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_赵洁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_赵洁

巴彦淖尔市汇丰建筑公司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400

摘要:我国的建筑施工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施工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即“现浇”,这种工艺要求绝大部分施工过程均是由工人现场操作,如搭设脚手架、支设模板、制作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是通过标准化的设计路程、专业工厂化的生产工艺、装配精细化安排、整体装修、全新信息化数控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操作等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四节一环保”的高效生产方式,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很多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不具备的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十三五”期间,我国多地推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如上海市在2016年发文:《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发展规划的通知》(沪建建材[2016]740号),通知要求:2016年起,上海采用比例及装配率双控手段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借鉴外国建筑行业人士的工作经验,从而不断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性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它对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以及图纸拆解质量等方面都要求的相对较高。该种结构及施工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

3.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二、装配式建筑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2.1灌浆施工和构件连接管线安装问题

2.1.1灌浆施工不饱和。板墙在纵向连接的过程中灌浆施工的饱满程度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确定,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构件灌浆孔堵塞现象。通常情况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从板的最上面孔洞顺利流出就算完成灌浆施工,但真正意义上的施工完成难度非常大,因为灌浆板内部的具体情况很难了解,并且在灌浆时饱和度很难做到精准化,常常会因为加工生产构件过程中的失误或施工人员对灌浆孔清理不及时,造成灌浆孔堵塞而出现的灌浆施工不饱和现象发生。

2.1.2套管链接错位问题。在构建套装连接过程中,因为钢筋套筒的安装位置问题常常会出现偏移现象发生,一边偏移现象产生分为两种:

2.1.2.1常规部分偏移。发生这种现象时是能将钢筋插进洞内,控制偏移。

2.1.2.2重度非常规完全偏移。只有通过重新加工安装构件,才能控制偏移现象,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做到与原设计重叠,给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2管线或者构件预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线或者构件在预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件预埋管发生堵塞或者脱落,从而导致预埋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对施工现场穿线造成阻碍。主要原因是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预埋管线连接不到位,使得管线发生堵塞,或者管线和预制构件的固定不到位,在振捣期间发生脱落或者偏移。

2.3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墙板拼接接缝处理超出规范要求,墙板、阳台板之间的接缝上下不通顺、宽窄不均,厨房、卫生间降板处标高误差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人员方面。与技术发展成熟、工程实践经验颇丰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目前装配式项目较少,工人实战经验偏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有待积累和提高。2)物料方面。构件本身质量不合格导致安装误差累加,包括构件尺寸误差的累加、构件平整度误差的累加、构件预埋件位置误差的累加。3)机械方面。缺乏实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墙板拼缝误差偏大,拼缝宽窄不均,与工业化建筑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吊装构件时构件晃动不易控制安装精度。

三、影响质量的因素

3.1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分为设计和深化设计。设计在传统模式下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蓝图,深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拆分设计,在进行深化设计时需要考虑。

3.1.1构件拆分时各个专业配合不够

设计院在进行构件拆分时,需要建筑、结构、电气和水暖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减少由于专业限制所带来的理解偏差,不断进行设计优化。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刚刚起步,专业人才还比较短缺,不能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导致在拆分构件时各个专业配合不够,进而会影响构件质量。

3.1.2预制构件的设计尚未达到标准化

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刚刚开始,行业技术规范不完善,各个装配式建筑在构件拆分时其模数并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多种多样。各个构架加工厂进行构件加工时,由于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质量也参差不齐。由于构件设计没有标准化,不但加工需要更多模具,且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以后的维护、维修阶段无形中制造了障碍,也影响建筑与设备、设计与部品的协同设计。

3.2预制构件生产制造阶段

3.2.1台座和模具表面不平整

构件的浇筑、成型都需要借助台座和模具,若台座和模具表面不平整,会影响构件成型后的垂直度,这是影响预制构件质量的因素之一。

3.2.2预制构件表面出现裂缝

由于混凝土组成材料之一的水泥在水化时会引起混凝土预制构件背部温度剧烈变化,使混凝土预制构件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预制构件内部的温度收缩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预制构件出现裂缝,也是影响预制构件质量的因素之一。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装配式建筑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从而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发挥积极效用,提高其质量。

4.2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建筑和施工形式,具有施工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节约建材、降低人工成本、施工质量较好、施工工人安全较易保证等特点,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但是通过建筑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2]王进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09.

[3]徐克强.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及相关问题[J].中华建设,2017,03:90-91.

论文作者:赵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_赵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