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世界女排新格局中的中国女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排论文,中国女排论文,新格局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413(2004)01-0001-08
0 引言
从近10年女排世界大赛上看,世界女排格局一直在动荡中。往日凭借身高、力量优势驰骋排坛的欧洲女排,以身体素质、跳弹著称的美洲女排和以快变为主的亚洲女排的三大阵营,经世界大赛洗礼后,排序有了一些变化。了解和掌握其变化的因素,将有助于我们在中国女排夺回了阔别了17年的世界冠军后,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即将进行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冲顶夺冠做好必须的准备。
1 世界女排格局变化
从1994年至1996年,该轮女排世界锦标赛、女排世界杯赛和奥运会女排比赛结果是:在前六名中,美洲占39%的份额,亚洲占33%份额,欧洲占28%的份额。前三名中,美洲占67%的份额,亚洲占22%份额,欧洲占11%的份额。第一名中,美洲占100%的份额。
从1998年至2000年同样的另一轮的三大赛事,在前六名中,美洲占39%的份额,欧洲占33%的份额,亚洲占28%份额。前三名中,美洲占55%的份额,欧洲占33%的份额,亚洲占11%的份额。第一名中,美洲占100%的份额。
以上两轮的女排世界大赛,在前六名所占份额中,美洲阵营排列顺序不变,欧洲和亚洲则交换了位置,前三名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冠军均由美洲的古巴女排夺得。说明美洲女排阵营较稳定地保持在前列,欧亚两阵营势均力敌。
组队三年以来的新一届中国女排,参加了女排世界锦标赛、女排世界杯赛两次大赛,在前六名中,美洲占42%的份额,亚洲占33%份额,欧洲占25%的份额。前三名中,美洲占50%的份额,欧洲占33%的份额,亚洲占17%份额。第一名中,亚洲队和欧洲队各占50%的份额,美洲队虽然已连续两届与冠军无缘,但是在前六名和前三名中所占份额还名列前矛,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前六名中,欧洲所占份额又超亚洲女排,但在前三名中则排序不变,进一步说明了欧亚两阵营的总体水平相当接近。近两年来,美洲女排冠军份额为零,说明在前六名中,虽占有较大的份额,但含“金”量下降。是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和职业化如火如荼的意大利女排的上乘表现再次刷新了世界女排格局。
以上三大阵营的变化,表述了不同肤色的民族排球竞技素质发展状况,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民族排球竞技素质水平的高低还受到所在国度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稳定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归并,对欧洲女排竞技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可以通过追踪世界女排老排劲旅的足迹来进一步了解世界女排格局变化。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在世界大赛夺冠,直至2002年的世锦赛前,获得大赛冠军的有古巴、苏联(俄罗斯)和中国,曾进入前三名的只有巴西、美国、秘鲁和日本。2002年世锦赛上,意大利女排一举夺冠,大爆女排比赛史上的冷门,自1952年世界女排三大赛事中历史最久远的首届世锦赛举办以来,意大利女排从未在任一大赛中进入前六名,但是,意大利女排的夺冠也在众排球专家的意料之中,这与在意大利国际化的、职业化的女排联赛有必然的联系。同时,呈稳定趋势的有世界四强之称的巴西女排和作风顽强的日本女排均未进入前六名。
2003年,中国女排在2003年的世界杯赛上,不负赛前众多业内专家的推测,肩负祖国人民的重托,夺得了阔别17年的世界大赛冠军,重新登上了由欧美女排轮流坐桩17年之久的冠军奖台,冠军、前三名、前六名分布,欧、美、亚格局,一一被打破,座次被改写。被称为世界女排大姐大的俄罗斯女排进不了决赛圈。这些现象,反映了世界女排竞技发展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的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现阶段世界女排竞技发展规律,对我们的训练起着调控作用。
2 影响世界女排格局变化的因素
2.1 技术因素
排球技术的发展、创新远没有排球战术丰富多彩,但近年来跳发球、后攻技术在女排中的应用和技术稳定程度的提高,再次打破攻和守的相对平衡,并对战术产生了能动的作用,谁先掌握并运用有效的新技术,争取主动的胜率就加大,技术的革新对世界女排的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1 跳发球
