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采取一种粗放型的方案来进行城镇化的管理和建设,这种粗放型手段主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展开对于城镇的经济引导和规划。但是这种手段也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管理的重心多偏向于经济方面,从而忽视了城镇居民的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城镇化建设的外部, 而忽视了城镇化建设的内部。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城镇化改革,政府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推动城镇化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城镇化;高质量
一、城镇化与以人为本相互作用
城镇化是指将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使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城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更为便捷的生活条件,但是农村人口来到城市,被改变的不仅仅应当是他们的外部环境,还需要重视他们的内心诉求。政府开展城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以群众的内心诉求为出发点开展城镇化工作,对建设方案进行合理地规划与科学的改良,不仅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还要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
二、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建设手段
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逐渐暴露了政府在工作过程中对经济把控过多,而对于人的方面则缺乏必要的重视这一问题。经济建设也应是以人为核心,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加以解决,以此才能更快更好地进行城镇化改革。
(一)深入贯彻以群众为核心的建设管理理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更加需要对城镇化改革进行优化,这就需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理念。2017年对我国的户籍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持有城镇人口户籍的占比为39.1%。然后对我国城镇实际的居住人口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其在总人口占比61.27%,实际城镇居住人口占比要大于城镇户籍人口占比。而这两种占比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部分人口也在城市生活,比如一些农村人在城市打工谋生或者农村儿童在城市求学,这些农村人没有城镇户口却在城镇长期地居住,但是他们不能拥有城镇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属于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手段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提高群众的工资水平,加快农村户口向城市户口转变的步伐,扩大拥有城镇户籍人口的占比。
(二)做到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的城镇化建设。“城市病”是城镇化建设中日益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城市病”是指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出现的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城市规划落后,只顾盲目向周边扩张和侵占耕地。表现为人地矛盾激烈,而且加剧城市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的文化建设滞后,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且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城市发展严重失衡。为了避免“城市病”的产生,我国政府在城镇化改革过程中要在原来城市的经济水平和整体人口数量为基础上,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一味追求扩大城市面积,而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重视群众的诉求,对城市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减少城市病的危害。
(三)城镇化建设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建设,也要关心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多关注城市建设的结果就会是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资源过于集中,而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人口流失,农村地区的发展越来越缓慢甚至倒退,从而城乡经济水平差异过大,区域发展不协调。而城市由于发展过于迅速,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加上人口饱和,公共资源越发紧张,反而也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也要同时扶持农村的经济,避免以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
1、农业作为我国经济行业中的基础性产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农村以传统的劳作为主要的生产内容,同时售卖农作物也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我们采取手段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第一,我们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增多了。第二,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农村劳动模式进行改造,不能太过于依赖人力劳作,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方便农民作业,节省劳动时间,也让农民可以不用那么辛苦,还能增加产量。第三,选拔吃苦耐劳的专业人才,让他们定期来到农村,针对农民的生产问题给予相应的规划和指导,还可以引进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来到农村担任领导,指导农村的生产建设。
2、着力解决在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的福利问题,这部分人口属于被迫城市化,他们不能享受和真正的城市人口一样的城市福利待遇,所以我们要提升这部分人口在城市生活的体验,给他们带来和城市原住人口一样的便捷。
3、户籍问题也是造成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加剧了乡村的的人口流失,使城市人口日趋保饱和,人口流失导致乡村的经济建设更加滞后,我们应该打破城市的户籍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发展,不仅人口数量均衡了,政府对于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经济投入也不用进行差异性的区分,农村和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也会更加均等。
(四)关注民生,重视居民同等享受公共福利的权利。前文中提到城镇实际居住人口要多于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没有城镇户籍的实际居住人口不能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所以政府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农村和城市地域上的经济差异,和缩小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福利待遇差异,尤其是在医疗、求职、教育、交通等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极大的领域。政府要尽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争取做到城乡居民福利均等化。
(五)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点,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应该摒弃他的这种特点,而将所有城市都设计成相似的西方建筑风格,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具有包容的特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对于一些城市,保留其具有自身文化特色,保护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相应地发展旅游产业,向当地以及外地的人们宣传本城市的文化特色,这样不仅能提升城镇的经济水平,也加强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完善。
三、结束语
城镇化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全体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重视城镇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从群众的内心诉求出发,对城镇化改革进行有效的规划,重视城市的自身文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病”、户籍和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的待遇问题。并且还要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并驾齐驱,发展农村经济,从而真正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12.
[2]赵芳媛.特色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日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黎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城市论文; 城镇化论文; 农村论文; 城镇论文; 人口论文; 户籍论文; 群众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