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应用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应用CT诊断,B组应用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A组检出率72.5%低于B组的97.5%,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应用磁共振诊断,检出率高,值得一临床深入研究。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患者;磁共振诊断;效果
膝关节为人体骨骼结构中不可或缺及结构十分复杂的一个关节[1],而其则主要由肌肉、骨、韧带、软骨、肌腱及半月板等构成。膝关节损伤在人们的平常生活中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日常活动及正常生活质量,为此,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关节损伤进行诊治是保证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2]。伴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当前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时多数采取磁共振手段进行检测,该技术诊断过程中具备较为开阔的视野与高分辨率,再加上检测方位多,甚至不会给患者带来辐射,相对于其他诊断方法来说,优势更明显。本文作者应用磁共振技术对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十分精准,现对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A、B两组,8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手段确诊。其中A组40例,男28例(70.00%),女12例(30.00%);年龄22岁-66岁,平均年龄(41.37±5.18)岁;打击伤9例(22.50%),坠落伤8例(20.00%),重物挤压7例(17.50%),交通事故伤16例(35.00%)。B组40例,男29例(72.50%),女11例(27.50%);年龄21岁-67岁,平均年龄(41.42±5.24)岁;打击伤10例(25.00%),坠落伤7例(17.50%),重物挤压8例(20.00%),交通事故伤15例(32.50%)。组间一般资料做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应用CT诊断:选择西门子CT机进行检查,检查时护士应该将患者的膝关节稍微垫高且弯曲,同时通过定位片将扫描范围一一确定,接着使用1-2mm薄层螺旋CT进行扫描。
B组应用磁共振诊断:检查时应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诊断,扫描顺序:矢状位FS PD、矢状位T1、冠状位FS PD、轴位FS PD、层距为1mm,层厚为4mm。检查时患者膝关节不可弯曲,且护士需要根据其详细受伤状况给予调整,若患者通过检查后确诊为膝关节损伤,则给予关节镜检查。
1.3统计学方法[3]
两组患者的全部临床数据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A组检出率为72.5%,B组检出率为97.5%,p<0.05,具体可见表1。
2.2 B组检查结果分析
磁共振诊断结束后,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图像表现为半月板低信号中出现各种点状、线状高信号;韧带损伤患者的图像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韧带断裂时可见韧带连续性中断,扭曲呈波浪状变化;关节腔积液患者的图像表现为不规则形状或者片状的T2WI高信号以及T1WI低信号,同时还有少数患者产生分层现象;骨质改变患者的图像表现为T2WI高信号以及T1WI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能够清晰呈现骨髓出血、水肿情况;软骨患者的图像表现出断续或者凹陷,并且T1WI呈低信号。
表1: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n,%)
3讨论
膝关节在人体构造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并且十分复杂,由几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胫骨内外侧髁、股骨内外侧髁与髌骨[4]。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膝关节比较容易受杠杆作用而产生损伤现象,再加上液体无法正常循环,大量在病灶位置中堆积,形成炎症,从而产生肿胀及疼痛现象,此时膝关节若再开展剧烈的运动,则进一步加深肿胀与疼痛的状况。临床对患者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意义重大,并且还能够为临床医生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及影像[5]。
以往临床诊断患者膝关节损伤时主要采取CT进行诊断,该方法视野比较狭窄,并且分辨率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存在极高的辐射性等,并不能满足现代医学要求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因此临床应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患者的关节损伤程度进行检测,是当前骨科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磁共振成像检测为当前临床诊断关节损伤常用的方法,优势比较明显,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开阔的视野、薄层及高梯度场强,致使膝关节的软骨及半月板韧带结构得以直观地显示,并且无损伤性,甚至还能够令膝关节的损伤状况、病变位置与具体形态三者进行三维重建,并且该技术多角度成像时,空间分辨率并不低,进一步促使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对膝关节损伤情况做出精准的定位与判断,从而保证诊断效果的正确性,能够给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性高的影像信息,进一步帮助临床工作人员对膝关节损伤的病因进行研究,甚至及时评估临床治疗效果[6]。此外,磁共振成像检测还能够分级评估软骨损伤,在选择治疗方案存在不可取代的优点,同时还可以检测出关节镜无法不能检测出来的I级与II级半月板损伤,在诊断软骨损伤及半月板等疾病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效果,临床应用前景可观。另外,磁共振诊断方式临床应用在疾病诊断时,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检测时间,再者图像并不模糊,甚至检测各种类型关节组织病变的结果也较为准确,不仅能更好的分析病情,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膝关节损伤详细信息,本研究中,A组检出率72.5%,B组检出率97.5%,P<0.05。
由上可知,磁共振诊断技术应用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漏检现象发生概率不大,并且诊断结果具有极高的精准性,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数据,值得各级医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雷.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低场磁共振的诊断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14(12):1314-1314
[2]何建平.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在磁共振的诊断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5.25(22):2266-2267
[3]贾宇林.MRI增强扫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7.16(12):1932-1933
[4]赵潇乾.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膝关节误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2015.11(7):1172-1173
[5]杨扬.浅析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膝关节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28(15):2332-2333
[6]李波.骆殿存.刘志敏等.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8(31):1101-1102
论文作者:晏敬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膝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信号论文; 软骨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