发球是主动的进攻的开始,发球是排球比赛中唯一一项自抛自击的不受对方或本方来球制约的技术,具有完全的自控权。经过多年实践,人们选择跳发球为弹跳好、力量大的队员破攻的得分锐器。发球擦网不算失误的规则出台,无疑使攻击性跳发球如虎添翼,速度越来越快,弧度越来越低,角度越来越刁,破攻、得分率越来越高。欧美女排凭借出众的力量、弹跳,很快地掌握了从男排移植过来的跳发球技术。每个队都有3~5名具备较强攻击性跳发球的队员,有的队甚至配备专职的跳发球替补队员,亚洲女排由于存在着身高、体能方面的不足,加上观念较为陈旧,思想保守,一开始并未意识到所面临的威胁,主动学习掌握该项并不神秘的技术的求知欲不足,亚洲女排在此方面显然是落伍了。加之亚洲女排主要是以集体的快变战术为杀手锏,对一传到位率高低的依赖性极高,在欧美女排攻击性跳发球中,一传到位率下降,战术难于组成,被动挨打。再者,在亚洲女排中难觅类似欧美女排强队的跳发球人选,日常训练、比赛难于得到与欧美女排比赛的实战锻炼,因此,一旦在大赛中遭遇欧美强队,难免产生极大的不适应,一传未能得到保证,战术组成率下降,比赛方案被打乱,捉襟见肘。
中国女排对跳发球在得失分上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队员体高、体能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进行改革,2003年世界杯赛上大胆尝试,初见成效。王丽娜、杨昊的跳发球有较强的攻击性,周苏红的跳发球也有一定威胁,刘亚男、冯坤的跳发飘球,赵蕊蕊的站立式飘球也使对方的一传不那么容易到位。跳发球的运用和发球方式的多样化对中国队的夺冠起了不小的作用。实践也说明,亚洲女排也适合采用跳发球技术。但跳发球先天有利的法码还是倾向于欧美女排,亚洲女排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缩小与欧美女排在跳发球上的差距,我们可以通过开发跳发球的性能,如:强力前旋球与飘球的结合;后场与前场落点的结合等等来弥补身体素质上的不足。同时,如何提高我们的一传是永远的主题。
2.1.2 后攻
随着女排队员身体条件水平的提高和训练的强化,后排进攻(下称后攻)技术已在比赛中普遍应用,欧美女排的体高、体能的先天优势较之亚洲女排容易去掌握该项技术。被亚洲女排变幻莫测的战术搞得眼花缭乱的欧美女排又找到了除跳发球之外的另一克“亚”制胜的武器。后攻可以在网的全长,场地的纵深任何一处随时发动,其过网角度大,容易避开对方拦网;后排队员可以参与进攻,增加了进攻队员数量,进攻也更具隐蔽,意图不易被对方察觉;后攻对一传要求不高,对欧美女排一传到位率相对较差的痼疾是一种解脱。亚洲中、日、韩女排都尝试地采用后攻,但其扣出球的力量、速度都不如欧美女排优秀运动员。可以说后攻的出现和频繁应用,是欧美女排拉开与亚洲女排距离的又一技术因素。
亚洲女排虽不具备欧美女排的后攻攻击力,但2.24m的高度并没有构成实施后攻的障碍,后攻可以尝试、发展。今年世界杯赛上,中国主攻队员在前排进攻点减少的情况下也配备了后排进攻,由主攻手担纲,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后攻仍不是中国女排进攻的主导方向,不可能成为我们特色技术,但我们要研究它,应用它,特别是要研究如何进行重点拦防对方的后攻这一棘手的问题。
跳发球和后攻任务一般均由主攻手同时兼任,近两届女排世界大赛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比如:俄罗斯队的加莫娃和阿尔塔莫诺娃;古巴队的小路易斯;美国队纳汤姆;巴西队的佩卢希;意大利队的塔格特。在该届比赛上,她们个人得分都超过200分。
2.2 战术因素
当前世界女排的战术打法越来越简单,一方面,亚洲女排在势大力沉的跳发球攻击下,一传到位率相对下降,成套精心设计的,且已在比赛中得到检验的,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传统的战术,未能像往常一样,随心所欲地在比赛中实施,取而代之的是攻手不得不去打成效低的,易被欧美身材高大、弹跳力强的女排队员拦截的调整球强攻。比赛中调整球强攻比率的增加,对集体战术的依赖性降低,战术简化,对个人突破能力要求提高了,个人技术要求更为精细,排球比赛的球星效应日显突出和需要,集体战术相对淡化。另一方面,后攻水平的提高开创了立体进攻的新局面,攻手对一传、二传的依赖性随之降低。排球场上的进攻线已限制不了后攻的威力,后排队员在后排起跳,空中位移至网前扣球已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后攻的普及确实使战术的组织简单化了。
欧洲女排在对以上两项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战术简化但比赛成绩提高了。在2002年的女排世锦赛上,除老牌劲旅俄罗斯队外,意大利、德国、荷兰队仍保持一定的实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捷克等队也显示了不凡的潜力。保加利亚3比1胜韩国队;捷克也以3比1胜日本队;特别是日本队在第一阶段就遭淘汰,都证明了网上高度的重要性。欧洲队都具备身高的优势,她们的战术打法简单,十分重视主动得分手段,发球、拦网、进攻,以高举高打为依托,揉进了有亚洲特色的快攻、背溜,高为主,快为辅交相呼应成功率提高;美国队和巴西队的打法趋于欧、亚之间,以高为主,高快结合,技术比较全面。
战术的简化且容易掌握,成效更高,这种世界排球(含男排)战术的变化更适合于习惯于球星效应的欧美竞技运动的主旋律,欧美女排的运用得心应手,亚洲女排要在逆境中求得发展并与之抗衡。比如:应深入研究如何在一传不到的情况组成有效的进攻战术。如何形成多种拦防结合的防守战术与有效扼制对手的后攻等等。
2.3 训练因素
