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康宁医院 130200
【摘 要】目的:总结帕金森继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根据其是否继发精神障碍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为帕金森继发精神障碍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仅为帕金森病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一般资料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占比、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以及睡眠质量SCOPA-SLEEP、N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焦虑、抑郁、疲乏无力等是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障碍,而年龄、性别、左旋多巴胺以及睡眠质量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帕金森;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左旋多巴胺
近年来,随着对PD研究的深入发现,精神障碍是PD患者除静止性震颤、强直、少动和姿势反射障碍四大症状外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1]。本文即通过对比PD精神障碍和PD无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帕金森继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9例和6例,平均年龄为(71.36+6.23)岁,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和病程分别为(63.19+7.25)岁和(8.12+4.89)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8例和17例,平均年龄为(66.95+9.21)岁,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和病程分别为(62.56+9.67)岁和(7.85+3.24)年。两组患者其他一般资料详情见表1所示。此外,所有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属均由本次研究的研究人员向其详细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确认书后方进行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首先对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占比、受教育程度、发病帕金森病年龄、帕金森病病程、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睡眠障碍评分、情感状态HAMD评分和认知功能MoCA评分来总结影响帕金森病继发精神障碍的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本次所有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数据均选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AA19.0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性检验通过卡方或者t检验进行,以P值作为差异与否的标准,其中当P<0.05时,认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认为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2 结果
2.1 帕金森病继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
35例研究组帕金森病继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疲乏无力、活动减少、睡眠障碍和快乐感减少,部分患者还表现为言语减少、心境恶劣、人格改变、躯体不适以及缺乏自信心等。
2.2 帕金森病继发精神障碍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占比、受教育程度、发病帕金森病年龄、帕金森病病程、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睡眠障碍评分、情感状态HAMD评分和认知功能MoCA评分来总结影响帕金森病继发精神障碍的因素,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焦虑、抑郁和疲乏无力是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而国内外研究发现[3],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最主要的原因分为生理和心理:第一,在生理上。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5-HT和多巴胺含量降低,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改变;第二,在心理上。PD患者因对PD疾病认知较少而产生躯体性的心因性反应。
此外,本文对比PD合并精神障碍和PD无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发现,研究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占比、左旋多巴胺等效剂量以及睡眠质量SCOPA-SLEEP、N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钟静玫和朱亚兰[5]在研究帕金森病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时也发现,年龄、性别、药物和睡眠障碍都是PD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焦虑、抑郁、疲乏无力等是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障碍,而年龄、性别、左旋多巴胺以及睡眠质量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伶,孙奕.帕金森病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4(4):338-340.
[2]张丽娟,邵海涛,王跃秀,等.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4,13(6):12-16.
[3]刘浩,张念平,赵燕,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0(11):1230-1232.
论文作者:丁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帕金森论文; 多巴胺论文; 帕金森病论文; 继发论文; 年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