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经验与学术背景的实证研究_学历论文

校长领导:与经历、学历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学历论文,领导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9-0034-04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校长领导能力问卷”以“美国教育领导立法会校长领导标准”为主要框架设计而成。问卷的内容涵盖六个校长领导标准,包括学校理想抱负、学校文化与教学、学校组织与学习社区资源、学校与社区合作关系、伦理道德以及宏观行政政治等。问卷的选项有代表性地体现各项校长领导标准,综合描述校长为获取学校领导成功所必备的主要技能、知识和气质。问卷使用莱科特(Likert)的5分指数,1代表“不能或几乎不能”,2代表“某种程度上能”,3代表“基本上能”,4代表“很能”,5代表“完全能”。教师在接受调查时要对照其所在学校校长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值。

(二)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参与者是来自正在中国南方某省接受教育硕士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校长领导能力问卷”由某大学授课的教授发放给2010年暑假在大学集中修课的200位教师,教师对他们各自所在学校校长的能力作出评价。一周后,回收有效问卷173份,回收率为87%。调查问卷也同时收集了其他诸如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学校层次、地区以及教师所在学校校长的性别、年龄、学历、任职年限等数据(见下页表1)。

(三)内容效度

最后形成的问卷包含28项内容(见表2)。

二、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

1.描述性分析校长的整体领导能力

调查问卷所有28个选项和两个领导能力层面各自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在表2中列出。各项描述性数据显示,教师对他们各自所在学校现任校长的整体领导能力的负面性评价较多。在问卷的28个选项中,第13个选项(校长制定计划时,优先考虑学生的学习、安全、课程和教学)、第26个选项(校长熟悉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学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第27个选项(校长明白制约社区、影响学校的经济因素)的平均值在3分水平,显示教师在以上3个选项中认为校长具备“基本”的领导能力;其他25个选项内容的平均值都仅处于2分水平,显示教师认为他们各自所在学校的校长仅具备“某种程度”的领导能力。

2.推断性分析校长两个层面的领导能力

对于由因素分析所组合的两个领导能力层面,教师的评价结果也一样不甚乐观。包括学校理想抱负、学校文化与教学、学校组织与学习社区资源等方面的校长内部领导层面被认为仅具备“某种程度”的能力(M=2.54,SD=0.77),而教师对包括学校与社区关系、伦理道德、宏观行政政治等方面的校长外部领导层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肯定(M=3.19,SD=0.96),处于“基本上”具备的程度。虽然教师对两个领导能力层面的评价都较低,但对这两个变量所作的相关t检验显示,校长内部与外部领导能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外部领导能力显著高于内部领导能力(t(171)=14.339,p<0.0005)。

校长学历共划分为三类:高中或大专、本科、研究生(具体数据见表1),以学历因素划分的校长内、外部两个层面领导能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3所示。三个水平的单方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对他们所在学校现任校长内部领导能力的评价没有因校长学历的高低而存在显著性差异(F(170,2)=1.695,p=0.187),教师对他们所在学校现任校长外部领导能力的评价也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F(170,2)=2.950,p=0.055),但两个层面的平均值都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小幅度递增(见表3)。

校长任职时间共有四个范畴:3年及以下、3-6年(含6年)、6-10年(含10年)、10年以上(具体数据见表1),表3也同样列举了以任职经历因素划分的校长内、外部两个层面领导能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四个水平的单方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对他们所在学校现任校长内部领导能力的评价没有因校长任职经历的长短而存在显著性差异(F(170,3)=1.223,p=0.303),教师对他们所在学校现任校长外部领导能力的评价也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F(170,3)=2.042,p=0.110)。就各任职时间段的平均值而言,教师对两个领导能力层面的评价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最低的评价是任职3-6年(含6年)的校长,最高的评价是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

对于研究问题“校长学历差异因素和校长任职时间因素是否会交互影响教师对他们校长领导能力的评价”,3×4双方向方差分析表明,校长学历因素和校长任职经历因素不存在显著性交互影响(F(168,5)=1.060,p=0.385)和外部(F(168,5)=2.013,p=0.080),教师对他们所在学校现任校长内部领导能力的评价,即不同学历水平与不同任职经历所交互组成的校长类别的领导能力,在教师眼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别。但从平均值来看,无论是内部领导能力层面还是外部领导能力层面,教师对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校长评价最高的是新任校长(任职3年以下),最低的是任职3-6年(含6年)的校长;教师对只有高中或大专文凭的校长的评价,在校长任职6年内的时间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超过6年的稍微高些;较为有趣的是,任职10年以上的校长不管具有何等学历,教师的评价都会合在同一水平上。

三、小结

中小学校长重要而实在的内部领导能力显著低于外部领导能力,这应该与我们特有的官场文化有关。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校长依靠上级领导的权威和圆熟的人际关系走进了校长队伍,其内部领导能力相对平庸;另一方面,以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为特征的教育行政体制,其非人格化往往会使少数有创见性的、有才华的校长被压抑以至消亡,少有发展的机会[1]。因此,中小学校长显现出的更多的是行政管理型干部的特征,而不是教育学者或教育家的特征。

就校长学历与领导能力来看,校长学历与领导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文凭高未必就能当好领导,这与过去不重视建立健全基层校长培训制度有关。在当前社会转型及教育变革时期,定期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管理方面的新理念及新技能培训是必要的。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时[2],实施学时制,通常采用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实践考察、论文提交等基本培训模式,有时也会采取其他一些新模式,如联合办学、异地培训、国外研修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培训方式。

研究显示,领导经历超常规地与领导能力不相关,甚至高学历校长在任职3-6年(含6年)时间段的能力最低,说明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高原现象。因此,提升校长的领导能力及工作水平,适时地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及实务培训,是一项事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从本研究来看,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标签:;  ;  

校长领导:经验与学术背景的实证研究_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