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数学学科的深厚情结、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主体能动性受忽视、学科情感受影响和课堂教学远离生活。多方位认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情结,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延伸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回归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人文精神;重塑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接受更高等教育的必要学科。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兼具文化内涵,具有人文教育功能。教师要努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精神内涵概述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人自身的情感、意志、修养以及观念等属性的综合体现,是通过感受、体验乃至直觉、顿悟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精神文化产物,对人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建设课堂的人文环境,要擅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结合生活实践组织安排人文活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塑策略
(一)全面掌握教材,挖掘人文思想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小学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在强调教材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融于自然[1]、历史文化和社会艺术中,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先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量出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计算出这三个圆的周长与各自直径之间的比值。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发现结果各不相同,大家都觉得非常不解,这时教师可以出示圆周率的介绍:“教师今天研究探讨的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一位数学家研究了,而且他已经得出了一个圆满的结论。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他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通过介绍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了学生去构筑自己的希望与理想,并孜孜以求。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及时地把数学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熏陶,还可以加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形成求实创新、不懈进取的学习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课堂中创造以人为本教学氛围
人文视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首先是以重视学生“人格主体”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和基础,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渗透人文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让学生不但是未来的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要创设基于人文影响的课堂,教师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学生主体观,热爱学生。具有亲和力的教师通过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创设积极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状态。课堂中教师应该做到尊重个性,对于表现力强,不太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要爱护其创造性[2],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他们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学时要强调把激励带进课堂,对学生的行为持非评判的、非批评的、不贬抑的态度;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要少批评、多鼓励,课堂中多与之共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体察学生当时的思想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情境氛围,为有效实施人文数学课堂提供心理环境。
(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人”理念
《学记》讲:“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所需的是善教者,善教不仅是教学生知识,还包括教学生做人。所以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能力,更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重视人文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要具备数学素养,还要发挥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因素,数学教师自身的严谨性、责任感、亲和力等优良的教学品质和人文修养都会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和渗透。达到数学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及数学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真正的实现教育的目标。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位置与方向》一课,有这样一个问题:一副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标明我国五座山的位置和名称(恒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提出问题:图上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合成“五岳”。它们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 )岳衡山,( )岳华山,( )岳恒山。这样,把握了方位的基本概念,明确地辨析了方位,进而展示了祖国的秀丽山川,把祖国的河山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热爱和自豪感[3]。所以只有数学教师在具备对祖国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才能通过理性的思维传达这种感性的情愫给学生,把“教学知识”和“教学做人”融合起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部分要义而非全部使命,数学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可用一生的东西,既包括诚实、正直、勇敢等素质,也包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人文数学教育,将人文与数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49-176.
[2]程珍珍.程冲冲.李炳煌.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6):11-13.
[3]左姗姗.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论文作者:张桂波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人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人文精神论文; 教学中论文; 《成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