在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李锡万、吉田敏明、柳花锡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亚洲教练所带的欧美球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纷纷打进了第二阶段的比赛。李锡万在率领德国国家队之前是德国科隆俱乐部的一名教练,他率领德国女排取得过意大利欧锦赛的第四名、悉尼奥运会的第六名,今年的女排大奖赛她又率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吉田敏明曾经在日本日立女排俱乐部执教,又在美国队做过助理教练和在瑞典队执教,后来成为美国女排的主教练。吉田敏明率领的美国队曾经在去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上获得冠军,在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小组赛中,美国女排先后击败俄罗斯等队,获得了世锦赛的亚军。
正是有了亚洲教练在欧美的执教,很好地把亚洲排球的快变风格与欧美队员出众的身高,良好的弹跳,优秀的身体素质结合起来,使得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欧美女排水平上升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如今在意大利、荷兰、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队或者俱乐部队中都有亚洲教练的身影。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辞去国家队主教练一职后,便赴意大利执教了意大利摩迪纳俱乐部,竟然在短短一年中将一支实力平平的球队带到了联赛冠军宝座。欧美球队在借鉴亚洲球队的快变打法,亚洲教练也在学习欧美球队的跳发球、后排攻等技术,这种相互融合,是世界排球水平进步的标志。
2.4 新规则因素
国际排联实行的排球比赛新规则,对世界女排格局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较大的影响有如下3点:
2.4.1 发球擦网有效,继续比赛
前面已提到发球擦网不计失误的规则的实行,使比亚洲女排更擅长于跳发球的欧美女排的大力跳发球的速度和力量呈现出有增无减的势头,亚洲各队对此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但国际排联认为,这样可以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又可以使比赛的连续进行,减少中断,所以此项规则不会再有什么变更。
2.4.2 自由人
为改变排球比赛攻强防弱的现象,排球规则增设了自由人。自由人的出现较好改变了攻强守弱的现象,各队一传和防守技术提高,整体防守能力增强,增加了比赛中的攻防次数,使比赛回合增加,比赛更加精彩纷呈。自由人已成为全队举足轻重的人物,有50%以上的一传要由自由人完成,防守也占有三分之一场区面积,起球质量高于其他队员。一传、防守能力差是旧排球规则下欧美女排高大队员的通病,欧美高大队员历来是亚洲女排发球和打、吊攻击的软肋,自由人规则的实施减轻了欧洲女排这方面的负担,而亚洲女排,特别是以防守见长的,几乎人人都有可以胜任自由人角色的日本女排并无一点受惠,但欧美女排却获益匪浅。
自由人规则的实行确实使排球比赛更能吸引观众,亚洲女排要利用亚洲人种灵巧、敏捷这一特点,练出能胜人一筹的自由人。
2.4.3 每球得分制
自国际排联推出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使比赛时间缩短,队员职责分工细化,队员失误减少。运动员比赛一开始至比赛结束,必须始终全神贯注,不得松懈,加重了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这种计分方法到底对亚洲女排有利还是有弊,就成了我们排球界的一个新课题。业内人士认为对亚洲女排不利的一面占多。因为,亚洲女排打法比较类似,都是以快制高,以全面制单一,技术全面,攻防均衡,特别是通过顽强的防守来瓦解对方斗志。但每球得分制的受益者则侧重于主动得分技术突出的队伍。如欧美队以强攻为己长的高人组合,以往她们攻强守弱的缺陷,由于自由防守人的出现而得到了弥补。反之,以下三路技术见长的亚洲队,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网上实力,为此,难以与欧美强队抗衡。亚洲女排诸强世界大赛的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再一次印证攻势不足,不适应每球得分制。每球得分制对欧美女排强队来说也是一个新问题,亚洲女排必须从技术的构成、技术的精细程度、时间控制、队员的专位职责分工和心理意志品质方面,寻索有利之处,学好规则,用好规则。
2.5 新老交接因素
2000年是世界排球大赛的空白年,没有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三大赛事。各世界强队着眼于未来,都利用这个相对的“真空”时期进行新老交接。队伍调整是十分正常的,但变化的幅度之大是历年少有的。从世界强队来看,大都采取了分两步走的交替办法,留下部分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再换上一批身体条件出众的年轻新秀。如古巴、俄罗斯、巴西、美国等队,亚洲强队日本和韩国队亦是如此。只有中国女排进行了全盘换血。
