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新闻农民工总量与结构分析_出版传媒论文

新闻民工——我国传媒行业的从业人员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从业人员论文,民工论文,总量论文,现状分析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传媒行业的从业人员总量及历史发展

      由于缺少官方权威的统计数据,我国传媒行业目前的从业人员总量情况仍然缺少一个准确的数据。由于总体数据缺乏,加之传媒行业人才范围的界定标准模糊,相关研究对从业人员总量的估算,也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在《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一书中估算,“目前,随着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快速增长,新闻从业人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总数至少在百万人以上的职业群体”。

      从目前来看,这个估算比较保守。当时使用的“新闻从业人员”概念并没有涵盖传媒行业全部人员,主要以新闻采编人员为主体的传媒行业较为核心部分的人才,没有包括与新闻采编关系较为间接的技术保障、后勤服务、发行订阅、广告制作和印刷复制等人员。甚至对于相当一部分缺少新闻采访权的非时政新闻类网站等新媒体的信息编辑发布人员也没有完全纳入。

      如果将传媒行业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出版、视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广告、以及各类新媒体的信息编辑人员全部纳入,目前传媒行业从业人员总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人。这个估算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477.4万人。2014年7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刚刚公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就业人数为479.2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服务、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单位就业人员),较2012年提高0.4%。

      2.网络等新媒体信息编辑发布人员约600万人。据估算,目前网络编辑数量总量超过600万人,这个数据在学术论文和图书资料中均有较广泛使用,但数据缺少权威统计,主要来自根据当前新媒体(主要是网站)数量的推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上半年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国内网站总数超过320万,以每家网站平均2名信息编辑发布人员计算,目前网络编辑人数将超过600万。

      3.广播影视人才约100万人。有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62.4万多人。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方德运估算,从相关统计结果看,在1980年至2006年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规模以年均6.7%的幅度增长。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人才供给以及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综合测算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增长幅度约为4%。按照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到2015年,电视从业人员队伍将达到88万人的总量目标,将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26万人左右。

      事实上,近年来广播电视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编制外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总量加上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将超过100万人。

      以上新闻出版、新闻媒体编辑发布和广播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如果再加上广告行业和部分民营出版发行等传媒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我国传媒行业的人才数量将超过1200万人。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版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5%左右。按照2004年的统计口径,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队伍将达到400多万人。考虑到2004年统计口径的偏小和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预计到2020年,新闻出版队伍总量将达到1500万人左右。

      二、我国传媒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

      为了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传媒行业人才结构的情况,现主要综合采用原新闻出版总署申领记者证获取的数据,新闻出版研究院和广电部门研究机构公开的数据,以及笔者进行全国性新闻人从业生态调查的数据。

      

      1.纸媒从业人员比例降低,网络从业人员比例增长较快。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其中报纸、期刊记者105942人,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142159人。从这个持证记者的数据来看,报纸、期刊记者占43%,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占57%。

      

      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业数据显示,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479.2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服务、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单位就业人员),其中,图书出版6.48万人,占1.35%;期刊出版10.91万人,占2.28%;报纸出版26.31万人,占5.49%;音像制品出版0.42万人,占0.09%;电子出版物出版0.23万人,占0.05%;印刷复制362.08万人,占75.55%;出版物发行72.52万人,占15.13%;出版物进出口0.31万人,占0.06%。这个数据可信度较高,但缺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数据。

      上述统计数据均没有包括网络从业人员比例,但是按照目前传媒行业总人数约1200万人和网络媒体600万从业人员的数量推算,目前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占到传媒行业从业人员总量的一半,而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320万,全年增长52万个,增长率为19.4%”。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今后几年的年增长率还会保持10%以上,甚至15%左右的增长。从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来看,图书、报纸、期刊和音像出版物从业人员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图书出版人员比2012年减少3.49%,期刊出版人员减少2.26%,音像制品出版人员减少9.33%,只有电子出版物从业人员同比上升2.41%。也从侧面说明纸质媒体从业人与比例在降低,网络数字出版从业人员在增长。

      2.男性从业人员比例降低,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增加,女性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据持证新闻记者统计数据显示,现有的248101个持证新闻记者中,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记者140684人,女性记者为107417人,男女比例为57:43。男性持证记者比例大于女性。

      从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数据来看,479.2万从业人员中,其中男性255.8万人,女性223.5万人,分别占全行业就业人数的53.4%和46.6%,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这个数据与2012年数据相比,男性从业人员降低0.6万人,而女性从业人员增长1.3万人。这说明女性从业人员占比呈增长趋势。

      从目前在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比例来看,女生远高于男生。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传播学专业文理兼招,但是女生比例仍然超过2/3。从人才供给角度看,在校新闻传播类女生的大量增加,也会导致将来传媒从业人员的性别结构中女性比例的较大提升。当然,女生就业数量的大量增加并不代表就业质量的提高,现实生活中,女性在传媒行业的中高层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人员比例低于男性,说明女性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研究还显示,“在从业生态上女性还面临着很多比男性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女性新闻从业者正式在编的比例、从业年限、对工作稳定感和职业满意度的评价、职业发展信心、实际收入水平、对于收入满意度的评价、采访设备配备率、记者证持证率、职业培训率等方面均低于或明显低于男性,而在职业发展压力、对健康状况的担心程度、对新闻工作竞争程度评价、职业倦怠感受等方面则均高于或明显高于男性”。

      3.中青年记者占比较大,年轻化趋势明显。

      现有的持证新闻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记者占了绝大多数,其中21岁~30岁的记者31447人,占总人数的12.7%;31岁~40岁的记者97827人,占总人数的39.4%:41岁~50岁的记者81141人,占总人数的32.8%;51岁~60岁的共有34436人,占总人数的13.9%。

