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物流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物流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物流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 敏1,蒲 忠2 ZHANG Min1,PU Zhong2

(1.内江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2.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Neijiang 641000,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China)

摘 要: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产业”的提出,中国物流业蓬勃发展,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然而,目前高校所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还不能达到物流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水平。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内江师范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工程导论》在传统教学上存在的不足,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之“隔堂对分”的采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对分课堂;物流工程导论;教学改革

《物流工程导论》是内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能为大二到大三的专业课奠定夯实的基础。《物流工程导论》这门课程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虽然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但是实践性也非常强。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讲授为主,期间会有一些讨论,但是效率并不高,学生并不是非常情愿进行讨论,显得有些敷衍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基本处于零参与的状态,课堂不够活跃,学习效率较低。因此,上好一门课,不仅要有优秀的教学内容还得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针对《物流工程导论》这门课程在2017级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对分课堂”和“三分式”两种新式教学方法后,决定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1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是2014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法”和“学法”的对立统一[1]

1.2 “三分式”教学模式。“三分式”是构建“分层”、“分段”、“分流”的教学模式。因为大学的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存在个体差异、地域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因此“三分式”教学主要是将授课班级的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A、B两层进行教学;再将教学过程根据难易程度分为1、2、3段;最终依据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流[2]。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差生越来越差、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的马太效应。

1.3 教学模式选择。《物流工程导论》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要求不太高,而且物流工程专业是本校新开专业,学生人数较少。综上几点,本文选择“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更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最后的学习成绩也证实了“对分课堂”运用于《物流工程导论》课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让他们对物流知识的了解更加感兴趣。

2 基于“对分课堂”的《物流工程导论》课程实践

《物流工程导论》是对学校计算机科学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总课时为48课时,每周4课时,一共12周,一课时为45分钟。笔者对2017级学生采用的传统授课模式,以讲授法为主,发现期末考试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并且对学习过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学习效率非常低。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做了相应的改进,对2018级的60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采用“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授课,并做了如下工作。

(1)讲授阶段,主要针对此课程的13章内容进行精中取精,将课程分为24个单元,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采用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解剖,突出重点和难点。

2.2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次课程主要给同学们介绍整本书的理论框架,由基础篇、专业篇和综合篇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了解物流工程的概念以及物流工程的发展历程,借助于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三大基础理论更加深刻认识物流工程;第二部分为专业篇,讲了物流设施、设备、物联网工程与特种物流工程;第三部分为综合篇,根据前两部分所学的知识点,就能系统地对物流项目进行规划和系统仿真。了解完这门课程的框架后,对“对分课堂”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案例的形式分享“对分课堂”的显著成就。

2.1 教学准备阶段。采用“对分课堂”的“隔堂对分”教学,要求授课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强调老师在讲授课程时,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必须重新设计教学课程,主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三方面进行设计[3]。学什么,主要是讲《物流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讲授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随后的学习。为什么要学,是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对以后工作实践的重要性。怎么学,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如何通过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将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全部掌握。通过这三方面的设计,整个课程被分为了24个单元,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高度提炼,制作精简的PPT,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本门课程设计了22次对分课堂,明确了哪些知识点需要进行讲授,哪些知识是需要进行讨论。

3.2 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对分课堂”的教学,学生制作PPT、阅读书籍、提炼书中重难点的能力有所提升,大部分同学都能对每一单元的内容有理论框架,并且通过广泛阅读资料和网上查阅资料,对扩展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在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发言也锻炼其胆量,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改变很多同学原来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其心中所想的问题;最后,将自己所想分享给其他同学,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作业的布置是核心的环节,因此在这22次对分过程中,布置了22次作业。由于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因此,笔者将13章的教学内容反复琢磨和思考,最终整理出了能够体现整个课程知识点、重点、难点的22次作业。例如其中一次作业为:某销售企业,采用物流自营的方式,自行对销售点和大客户进行配送,只要销售点和大客户有需求就会组织配送。导致了配送效率低并且车辆空载率过高,甚至在很多时候车辆没法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所以销售经理一直要求增加送货车辆,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没有购车。请问你会如何处理企业的配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个作业主要让学生理解物流的运输和配送技术,重点掌握运输、配送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通过查阅资料,扩展其知识点,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含义以及其存在的价值。

除了传统的作业以外,对分课堂的还有其独特之处,称为“亮考帮”。把自己学习过程中所感受的、印象深刻的、受益匪浅的、最值得欣赏的内容总结出来,并做好记录,这就是“亮考帮”中的“亮闪闪”;在自己了解的知识中记录出别人觉得会很疑惑的知识点,或者记录自己觉得的难点和重点去考其他同学,称为“考考你”;最后将自己不懂的、想了解的、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请求其他同学的帮忙,称为“帮帮我”。这种新颖的作业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拓展其知识面,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涉猎更多书籍。

(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主要分为了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笔者将2018级物流工程专业的60名学生,根据他们自由组合的方式分为了15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并要求每节课每个小组集中坐在一起以便讨论。每组讨论时间为30分钟内,根据所布置的作业以及记录的“亮考帮”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利用10分钟请3~5个组的同学派代表分享他们所讨论的结果,或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最后5分钟,由笔者进行简单的总结,并解决学生所疑惑的问题。把学生遗漏的、需要重点突出的和需要深化的内容再进行讲解,结束整个过程。