前两年已基本完成新老交替的古巴与俄罗斯队,由于认为人选不理想,又进行了二次调整,置换主二传手,回到重组的同一起跑线。各队比赛发挥时有起伏,古巴队在洲际比赛中不敌美国队,古巴女排称王的世界女排格局已遭动摇。巴西、日本和韩国队都更换了主教练,队内的部分老将先后退役。
在这世界女排新老交替过程中,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和国家排管中心的具体领导下,由主教练负责制的中国女排教练组进行了细致的组队工作。采用扩大范围的多次集训,科学选材;引进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组建了一支从精神面貌到技术特点,都给人以推陈出新的鲜明感觉,在此过程我们也花了血本培养年轻队员,初选和补选的队员各方面都显示了其潜在的实力,为以后的冲击世界冠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时,世界女排已走出了“古巴时代”,进入了动荡之年,在全面变革时期,哪个队能抢先一步,哪个队能尽快地克服新老交接的诸多不利因素,哪个队就可能占据领先的位置。从目前的情况看,以全部新人组队的中国女排,进入角色较快,初尝世界冠军硕果,这对中国女排乃至中国、亚洲、世界排球界来说,都是一件喜事。是动力,更是压力。中国女排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是我们每天必须思考和行动的大事。
3 应对变化的中国女排
3.1 关于训练的指导思想
新规则的实施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排球技战术的训练则必须在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指导下进行,中国女排也不例外。
1955年3月,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的运动员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球类运动中心须贯彻“积极、主动、快速”的技战术指导思想;1972年原国家体委召开的全国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根据当时世界排球的发展和我国排球运动的状况,进一步明确了排球技术战术指导思想:“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以攻为主,积极防守,发展高度,加强配合,实现快、狠、准、活”;1977年中国排球考察组进一步提出“全、高、快、变”是当代排球运动的特点;1978年在漳州召开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提出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发挥各队特长,向全攻全守型发展。坚持快速,发展高度狠抓扣、拦、发三项得分技术,力争网上优势。以全面、快速、高度、灵活、准确的打法,争取主动,夺取胜利。”的指导思想。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经过与会代表和众多专家充分研究与论证,并经排协领导人审定,把我国排球技术战术指导思想概括为“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并在《会议纪要》中对这6句话的内涵做了相应的阐述。我国排球技术指导思想中是对所在时期国内外排球运动训练的目标、原则、方法及重点的哲理性的高度概括,也反映了各个时期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态势和我们的对策,我国排球竞技水平正是在各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取得了辉煌成绩。
2001年3月6日,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在听取了调研组的汇报和充分的讨论后,根据世界排球动态及国际排联对排球整改的新的思维和所推行的新规则,分析了动态中的排球运动,确定了新时期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即“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加强体能。”这28个字,排球新技术的应用,明确了“加强体能”这一要素。这一指导思想是经过了科学的论证,聚集了广大专家、学者和排球工作者的智慧,代表着智慧的结晶。中国女排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理解和吃透其精神实质,根据国情、队情,应对世界女排格局的变化,制定与该指导思想相吻合的各种训练方案。
3.2 关于训练控制
