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血透室 230000
【摘要】血液透析室主要是对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护士因长期与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消毒剂、穿刺针、玻璃安瓿等,极易造成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使护士受到身心创伤[1]。因此,分析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重要[2]。
【关键词】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8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03-01
1危害因素
1.1感染性因素 血液透析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并可能被针头、安瓿等锐利器械刺伤。根据资料[3]统计,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
1.2物理性因素 透析机的屏幕辐射、噪声污染、臭氧、紫外线照射,加之护士在操作中长期站立、工作高度紧张、无规律饮食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护士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1.3化学性因素 在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将挥发性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柠檬酸、含氯消毒剂等)用于血液透析机、物品、地面等的消毒。长期接触化学物质,亦会引起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皮肤腐蚀与眼部损伤,呼吸系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损伤等[4]。另外血透室护士日常使用的一次性乳胶手套也可引起如:瘙痒,皮疹,荨麻疹,哮喘等。
1.4心理性因素 血液透析室的护士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5],长期的紧张和刺激,导致了护士精神压力过大,形成不良的心理,如焦虑、抑郁、易激怒、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失眠等,影响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2防护措施
2.1感染性因素危害的防护
2.1.1呼吸道的防护 建立健全透析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分区,保持血液透析室内空气流通,室内安装空气消毒柜,紫外线灯;患者更换拖鞋后方可进入透析室;使用一次性床单、衣服,避免病原体被带入室内;定期做空气培养;使用挥发性消毒剂时,准确配制消毒液浓度,为防止呼吸道损伤,可戴多层口罩。
2.1.2手的防护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后戴手套操作(最好戴双层手套)[6],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及时更换手套,若手套破损或被污染后也应及时更换。大量研究证明:经常更换手套不仅能保护患者也能更好地保护操作者,而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因锐器刺伤时进入体内的血液量。洗手是加强自我保护、防止交叉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眼睛的防护 血液透析室护士在给患者做近距离内瘘穿刺及使用消毒液时应在操作过程中戴好多层隔离良好的口罩,必要时可戴护目镜,防止血液、消毒液等溅入眼内,引起损伤。
2.1.4针刺伤的防护 护士应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作好锐器的废物处理,禁止针头复帽。一旦发生针刺伤,应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7],首先立即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自来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酒、乙醇消毒后包扎。同时对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IV、HBV及HCV等抗体检测,并建立针刺伤记录制度。工作中应提倡使用具有安全设计的器械,积极引进和推广安全产品。
2.2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8],人要离开现场,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眼睛不要直视灯源,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透析机屏幕操作时,保持适当距离,不要长时间持续接触亮屏,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在搬运患者、提重物时,保持身体平衡,利用人体力学原理及技巧,避免肌肉韧带损伤及功能性腰背痛。护士操作要做到四轻,透析机报警及时处理并消音;机器定期检查维护,减少故障发生;水处理机房应独立并置于透析室较远处。
2.3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血液透析室护士应熟悉掌握每种消毒剂的性质、配制方法及正确操作。如:在配制过氧乙酸时,应戴多层口罩、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以防其浓溶液烧伤皮肤,溅入眼睛,刺激呼吸道而造成化学性损伤。对乳胶手套过敏者可在手套内加戴一层薄膜手套。
2.4心理性因素危害的防护 护士要正确认识本岗位的工作性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参加娱乐休闲活动,劳逸结合。作为管理者,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消极的批评指责,应使护士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合理的饮食营养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职业危害及其防护已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特别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医护人员也应关爱、关注自身的健康。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因职业危害造成的人身损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美香.现代慢性肾衰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1;70—74.
[2]何兰珍,刘爱霞?,熊伯芳,等.血液净化中心目标管理初探[J].护理研究,2004,18(11)12050—2051.
[3]谢红军,聂军,白 杨,等.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护理研究,2004,18(1)。8-10.
[4]杨正霞,孙亚男.安全静脉套管针的应用及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24(3);239-240.
[5]张迎春,王 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J].护理研究,2003。17(I):126.
[6]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等.经血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I(11):15—17.
[7]陈杰,杨轶美.浅谈导管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6):98.
[8]肖秀芹.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及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4,20(12):53.
论文作者:胡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护士论文; 血液论文; 防护论文; 因素论文; 职业论文; 患者论文; 手套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