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长舜
(绥芬河市九鹤堂综合门诊 黑龙江 牡丹江 157300)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49-01
痹者,闭也。寒凝血瘀型痹证主因寒邪中人,又因劳伤闪挫,经脉受损,血溢而致血瘀。寒邪与瘀血闭阻经脉,不通则痛,故以痛为主症,且四肢兼有麻木酸感[1]。由于农民大多辛苦劳作,易感寒邪,且易劳闪挫伤,故本证型农民多见。病因病机较复杂,主要是正气亏虚。治疗应根据表里寒热虚实、病变的特定部位、地理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个人的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遵循疾病发展的特点,根据成熟的经验,灵活多变。《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笔者金守病机,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腰痛112例,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与同道商榷。
1.一般资料
现观察病例为2012年至2014年住院及门诊病人共112例,其中男性88例,年龄11~80岁,平均48岁,女性24例,年龄14~60岁,平均17岁,职业多为农民(89人,占79.5%)。临床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麻木酸胀,痛有定处,遇冷则剧,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温,局部皮肤苍白,漫肿或不肿,夜卧加重,天明缓解,口不渴、恶寒、乏力、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缓或沉涩。
2.治疗方法
在历代诸多医家典籍中也多崇上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仲景不囿于《内经》之理论,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总结出外因重湿邪,内因重视肝脾肾的理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发汗”,“利小便”等基本治法[3]。有见于此,笔者在临床应用小针刀治疗寒湿淤阻型痹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如以腰痛患者为例,即以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嘱患者取俯卧位,用龙胆紫溶液对其腰椎的病变部位进行标记。使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将1把4号小针刀刺入标记点,刺入时应将刀口和脊柱的纵轴线保持平行。在小针刀达到棘突顶端后,将刀线口旋转90度,然后对肌肉进行纵向切开,并对皮下组织和肌肉进行横向剥离,应将棘突骨面上的肌肉组织全部剥离。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小针刀拔出,用消毒棉签压迫针孔,直至针孔停止出血,然后用无菌纱布压迫患者的针孔。在手术结束后,嘱咐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30分钟以上。[4]
3.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经治疗7~10天痊愈90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3%。
4.讨轮
中医认为痹证是甴风寒湿邪合而为痹,寒凝血瘀型痹证主因寒邪中人,又因劳伤闪挫,经脉受损,血溢而致血瘀。寒邪与瘀血闭阻经脉,不通则痛,故以痛为主症,且四肢兼有麻木酸感。由于农民大多辛苦劳作,易感寒邪,且易劳闪挫伤,故本证型农民多见。病因病机较复杂,主要是正气亏虚。本研究以腰间盘突出症为例,用针刀疗法治疗此症收到较好效果,究其原因是针刀疗法可以松解椎管内与椎管外的软组织粘连、挛缩以及瘢痕等病理反应,下降病变组织的内压,转化淤滞状态,改善神经根微循环,进而促使神经根的水肿与无菌性炎症最终消除,经过针刀疗法对椎间孔神经根和椎旁挛缩肌群的有效松解、剥离,切割、减压解除脊柱软组织的变性、粘连及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的紧张状态,恢复局部血供,改善微循环,重建生物力的平衡[5]。
从中医的角度认识其病机疗法。针刀疗法是针对腰间盘突出的根本病理因素采取的治疗方法,利用针刀疗法调整了动态平衡与力平衡两方面的失调,使腰间盘突出在停止治疗后仍能持续恢复,一段时间内保持向痊愈方向发展的状态,而并非只是缓解暂时疼痛。通过肌电图的分析,针刀疗法能使改善异常的肌电图,使其恢复正常,并且促使神经功能逐渐康复。在进行针刀治疗期间和结束针刀治疗后,在腰围保护下适当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和活动,可进一步增强脊柱外源性稳定性,并巩固外平衡,从而取得更优质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2.
[2] 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55.
[3] 郭骏骐,齐力,郭卉艳.五子蚂蚁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J].吉林中医药,1999,19(5):33.
[4] 张洪亮.痹证的三审论治[J].吉林中医药,1996,16(4):47-48.
[5] 肖长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中医,1990,22(5):12-13,21.
论文作者:严长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针刀论文; 痹证论文; 疗法论文; 经脉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农民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