根据文中所谈的指导思想,我们制定了训练计划和大纲。实施计划,执行大纲就成了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全部工作了。执行过程有这么几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一由于对手、本队的个人及整体竞技运动实力一直呈动态变化,我们所制定的训练文件可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诊断、预测及计划都不可能完全准确;第二,在执行、实施预定的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第三,运动员训练的适应性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及时地进行新的诊断,做出新的预测;第四,任何运动训练过程都受着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社会因素也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上述分析表明,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需要对训练过程的不同环节做出必要的调节,包括对现实状态的及时诊断、对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的修订等方面。特别是对周和课的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变更。从训练控制上讲,有如下几项具体工作:
3.2.1 开发智能,明确目标
运动智能是人类智能中的一种特定类型,运动智能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的运动员,运动智能水平的高低与专项运动成绩成正比。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竞技选手,对于本专项竞技的特点和规律有着较为深刻的把握,对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也有更准确的认识和体验。因此,他们在训练中能够正确地理解教练员的训练意图,能够以自觉的行为配合教练员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训练计划,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提高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训练任务;能善于正确地理解先进的合理的运动技术,从而明显地缩短学习和熟练掌握运动技巧的过程;他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运动战术的精髓和实质,在比赛中善于灵活机动地运用运动战术;他们具有较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动员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保证在竞技中更为出色地发挥已有的竞技水平,表现出更高的总体竞技能力。
对运动员运动智能水平的培养和提高,除打好一般智能基础之外,主要着眼于使运动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更有效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这样两个方面。可经通过讲座、组织文化学习,结合实践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应用理论知识的自觉性,认真做好各种总结来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明确训练个人目标、集体目标、阶段目标,做到心智合一、身心合一、竞训合一。
3.2.2 科学评估,确定人选
不少世界女排劲旅在交接班时期成绩波动大或大幅滑坡,这主要涉及到后备人材培养的问题。中国女排不能重蹈覆辙。新一届中国女排力求主要阵容应是能代表中国女子排球竞技运动的最高水平的整合人选,中国女排的集训入围的其她队员应是有潜能的,有特色的,有梯队层次。在基础素质,如:技术、战术、身高、体能、智能、心理等方面,应名列在中国可选择的女排队员的前矛。在特色能力,如:战术意识,比赛潜能,智能水平、个性特征应达到较高境界。现役中国女排主要阵容从组队至今没有出现二次重大重组,说明经过多层次多指标的筛选,多轮试训和引进优胜劣汰机制,优秀队员基本入围,队伍比较稳定,运动成绩呈上升趋势。但运动员的选配和合理流动,新鲜血液的补充和吐故纳新是运动训练规律,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律。
3.2.3 知己知彼,区分优劣
经过三年的征战,我们不难看到年轻的中国女排有如下特点:一是没有球星,老中国女排队中有郎平、孙晋芳、张蓉芳这样的明星球员,个个都有一手绝活,能够在关键时候一锤定音,而现在我们只能依靠整体;二是现在的中国队在力量上有明显的进步和一定优势,有利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是经过长期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锻炼出来的;三是基本功比较差,在发球、传球、拦网以及小球串联技术等方面,这些队员还不能运用自如。好的可以发扬,不足之处一定要进行整改。
我们也必须深知主要对手的特点,比如:重新崛起的美国队防守相当出色,其日本籍主教练吉田敏明把日本女排顽强防守的特点成功地移植到了美国队身上,很多看似必死无疑的扣球往往都能被她们救起来,这容易给我们的队员造成心理压力。在比赛中,如果攻手的进攻总是被对手接起来,会产生心理困惑,使后面的比赛越打压力越大。因此,对付美国队一定要沉得住气。俄罗斯女排,出众的身高使她们拥有强大的网上实力,对身高2.05m的超级攻手加莫娃要组成有效的拦网,掌握好起跳节奏。俄罗斯真正威胁大的进攻来自二号位的背飞,她的背飞进攻又高又快又有力,而我们防守这一点可能会比较吃力。古巴队在近几届大赛表现较一般,由于人员调整,现在的古巴队已不能与以前同日而语了,但是为了参加奥运会比赛,古巴调兵遣将,是一支永远也不能忽视的强队。意大利、巴西和一些亚洲、非洲女排,也不可轻视。总之,我们的对手队队是强手,我们应以每一场比赛都是决赛的思想将业务上的准备付诸我们的行动。
