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必然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必然性论文,先进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11(2008)06-0009-05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人民的重托和期待,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法,把发展作为执政党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党在执政前,就是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执政后,更是通过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来体现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八十七年的奋斗历史,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彰显党的先进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一是表现在思想理论上,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理论与时俱进,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正确地认识和指引历史前进的方向,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当前利益和根本利益,同心同德地奋斗。二是表现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人民的重托和期待,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因而成为人民群众奋斗事业的领导核心。三是表现在组织上,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先进分子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最有战斗力的政党,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有力工具。
任何政党都希望有所作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各种政党和政治力量沉浮兴衰,可谓大浪淘沙。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政党,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出现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新中国的领导党和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和谈破裂,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两种命运。国共两党的斗争谁胜谁负,实质上是一个人心向背问题。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保存着解放战争时哈尔滨靠山屯农民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上说:“毛主席啊,没有你我们真的饿死了。这回我们都翻身啦,分了地,眼看冬天了,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这是我们翻身的果实,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解放战争时有一首歌谣:“最后的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的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的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这种人心所向,结局可想而知。毛泽东在1947年底时就指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对于中国共产党必将胜利并取得全国政权的原因,连正直的美国人也已经看到。1944年,参加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山西等抗日根据地考察的戴维斯得出结论:共产党“具有这种显著的生气和力量的原因,是简单而又基本的,即是群众的支持和群众的参加。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得了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真正是属于人民的。”[1]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用极其尖锐的语言说:“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证明了他们的运动和目前大众要求变革的愿望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今天的国民政府在传统和方式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能满足大众的这种要求,也不能为中国大众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条件,更不能阻止暴力及国内混乱局面的进一步恶化。”[2]可见,不仅美国某些进步人士看到,而且美国要员也认为,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必将取得胜利。
人民在选择,各民主党派也在选择。正如周恩来所说,各民主党派“逐步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大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共产党。”1947年3月,李济深《抵港抒怀》诗中曰:“匡时无计漫呼天,策短徒悲马不前。莫道人心同此理,雄风今已靡前贤。”长期救国救民的艰辛探索,民主党派人士内心泛起“无计”、“策短”之感,领略到共产党韬略的正确,希望得到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说:“至于独立的中间路线,从目前中国的现实环境看,更难行通。”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袖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于时局的意见》,公开表示:“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1949年7月,9个民主党派向中国共产党致电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4万万人挣脱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枷锁,洗刷100年帝国主义欺凌的耻辱,这是一件无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国人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何时才能终了。”
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说:“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这是没有选票的竞选,“人心选票”由量变到质变,把中国共产党推向了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完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完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迈上了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9年至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30年来,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2007年GDP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据统计,现在我国一个星期的财政收入,等于改革开放开始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人均国民收入从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时所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昭示一个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上的必然表现和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曾经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执政以后,党的先进性主要通过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来体现。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从而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合法性,得到人民拥护和认同,直至完成执政使命,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执掌政权与和平环境,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贪恋权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歌舞升平,丧失忧患意识;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独断专行、滥用权力;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素质能力跟不上时代和人民要求,难以有效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一句话,权力既可以成为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实践党的先进性的舞台,也可能成为侵蚀党的先进性、流失执政合法性的元凶。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在于丧失党的先进性,失去人心。列宁说,人民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苏共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到1900万党员的时候,丧失了执政地位,党解散、国解体,上演了一出20世纪的大悲剧。根本原因在于,长期执政的苏共,逐步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执政党的先进性与执政理念、执政实践、执政成效相联系。政治合法性理论认为,执政合法性包括道义合法性、选举或程序合法性和政绩合法性。从执政党来说,道义合法性包括执政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是不是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所谓选举或程序合法性,核心是政治制度安排及执政方式的民主性;政绩合法性的根本是执政实践及实际效果,能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执政理念,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执政方式的根本要求,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相统一为根本原则。这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反映了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和合法性。从执政角度看,民主具有目的和手段的双重意义。中国共产党一贯高举民主的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手段意义看,三个执政有机统一。民主执政与科学执政不可分,与依法执政不可分。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和保障。
民主的基本价值是普世的,民主的发展道路和实现形式是民族的具体的。民主离不开选举、选票、竞争,但是,选举、选票、竞争,并不是民主的实质。民主的实质是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在政党制度上,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体现了民主,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同样也体现了民主。我国实行的共产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民主监督理论、协商民主理论,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基石。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变化,证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国情的民主的有效的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民主追求的一大贡献和创造。因为中国没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就认为中国政党制度不民主,共产党执政就没有合法性的观点,是不符合民主本质和事实的。
与政党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一样,政党的性质也不是可以主观设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归根到底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性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有着合作的共同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性质、社会阶级基础和代表性又存在差别。这种和而不同的性质差异,是历史形成和现实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并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形成,为历史和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人民所公认的。各民主党派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是由其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是与它们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的历史伟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现阶段,这种进步性集中体现于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其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各民主党派都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其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具有的这种进步和广泛性,就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的理由,也决定了共产党执政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必然性。
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历史上政权更替、朝代兴衰呈现周期现象,有人称之为“周期律”,意思是一个定律,不可改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注意“善始者繁善终者寡”的现象。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有着清醒强烈的忧患意识。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如何跳出“兴亡周期”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董必武为“一大”会址的题词是“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意识到长期执政的艰难和风险。
唐诗曰:“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历史上的统治者的性质根本不同,她具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高度自觉性和内在能动性。这就为打破和跳出“兴亡周期”,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执政之基。先进性并非与生俱来,一劳永逸。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要把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大党建设好,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就要做好谋篇布局,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的总体设计。这样才能纲举目张,有序有效推进。十七大对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加以完善,正式确定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把这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突出重点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想,称为“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统一为一条主线,表明了先进性与执政能力和执政必然性的不可分的内在关系;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就找到了联结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枢纽,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展开;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就找到了贯通推进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枢纽,标志着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是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在执政党建设上的方法论表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从历史的全局的角度,从本质的主流的角度,从实践的发展的角度来说的。先进性是在不断解决党内发生的不符合、不适应先进性的各种问题中展现出来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肯定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看到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三大考验”和“三个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加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当前,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认识党的先进性,既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掉以轻心,又不能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否认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勇于揭露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正是先进性的表现,是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作为领导核心和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和发展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治党能力这三大能力。领导能力、执政能力,说到底是个治党能力问题。提高领导能力、执政能力,都要靠治党能力来落实和保障。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使经过党校培训轮训的领导干部在四个能力方面有新的增强,其中一个就是“管党治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简单说就是管党治党能力或治党能力。
提出增强治党能力,是总结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的结论,也是世情国情党情的迫切需要。历史经验表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并非单单是个重视程度问题,似乎只要重视,一抓就灵,一抓就见效。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必须善于总结、遵循规律,只有科学治党,才能有效治党。毛泽东同志对执政党建设极为重视,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但是限于当时整个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局限和失误,执政党建设一些理论和措施违背规律,使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力度和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没有治党能力的增强,就谈不上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说明,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管党治党同样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应该看到,有的地方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存在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管而无效现象。一些地方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或者由于管党治党的责任不落实,或者由于管党治党的能力本领不适应,管党治党的效果不理想。各级领导干部是管党治党的责任主体,又是管党治党的能力主体。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管党治党能力建设,增强管党治党能力和管党治党的科学性有效性。
选择无尽期,执政当忧患。叶剑英元帅在《八十抒怀》诗中写道:“八十勿忘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强化治党意识,增强治党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就能够长期执政直至完成执政使命,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收稿日期:2008-11-10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执政能力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