      笔者所做的新闻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新闻从业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中青年占九成,29岁以下年轻人近一半,平均年龄31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分别仅占到10%和2%。印证了新闻从业人员“吃青春饭”的说法。

      

      2007年《青年记者》杂志的记者节调查结果是,30岁以下占61.5%,31-40岁占31.5%,40-50岁占5.5%,50岁以上占1.5%,与笔者2009年调查结果比较接近。

      

      4.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员比例较大提高,高学历趋势明显。

      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现有的持证新闻记者从学历上看,目前99%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另据原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的统计,在2005年1月底已经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的近15万名新闻采编人员中,98%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最多,为64%;大专学历者其次,为20%;硕士学历者占13%;拥有博士学历的占1%。

      笔者所做的新闻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新闻人学历结构呈现高学历现象。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占65%,大专占20%,硕士占11%,高中及以下占3%,博士及以上占1%。与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全国记协国内部的调查数据“初中0.4%,高中或中专6.4%,大专33.8%,大学本科53.3%,研究生6.2%”相比,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从业人员的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分别提高了12%和5%。说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5.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占比较大。

      据《中国图书商报》发表的文章《新闻出版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的年检数据,2006年,全国图书出版单位在编、正式聘用、返聘和临时聘用人员总数55642人,图书出版人员按职称结构划分,拥有正高级职称的3442人,占6.19%;副高级职称8364人,占15.03%;中级职称14389人,占25.86%;初级职称10349人,占18.60%;没有职称19098人,占34.32%。

      笔者2012-2013年所做的转企改制背景下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中级职称的占42.43%;暂无职称的占27%;初级职称的占14.5%;副高职称的占11.94%;正高职称的占4.05%。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传媒从业人员在职称结构上,高级、中级和初级及以下人员(含无职称人员)比例呈2:4:4分布,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占比较大。

      6.“重编辑,轻采写”倾向有所改变,采写人员比例呈增长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全国记协国内部于1997年进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调查显示,从工作性质上看,我国近3/4的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为“编辑”或“采写”。其中,27.1%的人从事“编辑”工作,15.1%的人从事“采写”工作,更多的人则是“一身二任”——30.1%的人为“编采合一”。三者合计为72.3%,即接近我国新闻工作者总数的3/4。另有1/4的人则从事其他性质的新闻工作。研究者还发现我国的新闻人才岗位结构存在“重编辑,轻采写”的倾向。

      笔者所做的新闻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被受访的新闻从业者中,从事记者工作的占59%,从事编辑和编导工作的占31%,从事主持工作的占1%,从事广告经营的占4%,从事其他工作的占5%。在记者和编辑、编导类人才的比例上,相比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全国记协国内部于1997年调查存在的“重编辑,轻采写”问题有了优化。

      

      7.区域分布不平衡性,中西部地区人才比例有待提升。

      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2》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度我国广播电视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在河南、广东、山东、浙江和四川这几个省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人数较多;而在青海、西藏、云南、海南和宁夏等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广播电视从业人数较少。全国的广播电视人才分布具有区域的不平衡性,呈现出一定的“马太效应”。

      

      笔者2009年所做的新闻人从业生态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新闻人中东部地区受访者占52%,西部地区占25%,中部占23%。

      三、传媒行业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结构优化

      传媒人才结构是传媒产业自身发展长期形成的产物,其存在有自身的客观社会基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国家文化产业一系列涉及传媒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传媒人才结构仍需要超前规划和优化。从现有的传媒人才机构来看,我国传媒人才结构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熟悉新媒体新技术,能够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既具备新闻采编又具备媒体技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比例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媒介技术和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传统的传媒生产方式和人才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通过高等学校教育和在职培养等方式,增加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人才比例,以便在传统传媒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媒体的发展创新中占据人才优势的高地。

      二是传媒人才的学历结构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始终是传媒业做大做强的第一资源。现有的传媒人才学历结构本科以上人才虽然占有较高占比,但是传媒行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比例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比例需要进一步增加。现有的传媒行业人才结构采编人才比例较高,经营管理人才比例较低。从传媒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这种“重采编、轻经营”的人才结构难以适应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

      四是传媒人才低龄化倾向有待改变。传媒行业是需要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行业,但是,现有的传媒行业人才流动性增加,职业稳定性降低,导致了传媒人才“低龄化”的倾向。从笔者的调查来看,29岁以下年轻人占到近一半,印证了新闻从业人员“吃青春饭”的说法。由于近年新闻从业生态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传媒从业人员职业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动性增加,这不利于传媒行业的长远发展。

      五是传媒人才区域化不平衡倾向有待改善。当前传媒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东部地区都比西部地区占有优势。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东西部地区媒介从业者受教育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大学本科以下的低学历从业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大学本科以上的从业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媒介从业者总体学历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从事新媒体从业者的比例也低于东部地区的,在新媒体与新技术的运用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同。区域发展的平衡,离不开区域传媒业发展的平衡,也离不开区域传媒人才的平衡。有必要提高西部地区传媒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六是熟悉国际市场和传播需求的国际化传媒人才比例需要提高。传媒业对于输出文化价值观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均有重要作用,同时传媒业也是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提高国际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产业。随着“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加快,传媒行业亟需进一步加大熟悉国际传媒市场和掌握国际传播规律的人才比例。

      优化传媒行业人才结构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一项立足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待遇和传媒产业创新创造能力的目标出发,超前谋划,积极引导,进一步优化传媒行业人才结构,提高传媒行业舆论引导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标签:;  ;  ;  ;  ;  

中国传媒业新闻农民工总量与结构分析_出版传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