3.2.4 独立自主,完控训练
不管世界女排发生什么变化,对中国不利也好,对中国有利也好,我们可以进行研究了解,可以变化,可以改革,可以调整,但是,我们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说透了,不能依样照搬哪怕称之为最先进的东西,中国女排要走自己的路,但不闭关自守。要以我为主,做到人有特点,队有特色,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下面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拦网和防守问题: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最近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中,我们的拦网不成功,防守也体现不出亚洲球队的特点,特别是对一些重球的防守不够好。目前,欧洲球队进攻的力量、速度比以往都有提高,这些方面我们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二是发球和一传问题:发球和一传是中国女排进攻的生命线,对于发球我们始终很重视,平时花的功夫也比较多,现在,队伍的跳发球有进步,从训练、比赛来看,已经可以和国际上一些强队抗衡。王丽娜、杨昊、楚金玲的跳发不错,我们其它几个“跳飘”相对薄弱一些,球不够稳定,力量、速度也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后攻问题:主动运用后攻不是很多,后攻球总是出现在一些比较被动的情况下,因此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与欧洲球队相比,后攻是我们的弱项。我们要争取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真正把后攻融入到整个战术中,这样对对方的牵制作用就比较大。不过,后攻不是我们的方向,欧洲球队球点很高,我们的球点很低,如果一味强调后攻,有球就往后攻走,并不是我们的出路。是否打后攻,要看我们进攻的实力、人员的情况。国外有一些球队的后攻,例如俄罗斯,是因为一传不到位,没有办法。但这也正是他们的特点。相比之下,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组织后攻,我们的能力比较差。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势,避开我们的弱点,把后攻作为一种战术牵制对手。在战术方面,我们也是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走自己的路。
四是拦网问题:就是要将拦网打造成真正的“网上长城”,而且是灵活移动的“长城”。欧美球员身材高大,强攻实力超群,我们若光依靠后排防守,是根本无法击败对手的,因此用拦网抑制对手进攻是最有效的手段。通过2003年世界杯赛,各队都将研究我们,我们的拦网难度就会增大。因此,中国队的拦网将在灵活上下工夫。拦网关键并不在于身高,而在于起跳时机、封网手形和人员配合。此次集训,拦网训练尤其要注重人员配合。
五是强攻问题:强攻是中国女排的弱项,无论是王丽娜还是杨昊,都不具备高大主攻手的巨大摧毁力,因此中国队要用技术弥补身高的不足,必须在技术上突破对方高大拦网,才能取胜欧美强队。目前中国排坛不能等朗平式的人出现,因为目前没有郎平式的人物,因此我们要打造世界上技术最全面的主攻手,用技术全面的进攻,击败强大而凶悍的对手。
六是核心不突出的问题:二传手冯坤是我们一直在重点培养的对象,但还有差距。在进攻中,我们缺少核心,二传组织也还不能发挥核心的作用。碰到困难的时候,队伍能不能捏到一起、打到一起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支队伍关键要有气势,如果没有气势,没有过硬的作风,很难打硬仗。
以上所有一切,就是要打造“致命武器”。2003年世界杯上夺冠后势必增大我们征战雅典奥运会的难度,每个世界女排强队都在研究我们,我们在她们面前已没有秘密可言,我们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我们没有致命武器、没有创新是不行的。所谓的“致命武器”就是将技战术细化,内部挖潜,将全攻全守、立体进攻的整体战术威力发挥到极致。发球、拦网和强攻的细化将是重点解决的三大方面。其次,要保持和发扬快变的进攻优势,继续提高以赵蕊蕊、刘亚男为主的战术核心作用,速度更快、球点更高和节奏合理,主攻队员也必须参预跑动进攻。当今世界女子排坛,最好的进攻都是从发球开始的,没有攻击性发球的队伍很难取得胜利,中国女排跳发球的威力还要增大,加强攻击性发球是首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细化跳发球和跳飘发球的威力,使每一次发球都让对手难受。一传是中国女排能否打出快速多变战术的生命线,同时也要破坏对方一传,减轻自己一传和防守压力。
3.3 关于管理控制
