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血液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不同群体人员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制定合适的招募方案,同时对初次献血的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做好献血服务,改善他们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并且定期对献血者进行回访和满意度调查,促使其能够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引言
无偿献血属于公益性事业,目前没有哪种物质能够代替血液。无偿献血的作用不仅变现在救死扶伤,更多的是体现了公民社会公德和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是社会进步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增强,不少人主动踏上献血车,捐献自己宝贵的血液,救治了因各种疾病、外伤、休克等病人的生命。但是不同群体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不同,因此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医务人员和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近期的统计显示农民工的献血人数在逐步增长。通过无偿献血能够有效的避免有偿献血造成的血液安全性问题,保证了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为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必须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和技能,特别是开展优质服务和做好献血员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不同无偿献血群体招募与保留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策略,从而建立一支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实现由一次、偶然献血向多次、重复自愿无偿献血转变,由随机自愿献血向固定、预约自愿无偿献血转变,是确保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实现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1. 1学生无偿献血群体的招募与保留问题
献血法实施10年来,在校大学生成为无偿献血的主体,有资料显示,高校学生参与献血人数高达30%以上,这与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高,血源稳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大学生群体献血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差,因此容易出现献血一次不再献血的献血。为更好地了解这支队伍的心理状况,观察和研究他们的献血心理,了解其献血认知,献血动机,献血期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健康的献血心理,营造和谐的献血环境,是无偿献血土作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目前对大学生群体选用的招募方式为宣传教育,无偿献血者的保留方式是消除大学生群体献血后的心理负担。
1.2部队无偿献血群体的招募与保留问题
部队军人的无偿献血的队伍较大,占比较高,与一般公民无偿献血比较,有着不可多得的人员优势和身体优势。但是人员的献血知识缺乏,有明显的畏惧心理,同时由于部队献血员的运动量较大,容易出现献血后的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在部队进行无偿献血招募时要做好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献血知识的普及等工作。
1.3 农民无偿献血群体的招募与保留问题
农民无偿献血群体的招募与保留主要与所在地区的医保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国家规定,无偿献血者及配偶、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免费或优惠用血,为农民带来实惠,正是在这些宣传作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农民献血的构成比例逐渐增大,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又一支主力军。同样,农民无偿献血群体也存在者医学知识缺乏,对献血的不适反应存在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需要通过宣传或者下乡的方式将献血知识普及到农民群体中,扩大农民群体的招募。报道显示农民群体首次献血的体验是决定其是否再次献血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民群体的招募需要到基层去宣传献血知识和献血政策,同时对献血的农民在献血前后做好心理疏导。
2. 无偿献血的招募和保留措施
2.1 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实现无偿献血的招募和保留
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献血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目前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刻意回避了献血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导致很多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大学生群体属于文化素质高的人群,通过对其进行医学知识的讲解,让其明白献血后的身体不适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其是否具有危害,有利于增强献血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医学上认为成年人献血一次后机体的血容量会在几小时内恢复正常,血小板等会在一周之内恢复正常。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献血教育可增强其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消除对献血后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
部队军人对于献血知识的了解较少,鉴于部队较为集中,人员组织性、纪律性好,因此可以通过集中教育的方式增强军人对无偿献血医学知识的了解。农民的文化素质受限,因此农民群体的招募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到基层去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体了解献血的知识和无偿献血的政策,重点讲解献血者的权利,主要有献血后三年内可免费享用献血量三倍的临床用血;献血三年后,可免费享用等量的临床用血;献血后,直系亲属、配偶和配偶的父母可免费使用等量的临床用血;累计献血量800瑚者,终身免费使用无限量临床用血,提高农民群体的献血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心理干预实现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
大学生受年龄因素、社会阅因的限制,心理承受能力弱,精神容易紧张,在集体组织的献血活动中,紧张情绪又会影响他人。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对医学知识较为了解,心理承受能力强,献血后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而且参加义务献血的学生比例也高。即使是对献血知识较为了解的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99人,仍有28人出现不适反应,占28.28%。采取防范措施,减轻献血后的不适反应,防止严重反应,确保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制定可行的献血前中后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心理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
