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群铭文的分类与年代_古文字研究论文

宾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卜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殷墟出土的甲骨,总共约有15万片左右。其中,宾组卜辞占了将近50%。其数量多,内容丰富,是研究殷商历史文化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以往的“甲骨断代是以宾组之确定为武丁卜辞为起点的”(注: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158页,科学出版社,1956年。)。因此,对宾组卜辞进行分类与断代,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注:笔者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写有小文《宾组“月有食”卜辞的分类及其时代位序》(待刊),即据本文研究成果把宾组中记有“月有食”的七片甲骨加以分类并排出其时代位序如下:合11483(“宾一”晚期);合11484(“典宾”早期);合11482、英886、885(以上“典宾”);合11485(“典宾”、“宾三”同版),合11486(宾三)。)。

近10多年来,在讨论甲骨断代中,多数的甲骨学者逐渐认识到必须把甲骨分类(指根据字体等特征把殷墟甲骨文分成不同的类)跟甲骨断代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这是甲骨断代研究方法上的重要进展。本文即采用新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字体等特征把宾组卜辞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宾组一类;宾组二类(又名“典宾类”);宾组三类。并对这三类卜辞的特征及其时代位序进行全面考察。

一、典宾类(宾组二类)

为了便于比较宾组中各类卜辞的异同,我们先从宾组二类谈起。宾组二类即大家比较熟悉的典型宾组类,简称“典宾类”。这类卜辞数量多,主要出于小屯村北(注:极少量典宾类卜辞出于小屯村南,见屯2113、2390、2663、2779等。),龟骨并用。前辞多数作“干支卜某贞”,个别作“干支卜”。

④《古文字研究》6辑306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⑤《古文字研究》6辑312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⑥本文中出现的“出一”等卜辞类别名称,参看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⑦本文中出现的“出一”等卜辞类别名称,参看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57至194页。

⑧本文中出现的“出一”等卜辞类别名称,参看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99至210页。

⑨林法:《无名组卜辞中父丁称谓研究》,《古文字研究》13辑25至39页,中华书局,1986年。

⑩见《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

(11)括号内是见于同版的贞人名字。

(12)参看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187至188页。

(13)参看《甲骨学六十年》71页,79页,艺文印书馆,1965年。

(14)参看《古文字研究》6辑311至316页。

(15)《田野考古报告》1册125页。

(16)参看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66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古文字研究》6辑305至306页。

(17)《古文字研究》6辑277至280页。

(18)从裘锡圭先生释,见《古文字论集》203至204页,中华书局,1992年。

(19)见《文物》1977年11期36页。

卜辞所卜事项相同。(69)辞“以”上所缺人名可能是冓或

从上举之创可以看出,和时代主要属于祖庚的历组二类所卜事项相同或相近的宾组卜辞,从字体类型看,绝大多数是宾组三类卜辞(注:参看裘锡圭先生《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古文字研究》6辑;黄天树:《历组卜辞时代补论》,《文博》1992年3期。),这也有助于说明宾组三类是宾组中时代最晚的一类卜辞,与历组二类在祖庚之世有一段时间同时并存。

综上所述,可以断定:宾组三类主要存在于祖庚之世。它的时代上限应上及武丁晚期,其下限或有可能延伸至祖甲之初。

四、对于宾组中三种类型卜辞时代先后的考察

宾组的字体类型如前所述,主要有三种:宾组一类、典宾类、宾组三类。有关这三种类型的字体、文例、古卜事项以及各自的时代等等,我们在前文已经分别作了说明与考察。现在综合考察这三类卜辞在时代上的先后关系。

第一、胛骨的整治

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一般都认为:胛骨的修治比较粗糙,不锯去臼角,是时代比较早的一种特征(注:参看《考古》1961年2期75页;刘湖临《卜骨的攻治技术演进过程之探讨》,《集刊》46本1分99至154页。)。宾组一类卜骨从拓本观察,除了有切去臼角的之外,如:合8592、12971等;又有不切臼角的,如:合6886、9621、12436、12974、13122、13869等。而典宾类和宾组三类卜骨一律切去臼角,同时胛骨的修治也比较精细。典宾类胛骨可以参看合7982、10229等;宾组三类胛骨可检视合1251、3099、4078等。从胛骨整治来看,宾组一类的时代应早于典宾类和宾组三类。