管理的控制主要谈的是运动员方面的管理。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我国运动技术水平能否迅速提高,能否进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是涉及到诸多因素,但最终落脚点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运动员的状况如何,具有何种素质,运动队结构合理与否,等等直接反映运动人才队伍的面貌和水平。所以,运动员的管理是运动训练管理系统中一个核心环节,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有利于培养“四有”人才;有利于推进体育改革。
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从纵向看,这一成长过程是一个多年的、不同阶段组成的系统,包括启蒙、基础、发展、提高、创造和保持优异成绩等主要训练阶段;从横向看,对运动员的管理还包括对其思想政治、训练水平、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这就构成了运动员管理工作的体系。这些有效的管理都是保证运动训练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对运动员的管理,必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其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学习与开发运动智能方面的管理;训练和比赛的管理;运动员的生活管理等方面。
其中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和参加比赛的管理,是与竞赛训练直接有关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内容涵盖从运动员的选拔到制定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及在训练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控制、改进训练计划等训练管理。
对运动员的生活管理,间接地影响到竞赛训练的成效,主要是为了给训练、比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活制度,抓作风建设,妥善安排运动员的营养和赛后的恢复等。一个队如果松松垮垮,没有凝聚力,是不会有好成绩的。
艰苦朴素、拼搏进取,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老女排。组队时我们的指导思想就很明确,考虑到现在队伍所处的年代和时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气,缺少吃苦精神。当初说要发扬老女排风格,就是要求她们艰苦朴素,强化思想教育,带她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参观、军训,进行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请老女排队员给她们讲课,使队员在训练作风上真正感受到队伍的荣誉和压力感。应该始终提倡发扬老女排精神,只有这样,中国女排才有可能再次走上冠军之路。狠抓新女排的思想作风建设,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在建队时就制定了一个作风培养计划和《国家女排管理细则》,总共27个条款的《细则》几乎涵盖了队员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同时,在严格管理时,也不忘“情”的作用,对运动员充分爱护、充分理解、耐心帮助,为运动员创造一种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环境。运动员性格活泼,求新倾向强烈,应充实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尽量满足他们的正当物质精神需要,寓情于严,情理结合,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几年来,管理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界排球运动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战术的发展,规则的修改整合了排球运动攻强守弱的局面,世界女排强队新老队员交接使竞争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世界女排格局因此产生10年以来的最大的变化。欧美女排凭着身高、体能条件的优势,扩大了力量性,攻击型排球的优势和作用,在融入亚洲排球技术风格后,成批欧美女排新面孔挤身于世界女排强队之林。擅长于防御和过于依赖集体配合的亚洲女排总体发展滞后,以中国女排为主的亚洲快变、全攻全守型风格的排球,在揉入欧美排球特色后有了长足的进展,世界杯夺冠是我们的一个起点,我们必须对当前世界女排的发展态势的方方面面有深刻的理解,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标签:中国女排论文; 排球论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论文; 排球战术论文; 奥运女排决赛论文; 世界格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