部队军人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情绪不稳定,因此在献血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心理进行疏导,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同时在献血的顺序安排上要将心理素质较好的军人安排在前,以免造成其余人员的恐慌和不适。通过安排乡镇多次献血者的进行宣传讲解,对农民群体进行无偿献血心理干预,增强献血人员再次献血的决心和勇气。
2.3 提高献血服务实现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
2.3.1 献血前服务
无偿献血现场有详细的无偿现需的流程图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并且对无偿献血的知识讲解也需要有具体的宣传方式。采血区应当张贴一些积极性、鼓励性的标语或海报,提升献血者进行无偿献血的荣誉感和勇气。公示投诉电话,放置意见箱,献血者如果对工作人员服务不满意,可通过电话投诉到相关部门,也可以将意见投人到意见箱,相关部门会定期收集并处理。为各种献血人群准备不同的宣传材料。要细致、耐心、温和的解答献血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首次献血的人,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向其宣传、普及各种献血知识,让他们带动更多的人来进行献血。引导献血者完成各种献血前的必要检查,并告知其每项检查的作用意义,如果有献血者的检查结果显示不适合献血,要针对原因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排斥的感觉。
初次献血的人员对于献血知识以及献血过程引起的不适反应认识不清,护理人员需要以热情的态度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使献血者消除心理疑虑,并且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反应,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献血者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使患者轻松愉快的对待献血。
2.3.2 献血中服务
献血环境的整洁卫生队献血人员的心理有很大的干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采血工作中应做到仪表整洁大方、举止端庄大方,保持采血环境的清洁卫生,采血物品的整洁排放。研究显示第1次满意的献血经历是献血者再次献血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要积极询问献血者的身体状态,避免饥饿、过度疲劳、有晕针史和睡眠不足者参加献血,可以减少发生献血反应造成的负面影响。采血过程中与献血人员进行交流,询问献血人员的需求,让献血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保证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献血的不适反应造成的心理负担。
引导献血者入座,然后帮助他们调整座椅的高矮与倾斜度,要既能让献血者感到舒适,又能方便血液采集。要妥善处理献血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献血者因为紧张或晕针晕血情况可能出现献血反应,工作人员在献血中注意观察献血者反应,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更要加强关注,如出现献血反应,及时处理,立即拔针,给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体位安置,温糖水补充水分和糖分,陪在献血者身边,让献血者感到放心。如果献血者出现严重反应,工作人员陪同献血者到医院,在医院进行处理后再护送其回家。此后,还要对献血者进行回访,确保其健康。
2.3.3 献血后服务
献血者完成献血后,对献血的针眼进行妥善处理。献血后对患者发放献血知识普及小手册,使其对献血的知识和相关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方便献血者对周围人群的带动。为献血者准备纪念品,在纪念品上印上无偿献血的标志,不仅能够对献血者产生鼓励的作用,更多的是能够起到宣传作用。采血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需,使得在采血过程中做到穿刺准确,动作轻柔,,降低献血人员的紧张害怕的心理。通过与献血者的积极交流,鼓励其进行二次献血。向献血者讲解献血的好处,比如说适量献血不仅可提高造血功能,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还可使血液稀释,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等。根据献血者的信息及时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献血者献血后的身体状况,向献血者提供饮食方面的指导,使他们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同时向献血者询问相关的意见或者建议,并进行改善实施。
3. 结论
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做好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工作意义重大。无偿献血群体的文化素质不同,所选用的招募方式也不相同。因为首次献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所有群体共有的,通过提高现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的各项服务能够有效的缓解献血人员初次献血的不适心理,使献血者获得应有的尊重与人文关怀、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行列,对鼓励二次献血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旭安. 解析影响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J].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12):228-230.
[2]谢英,张支凤,王水珊. 兰州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及行为调查[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66-167.
[3]冯春梅 苗雅娟. 无偿献血者献血副反应预防及护理[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
[4]陈妍. 无偿献血高校学生健康状况及献血认知现状研究[D]. 山东大学,2011.
[5]潘振英,朱莉丽. 影响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及心理因素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7):96-97.
[6]朱国标,甘新宇. 部队无偿献血的组织和实施[J]. 西南国防医药,2002,12(6):571-572.
[7]朱九红. 关于新形势下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思考[J]. 魅力中国,2009(32).
[8]谭渭萍. 无偿献血的护理进展[J]. 中国新医学,2009.
[9]王皓,刁亚林,张志波. 军人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与影响因素[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893-894.
[10]诸葛毅. 减少大学生献血后反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53-54.
[11]阎慧芝 丛培芳 刘棋. 浅谈心理学在献血过程中的重要性[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
论文作者:陈颖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无偿献血论文; 献血者论文; 群体论文; 心理论文; 大学生论文; 人员论文; 农民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