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一查诗歌的思想基础与艺术创作观_诗歌论文

小林一查诗歌的思想基础与艺术创作观_诗歌论文

论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其艺术创作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林论文,艺术创作论文,诗歌论文,思想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林一茶(1763-1827)是日本封建社会末期著名的俳句诗人,在当时的日本诗坛上,他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齐名。在小林一茶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及其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朴素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日本封建社会末期江户时代农民的贫困生活,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的社会处境和思想情绪。与同时代松尾芭蕉的立场、人生观截然不同的是,小林一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幕府统治阶级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残酷剥削,揭示出了德川幕府统治在表面繁荣强大的背后所潜伏的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小林一茶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写实性,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

小林一茶1763年(日本后樱町天皇宝历十三年)出生于信浓(今长野县)柏原的一个偏僻乡村的农民家庭。其父是小林弥五兵卫,他的祖上是从外地迁到信浓地区的垦荒者。在小林一茶3岁时,他的母亲就去逝了,是祖母一手把他哺育成人。在他8岁时,父亲又娶了继母,10岁时继母生下弟弟仙六,从此他开始不断受到继母的虐待,过着凄惨的生活。14岁时,一手把他抚养成人的祖母不幸去逝,于是父亲让他一人独自外出到江户(今东京)去谋生。虽说是谋生,但小林一茶并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在江户的十多年间,几乎是过着流浪的生活,或一边流浪一边干着佣工杂役,所获仅能糊口而已。在他39岁父亲去逝时,仍在江户、房总等地流浪,直到51岁时,才结束了长期在外的漂泊生涯,回到了故乡柏原定居了下来。52岁时,小林一茶和菊子结了婚,但婚后所生的三男一女相继夭折,不久,妻子也因病去逝了。随后,小林一茶又二次结婚,时间不长又离异。第3次结婚后,家中遭受火灾,接着他又患了痈疮、中风病,各种苦难接踵而至,致使家中沦落到一贫如洗的地步,最后小林一茶在贫困和悲愤中死去,终年65岁。

小林一茶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民众诗人成长起来的,由于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和老年又都生活在农村,中年时期虽然颠沛流离,但一直和贫苦农民与下层群众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小林一茶同情那些被压迫、被虐待的弱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一种反抗精神。同时,家庭的不幸、社会的冷遇、人生的艰辛等各种的磨难,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种生活经历构成了小林一茶诗歌创作的坚实思想基础。

小林一茶幼年生活和老年所定居的信浓地区,在当时的日本来说,是一个自然条件极差、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气候干旱严寒的穷乡僻壤,和其它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相比,农民的生活更显得深为凄苦。小林一茶描写当地的贫困情景时写到:

下下之乡信浓,地处穷乡僻壤。

唯闻林叶萧萧,唯闻山风阵阵。

难言不毛之地,难状草木枯草。

小林一茶在描写信浓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的同时,又进一步描写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在他笔下的农民“目露惶惶之光”、“面有菜色”,其生活条件之恶劣,实令常人难以想象。小林一茶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亲眼目睹了当地贫困交加的农民的生活惨状。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为小林一茶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小林一茶在51岁时才结束多年的在外漂泊生活,回到家乡后才开始娶妻生子,刚刚尝到温馨的家庭生活乐趣,就接连遭到丧子丧妻、诸病齐发的不幸;接着又遭火灾,对原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现实的严酷、人生的艰难,加之自身的恶劣处境,使小林一茶比较容易理解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老百姓的痛苦,能够体察他们的艰辛与不幸,因而对下层百姓,他内心有一种深切的同情。

小林一茶的一生,以质朴的语言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其主要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宽政诗稿》、《宽政纪行》、《文化诗稿》、《第七册日记》、《我的春天》等,这些作品大部分创作于他少小离家以及在社会上的流离颠沛时期。小林一茶原本不过是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民,到了江户等地以后,他既无固定居所,又未能建立家业,与一个到处流浪的游民无异,在江户这段时间,他做过杂役,看管过寺庙;或寄食于诗友门下,或游居于门生之家,靠人施舍接济来勉强糊口。在此期间,小林一茶还深入到房总地区的农村和渔村中去访问师友,亲眼目睹了农民和渔民生活的惨状:这些贫民百姓或沿街乞讨、流离失所;或饿殍暴露于路畔、病痛呻吟于茅舍,其惨状令人难于描述。小林一茶由于生活上的贫困潦倒,因而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贫困的百姓和下层群众,他个人坎坷凄苦的生活也使他在思想上易于与贫苦阶层的劳苦大众产生共鸣。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流离颠沛的动荡生活,使他在这一时期写下了大量的具有现实主义的、光彩夺目的诗歌,形成了日本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小林一茶的一生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他的大半生都过着贫困、动荡、饥苦、灾难的生活,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小林一茶长期得以同社会下层劳动群众处于相似的生活境况,并在思想和感情方面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他坎坷悲惨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严酷黑暗现实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形成了他的诗歌创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丰富的生活阅历、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形成了小林一茶诗歌独特的艺术创作观。

首先,小林一茶的诗歌敢于暴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显现出了较多的同情,格调鲜明、感情真挚,在艺术创作观上他是独树一帜的。

