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医务室 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 纳差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其病因众多,临证时应辨明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临床症状而施治。其常见的病因有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气虚,应相应的予以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的治疗方法,另外还有肝气范胃、脾胃虚寒、脾胃阳虚、伤食等病因,治疗上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案。重视疾病的检验,切莫耽误治疗。
【关键词】 纳差;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养阴益胃;益气健脾和胃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83-01
纳差,顾名思义,就是食纳差劲,食欲差,通俗点说就是吃不好饭,没有什么胃口。常伴有倦怠少气、面色欠华、大便异常等。在多种疾病上可表现出来,有急性病,亦有慢性病的表现,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习惯性便秘、感染性疾病、胃炎、消化道肿瘤、维生素B1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病因[1-4]。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发病率低,故诊断率不高[5]。今笔者就从业来的实际临床观察及工作经验,浅谈一二。
1.充分检查,明确病因
纳差从现代医学上讲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导致其发生的病因众多,有一过性机体功能低下随即改善的,亦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机体上反映的。如小儿食积;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血液系统疾病如异常血红蛋白病、资深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程长者皆可引起,故需明确病因,指导后续诊疗的开展。理由有两点,一是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小儿食积可予以助消化药;病毒性肝炎应抗病毒治疗;肝硬化、肝癌则在相应治疗的同时予以营养支持。二是不同的病因其预后也大相径庭,小儿食积其预后良好,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预后不同,甲肝以急性为主,预后好;多数戊型肝炎的预后也良好。成年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多数能康复,少数会转成慢性肝炎,有些还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需积极抗病毒治疗,未经治疗亦有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诊疗技术,按照现代化的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尽量明确病因和预后,不贻误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脾胃湿热,清热化湿、健脾助运
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病因多种,但其决定性作用的是脾胃的功能状态。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久则化热,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一是感受外邪。脾为湿土,喜燥恶湿,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及;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结合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二是饮食不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均可化热。三是情志因素。“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过度思虑,情志不畅,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表现在纳差,口干口苦,或口甜黏浊,恶心,身重肢倦,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可予以藿香、佩兰、厚朴、制半夏、焦栀子、黄芪加减治疗。
3.胃阴不足,养阴益胃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积热于内,或热病后期伤津,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伤阴,致饥不欲食,口渴喜引,唇红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少,脉细略数。予以养阴益胃,北沙参、麦冬、玉竹、白芍、乌梅、生山楂加减治疗。
4.脾胃气虚,益气健脾和胃
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或久病之后耗伤脾气,脾胃运化失司而致本证。表现为食少纳呆,不思饮食,食后腹胀,或进食少许即泛泛欲吐,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或胖苔白,脉缓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助运,予以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黄芪、当归、升麻加减。
除上述常见病因外,尚有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脾肾阳虚、伤食型纳差,临证时应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充分利用现有的诊疗技术作出明确诊断,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最优的诊疗方案,达到最合理的治疗效果。而这也需要包括笔者在内的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37.
[2]蒋锐,万雨,王龙.乏力、纳差、发热半年[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5):351-354.
[3]李跃英,伊丽.第14例—纳差、消瘦、皮肤渐黑[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6):386.
[4]林文辉,江荣林.纳差、下肢浮肿麻木无力心包积液[J].实用医学杂志.1998,14(9):705-706.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82-1183;1806-1808.
论文作者:刘慧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脾胃论文; 病因论文; 湿热论文; 健脾论文; 饮食论文; 肝硬化论文; 肝癌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