温度适宜。唯有当养护作业结束后,才能够将绝缘层的薄膜解开,从而实现保护混凝土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混凝土配比技术、混凝土搅拌技术及混凝土养护技术等进行论述,提出了合理配置混凝土配合比、加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控以及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等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丽.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7,(07):231.
[2]郭烽仁.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2):149-150.
[3]严兆君.探析建筑混凝土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44):42.
[4]王志诚.简议建筑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42):22.
[5]林梓明.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04):287-288.
[6]罗家仁.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技术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6,(21):137-138.
[7]王乐.浅析土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6(01):188.
论文作者:赵新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序论文; 《红地产》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