第二、钻凿形态

许进雄先生在《甲骨上钻凿形态的研究》(以下简称“许书”)一书中所说的异常型第二式中的小圆钻形式(17至27页),从字体看主要见于组、历间类、宾间类、历一类等卜辞中,我们认为上述卜辞都是时代较早的武丁卜辞(注:参看本文中出现的“出一”等卜辞类别名称,参看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而宾组一类也有小圆钻形式,例如:合40328=金654(许书图50)、合10928反=存上724(许书图47)、英1078=金593(许书图46,《英》未拓背面)等。合16879卜骨上卜辞的书体风格属典宾类,但字作字作,字形与宾组一类相同,可能是时代较甲的典宾类卜辞,也有小圆钻。而一般典宾类和宾组三类中罕见小圆钻,多流行笔直肩,两尖针状突出头部而长度在1.5到2公分的长凿形式。例如:宾组三类的怀22、23、32等。

合280=安明241是一版宾组三类残甲,上有“乙亥卜宾贞告以羌眢囗自”等辞。安明241片《释文篇》说该版残甲上“残留长凿的肩甚宽,是较近第二期之作”。

第三、不同类字体见于同版

宾组一类和典宾类卜辞有同版之例。如:合11500卜甲正面右侧刻有宾组一类卜辞,左侧却刻有典宾类卜辞。其余例子见合655正、903正、5658正、6834、10302正等。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宾组一类和宾组三类卜辞有同版的例子。

典宾类卜辞除了上述与宾组一类卜辞有同版的现象之外,有时与宾组三类卜辞也有同版的现象。例如:合11485卜甲中部有一条典宾类卜辞“癸未卜争贞三日乙酉夕月食闻八月”,其余卜辞字体的属宾组三类。合8597卜甲上部刻有典宾类卜辞,下部却刻着记有贞人“争”的宾组三类卜辞。其余例见合1950正反、8241正反等。

最后,从占卜事项方面来考察。目前,尚未见到宾组一类和宾组三类有所卜事项相同的例子。但是,宾组一类和典宾类在占卜事项上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参看第二节“宾组一类”)。

典宾类有些和宾组三类所卜事项相同,可以说明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举例如下:

(1)壬午卜宾贞:疾?一月。

合13880 [典宾]

(2)乙丑卜古贞:疾?合13878[宾三](1)是典宾类;(2)是宾组三类。这两条卜辞卜日干支相距17天,当是殷人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为人物“”患病一事而占卜的。所卜事项相关的还有宾组三类卜辞“癸酉卜宾贞亡疾二月”(合13735)、“贞 [凡] 疾”(合13879)等。

(3) 宾贞:麇告曰:方由今春凡(犯),受又?合4596(4599同文)[典宾]

(4)乙酉卜争贞:麇告曰:方由今春凡,受又?合4597(4598同文)[宾三]

(3)典宾类;(4)宾组三类。二者显然同卜一事。

我们在前面讨论宾组一类、典宾类、宾组三类时代时,曾举出不少宾组和历组一类、历组二类、出组一类同卜一事的例子。如果把这些同卜一事的例子加以整理,不难看出:和时代早的历组一类有同卜一事现象的,主要是宾组一类、典宾类,而宾组三类是没有的;反之,和时代晚的出组一类、历组二类有同卜一事现象的,宾组一类是没有的,典宾类有一些,而大量的是见于宾组三类。

上述这些现象说明:宾组一类是宾组中时代最早的,大约是武丁中、晚期之物。典宾类次之,主要是武丁晚期之物,其下限有小部分应延伸到祖庚时期。宾组三类时代最晚,主要是祖庚之物,其上限有小部分上及武丁晚期,其下限有可能延伸至祖甲之初。可以这样认为,宾组卜辞是沿着“宾组一类—→典宾类—→宾组三类”这样的途径而逐渐演变的,三者的接续关系是宾组一类尾部与典宾类首部相叠,典宾类尾部与宾组三类首部相叠。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裘锡圭师的指导,谨致谢忱。

标签:;  

对象群铭文的分类与年代_古文字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