小林一茶悲惨的境遇,决定了他对冷酷黑暗的现实采取坚决不回避的态度。他坚强、勇敢,敢于直面现实,把坎坷的人生奋斗看作是诗歌创作的生活养分。他爱憎分明,特别是在他的俳句中,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意识和政治倾向,即反抗强权和压迫,同情贫民和弱者,用诗歌来揭露、批判不合理的黑暗现实,对统治阶级及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予以揭露和嘲弄。小林一茶的诗歌在语言上毫无华丽的词句,他的创作也不是那种游戏人生的态度,他对艺术的态度是为艺术而艺术,奉行的是艺术至上的原则。他把自己的诗歌作为一种反抗的手段和斗争的武器,正因为如此,小林一茶的诗歌内容重于形式,语言也较为平易近人,并且使用了许多当时的农民语言。在感情上也是毫不掩饰的,犹如一泓清水,从中可以照见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观点。

其次,对现实生活和贫苦群众多灾多难处境的真实反映,是小林一茶又一与众不同的诗歌创作观。

小林一茶是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的下层知识分子,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许多诗歌直接取材于自己的贫困生活和坎坷遭遇。但是,小林一茶并不是把这些生活现实进行直接描述,而是在创作中严肃认真地挖掘生活,选择那些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题材进行描写,使自己的诗歌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赋予诗歌以积极的现实主义内容。

从14岁离家外出谋生到51岁时回归故乡,这一段时间是小林一茶诗歌创作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他贫困交加、衣食无着,他戏称自己是“乞丐一茶”。但是与一般诗人所不同的是,小林一茶能够正视这种贫困生活,并不是一味孤立地哀叹自己的贫穷,他的目光能够经常注意到周围普遍贫困的百姓生活,时时将自己的遭遇和周围社会的贫困联系在一起,以深情的笔墨描写整个社会的贫困和不幸,使自己作品的深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家庭的不幸,个人的坎坷,对于这一系列的灭顶之灾,小林一茶并不是一味地沉浸其中,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对社会、对人生予以热情的关注。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不断地观察社会、分析社会,使自己的诗歌更富于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小林一茶所生活的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初叶,正是日本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相对稳定时期,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已掩盖不住各种社会矛盾。小林一茶以自己所接触到的社会实际情况,直接描写了大量悲惨的社会现实,虽然这类作品在他的整个作品中数量不占多数,但作为封建时代的诗人,能够注意观察社会、反映劳苦大众的呼声,在当时来说也确属是难能可贵的了。

第三,小林一茶的诗歌以质朴的语言、动人的情感,直接描绘了日本农村中农民的生活状况,其艺术创作观是突出农民这一群体形象的。

出身于农民家庭,又有长期农村生活经历的小林一茶,和农民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他创作的许多诗歌直接取材于农村生活,反映了生活在社会下层普通农民的喜怒哀乐。农民们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获等劳动都是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如:

清晨露珠遍地,田中烧荒忙。

烟火缭绕畬处,开田种金粟。

这些表现农民生活的诗歌在整个日本诗歌史上显得与众不同,他给人以清新的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农民的真切感情。

在日本封建社会末期,封建领主虽然保持着政治上的统治,但其实质已开始走向没落,在经济方面已日趋贫困,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借助已经兴起的城市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同时把经济负担转嫁在农民头上。这样,广大农民饥寒交迫、无以为生,小林一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农民的这种痛苦的生活处境。天旱时,他企盼“普降甘霖”,洪灾时,他哀叹“洪水无情”,他的这类诗歌充满了农村的泥土气息,把农民作为描写的主体对象,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农民喜怒哀乐的农民诗歌。

第四,小林一茶的诗歌艺术创作观不同程度地受到汉学和佛学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自古就有广泛密切的联系。仅从文学关系上看,其交流也是源远流长、水乳交融的。在19世纪的日本,汉学已深入到了知识阶层,成为必修的学业,小林一茶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自然也毫不例外地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他的诗风颇似陶渊明,在表现手法上与许多中国诗人的诗歌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把他的“小孩哭着嚷,要从天上拿月亮”诗句同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诗句对比着看,则不难看出小林一茶的诗歌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的密切。

6世纪中叶,佛教在日本开始流传,并在以后逐渐盛行了起来,作为德川封建时代的一个知识分子,小林一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在青年时代,他甚至曾千里迢迢地去拜佛,但中年以后的生活使他对神佛发生怀疑,对宗教信仰也产生过动摇,不时地流露出对神佛戏谑般的嘲弄。而到了晚年,他对神佛又重新信仰了起来,在作品中不时表露出安心立命的宗教思想观点,其内心处于一种极度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也反映了小林一茶晚年的一种迷惘的心态。

纵观小林一茶一生的诗歌艺术创作观可以看出,首先,他的诗歌大多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本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面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次,小林一茶的诗歌反映出了日本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小见大,反映出广阔的时代背景,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第三,小林一茶的诗歌在语言上朴素生动,诗意晓畅易懂,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小林一茶的诗歌在日本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本人也因自己卓越的诗歌创作而成为一位不朽的作家。小林一茶的诗歌不仅是日本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认真积极地挖掘小林一茶诗歌的思想财富,对于我们吸收外来文化,洋为中用,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和创建精神文明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标签:;  ;  ;  ;  ;  ;  ;  ;  

小林一查诗歌的思想基础与艺术创作观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