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实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形成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验证科学结论;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科学实验教学另一方面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课教学,是摆在每位初中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科学 实验教学 探讨
有效的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建立概念、揭示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初中科学教材中实验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实验,或者加以改进,使其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多角度地挖掘实验教学,追求“创新”和“有效”,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切入点。
一、引导学生学会设计、观察、反思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设计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自主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科学认知,掌握丰富的科学概念,而且学生在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铜丝、铁丝、铝片、硫酸铜、硝酸银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最终获取正确的实验结果。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科学思维的引导下创新性地提出实验假设和实验原理,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制作出有个性的实验方案,并尊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实验体验,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将实验获取的数据与细节记录下来,不能完全依照课本知识而不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会成功,有的实验会直接失败,有的实验现象并不明显。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从中寻找失败的原因。这一点比实验本身更加重要,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实验、反思实验,并针对客观事实形成记录。这种方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 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 减少教师的演示和协助, 并且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进行小组的团队合作;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 我们要注意实验过程能够尽量具有开放性, 而实验步骤具有多样性, 不拘泥于标准的答案, 实验原理也要尽可能地联系各个学科, 有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法优化方面, 除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具使用之外, 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况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设置, 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一个多元化的评价。
二、初中科学实验课堂应是探索性的实验课堂,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与其把已有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切身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学生在分组合作中能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杠杆的分类”时,有的教师仅仅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杠杆,有镊子、剪刀等,但是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先让学生从自己的家里带几件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根据学生分组的情况,给每组分配不同的剪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使用不同的剪刀来剪同一张纸所用的力。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不同的剪刀剪不同的纸张所用的力不同。
如此,学生会对杠杆原理产生很深的印象,会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杠杆原理。这一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如,在教授“茎的输导作用”时,按照教材上的知识,先讲的是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导管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运输的,随后利用一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创新教学设计,先不讲茎的输导作用,在课前让学生剪取一些小段的树枝,然后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把自己的材料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把除去叶的枝条按照顺序插在已经稀释的红墨水中,还可以把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按照顺序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最后还能把枝条倒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在上科学实验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按照不同的方法处理的枝条外观,然后切开叶的茎来观察茎的内部的颜色。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茎的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哪里发生了变化?按照不同的方法处理的枝条的现象是否相同?根据这种情况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学生会利用已学到的知识,通过分析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争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然后证明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方法,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实验得出新的结论,实现了让学生的脑海里产生正确的结论的目的,进而能够让学生形成永久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被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基于这种思考,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把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经历了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最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学生体验的有效性。 坚持完成分组实验,能够让学生收获很多。分组实验中老师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二是引导观察实验,探讨分析实验现象;三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动脑。 例如,在沸腾实验中,我让学生注意水未沸腾时和快沸腾时声响的不同,分析“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再如,上分组实验课时,我会在热心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各个实验环节的基础上,还注意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完整意识,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会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从中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必要时就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实验。 这样可以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质量, 逐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培养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习惯,促进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改革
目前有很多中学实验室紧张,管理人员紧缺,实验教师也配备不足,导致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设。这势必影响到中学的实验教学,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导致科学教学效果下降。因此,可通过学生做课外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但学生做课外实验的习惯并不是天生固有的,需要培养、逐渐养成。要培养学生这种习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取决于指导老师的方法,具体是:对学生要做好动员工作,与学生家长也要沟通到位,还要取得社会的信任,而最重要的是提供的实验素材一定要科学合理,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养成了做课外实验的兴趣,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学习方法也会得到改进。这对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要完成改革老式的实验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想有效地改革,首先,我们要从观念上改革,认识现有观念的局限性,改变传统的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和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其次,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的质量观。在改革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的作用,把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秦国成 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王耀村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余文森 “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 2007,(17)。
[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论文作者:杜永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教师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科学实验论文; 初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