期望进行金融改革。垄断的存贷利息差,给银行带来几乎垄断的利润,也养成了金融的傲慢。向来是锦上添花,从不雪里送炭。2013年,互联网金融出现,大大冲击了银行家们。然而,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e租宝、泛亚等骗钱的圈套,再想想2015年的股市崩盘、2016年的外汇离境,让人不寒而栗。所以,中央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重点工作的首位。

刘宓庆[4]认为,“任何可以借以实现翻译实质中所包含的意义转换的途径,都可以纳入方法论作为变通手段,加以研究。”在外宣文本的翻译中,译者时常需要综合翻译目的,运用场合、受众需求以及中英文文化以及审美的差异,进行适当的变通改写。

用两个易拉罐做成简易装置。将一个直径较小的易拉罐罐口的部位彻底去掉,然后倒过来,罐底在上方,用剪刀在罐体三分之一处剪出一个三角形空缺。将另一个易拉罐底部突出部分以内全部剪去,周围尽量不留明显突起,然后将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中间填充泡沫(包装材料中可找到,也是简单易寻找的)连接处用胶带在外面巩固好。取一片点燃花生子叶,用解剖针垂直扎入其中,重复至少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记作D组。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经常睡眠不足,会使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严重时会加重原来的疾病,更甚者还能诱发其他疾病,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甚至可能诱发睡眠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等。

3 基于“对分课堂”的《物流工程导论》课程效果

在各年完成率的计算中,先计算出累积完成率,再得到年度完成率,累积完成率指从规划起始年到核算年的累积完成情况,年度完成率指核算年当年的目标完成情况。

曾浩根据行业内未登录词特点制定扩展规则,再将经过扩展的复合词进行词频、互信息和邻接熵等统计特征判别。判别为未登录词再继续进行相应的扩展和识别[5]。朱峰提出一种改进的知识图谱语义预测模型。

3.1 学生课堂参与。传统的讲授法,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从2017级学生授课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课堂都是只听老师讲解,不会过多思考。老师提问只有个别同学才会参与,总体参与度不高。在2018级学生中实施“对分课堂”后,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参与度提高。针对每次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参与。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很大,有活泼型、内向型、慢热型,这样的小组讨论也可以让活泼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进行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采用“对分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习、更爱课堂,而且提升了笔者的教学水平。

(2) 课后内化阶段: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深入理解知识点,以达到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4]。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的内化吸收是需要独立完成的,每个同学都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3.3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相比以前的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 考核方式。由于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考核方式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由以前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改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平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平时成绩主要构成为考勤10%、作业10%、课堂参与度10%、“亮考帮”笔记10%。期末考核方式为笔试,考核内容更多的是此课程的理论框架和重难点知识。开发性试题和应用型试题的比重要比以前提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此课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应用型知识的掌握。

(1)学生出勤率。大学生逃课成为了较普遍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学生的懒惰行为,也有的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缺乏兴趣。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相对而言更觉枯燥,采用了新型教学法后,学生除了特殊情况基本上是全勤。

(2)课堂讨论质量。以前的课堂讨论很多同学都是敷衍,只是少部分参与。新模式下的讨论,质量较高,通过头脑风暴法,学生思考结果会超乎老师的想象。

(3)作业质量。同学们都会为课堂讨论做充足的准备,因此作业质量比较高,基本不存在抄袭的现象。从作业内容可以看出,他们在课后都能认真思考,并且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多次的作业,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作业质量也很高。

(4)考试成绩。经过“对分课堂”教学,以笔试的方式进行期中考核。从考试成绩上来看,90分及以上的有2个;80~89分的有18个;70~79分的有35个;60~69分的同学有5个。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并且比2017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升。

3.4 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采用“对分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课程内容,而且还要将知识点提炼后再提炼,确保课堂是精讲并且高效,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掌握重难点和理论框架;其次,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都是教师所能预料到的,因此针对于突发情况或者是学生讨论之后的矛盾要进行冷静的处理。

4 结束语

通过“对分课堂”教学,笔者从学生的反映以及考试结果来看,此教学模式非常适合《物流工程导论》这门课程。学生掌握了课程的重难点,了解整个课程的框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并且使他们更爱课堂、更爱学习。笔者的教师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由于是第一次试用此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 朱惠延,廖茂新,廖基定.高等数学“三分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10(1):57-60.

[3] 陈刘婷,朱丹丹,陈金铃,等.对分课堂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9(4):261-263.

[4] 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5]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40-144.

[6] 陈小娟.“对分课堂”模式在《交通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83-184.

[7] 张婷.“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智库时代,2019(13):218-219.

Application of“PAD Classroom”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Logistics Engineering”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Made in China 2025” and“internet+industry”,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and gradually approaching the world's advanced level.However,the curren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major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 can not meet the level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Therefore,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re course“ logistics engineering” taught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NeijiangNormalUniversity,and adoptsanew teaching method“PAD class”,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Key words: PAD class;lntroduction to logistics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100(2019)08-0175-03

收稿日期: 2019-05-22

作者简介: 张 敏(1991-),女,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物流供应链管理;蒲 忠(1972-),男,四川渠县人,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标签:;  ;  ;  ;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物流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