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提高途径的研究论文_张晓亮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提高途径的研究论文_张晓亮

贵州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竞争在当今各行业中不断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的质量,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各行业生产者共同追逐的目标。建筑物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生产过程复杂、投资规模大和不可逆转的特点,特别是工程质量如未达到规定的控制标准,其带来的后果远比其他产品更为严重,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的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保证工程质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角度进行探讨,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最后才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途径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1.1使用性

所谓使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具体包括: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耐酸、耐腐蚀等化学性能;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结构性能;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使用功能。

1.2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程度。一般地,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防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必须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必须保工程整体免遭工程结构破坏的伤害。

3.3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表现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使用成本三者之和。可以通过比较分析,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判断工程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努力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

1.4耐久性

所谓耐久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工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使用年限。因为建筑物本身结构类型不同,施工方法不同,质量要求不同,使用性能不同等,目前国家对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还缺乏统一的规定。在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寿命周期内,建筑工程应该具有正常的使用功能。

1.5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就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一般地,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例如,防洪、抗震、防水隔热等措施,都属于可靠性的质量范畴。通过增强可靠性,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总结如下的几点。

2.1工程建设体制仍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

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导致许多工程的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来自同一系统,隶属于共同的主管部门,这种管理格局基本上是一种内部的监督体系,很难实行严格的、公正的监督,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2.2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3企业经营环境

2.3.1政策因素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要求企业的是产量和速度,质量往往不是重要的考虑对象。长期以来,养成了企业只重产值速度,不重质量效益的习惯。这样企业自身对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资缺乏主动。

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靠一定生产手段来实现的,建筑企业面对机具设备更新不及时、施工工艺落后、技术工人短缺、闲杂人员多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难选择质量效益这条路子。

2.3.2主管部门行政干预不当

当前,建筑企业的主管部门将其对下属企业的干部任免权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对其人事权使用过滥,根据短期业绩来评价、调整企业主要领导班子,致使一些困难企业领导更换过于频繁,引发和助长了企业的短期的行为。

2.4企业质量环境

质量文化环境、质量市场环境、质量认知环境和质量群众基础是构成企业质量环境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效益。然而当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认知不足和缺乏群众基础等问题已严重影响着质量环境的改善。

2.4.1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操作工人是每一工序、分项、分工程的直接完成者,技术、质量检查人员是建筑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是质量目标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的综合作用发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建筑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领导没有把主要产品精力放到产品质量上,而是放在拉关系、请客送礼上面。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目前,建筑企业的主要施工人员来自农民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学习培训不及时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操作工人素质与业务能力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2工程质量管理低效

质量管理机构不力,质量管理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手段,质量管理部门职能弱化,整理、准备应付上级检查的材料成了主要工作。工序施工应履行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执行不到位,成为摆设。质量奖励与质量重罚过轻,职工干好干坏差不多,甚至一个样,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目的。企业领导对质量责任认识不够,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更甚者部分企业没有将质量与责任联系起来,没有实行质量责任处罚制度。

2.4.3低标准老毛病

工程施工中低标准、老毛病是常见的质量问题,施工现场“低、老、坏”问题仍普遍存在,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沙、空鼓;混凝土强度不足等质量问题,就像“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目前已成为制约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

2.4.4质量认证走形式

ISO9000族标准的颁布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但是许多获证建筑企业工程质量问题还很多,质量效益不佳,并没有充分利用ISO9001认证带来的益处。

2.4.5质量管理方法徘徊不前

由于建筑企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一些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往往没有得到普及。据调查,我国建筑企业应用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较低,进行工序能力分析的也为数不多。一些企业的质量控制点长期处于不控或失控状态。企业采用较多排列图、因果图等,却又无法较好的预防施工过程的不合格工序。离开必要的质量控制技术,企业要提高工程质量,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目前,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质量管理还停留在基础的质量检验阶段,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过程的管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很多施工企业连这都做不到。质量管理在施工工程中成了点缀,往往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留下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空白,全面质量管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

3.1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公幵、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政府监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行为实施的监理和对社会监理单位实行的监督管理。所以,它是为社会生产,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的政府职能活动。这些职能是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中设立的规划、建筑管理、安全监督、招标办、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来执行。这种执行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强制性。

3.2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质量监督部门一方面要通过有效分工,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科长职责、科员职责、站领导职责等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及时制定和完善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并以书面形式确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内部学习培训。要确定固定业务学习时间,强化学习,质量监督涉及的规范技术要求特别多。新技术新规范层出不穷,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应采取一边学习一边考核的方法,即学完一段时间后,要组织一次测验,看看大家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给参加学习的人员加压,确保平时学习不走过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专项技术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质监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探索新的监督模式。调整工作思路,克服困难,结合实际,打破常规,灵活监督、服务,做到将定点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常规质量检查与动态飞行巡查相结合、普同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进行差别化管理。调整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程序,改变过去由主监人一包到底的监督模式,实行主要分部验收及竣工验收必须经站内审核及交叉验收方式,即施工质保资料和监督档案,主监人审查后报送监验科审核,并将审查意见反馈给施工企业,及时整改,合格后给予验收。验收时其他监督组派员参加交叉监督,使质监工作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在质监过程中我们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文明规范执法。

3.3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建造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造质量的好坏,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造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作为建设单位,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点。质量控制,即为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人、机、料、法、环”这五要素的控制,人是首因,也是要因。所以要全面贯彻质量道德观念、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倡导优良质量文化,增强各级管理者的客户意识,把质量工作上升到了道德层面,通过强大的道德观念,增强员工的自觉心理意识,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以此来推动质量持续改善。与此同时组织最大范围内工程质量知识竞赛及工程质量奖评选,通过表扬、奖励和年终表彰等制度对质量工作形成激励体制,提升质量工作的荣誉感。相反在质量日常检查,对因违反质量体系标准和规程,造成公司损失的员工进行考核,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质量事件通报,对责任人加重考核。双管齐下达到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的效果大力倡导“建设单位是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内部:各子公司是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以此为指导思想,推动子公司总经理、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对质量的重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摒弃“施工质量完全依靠施工单位自控,验收完全依靠监理、质监站把关”的依赖思想,督导子公司、项目部形成自我管控、自我评价的工作方式,使子公司总经理在一系列的质量活动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定期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加强培训后的业务考试和工作落实。还在各子公司设立质量专岗,强化质量专岗工作的规范性,对质量专岗加强培训和支持,增强质量专岗独立工作能力,形成系统的质量监控组织。同时还要求各子公司选派人员到总部质量推进部轮岗学习,为各子公司的发展提前储备质量管理人才,加强各子公司的自身质量控制能力。形成质量推进部一子公司总经理一质量专岗一项目部联动关系,自上而下共同推进质量提高的局面。

4、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目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进和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1,07:227-228.

[2]刘迎心,李清立.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12,01:96-99.

[3]周定洋,王君波.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0,06:163.

[4]任春刚,朱士灿,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论文作者:张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提高途径的研究论文_张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