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论当前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试论当前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中学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潮流中迈向21世纪。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需要有正确的方向,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我国确定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共同理想,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引导他们确立社会理想,就成为一项跨世纪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怎样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帮助中学生确立社会理想,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本文就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马克思思想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些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我们的社会是在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中走向现代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社会变型转轨所引起的冲击是深刻而广泛的。特别是上层建筑领域,传统的理论观点受到更为巨大的冲击。正确认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是搞好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提。

1.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涌进,价值观念多元化,构成了与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少年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的主导理论。随着社会的开放,西方科学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的引进,各种西方资产阶级思潮也一涌而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也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个人至上、金钱至上及各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马克思主义抗衡,争夺青少年,以推进“和平演变”的计划。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韦伯热……正是西方各种思潮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折射。在错误思潮的鼓动下,一些青年学生曾一度掀起了反社会的学潮,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并存,多种所有制并存,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意识、社会道德也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新的问题,也对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增加了理论教育的难度。

90年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转向,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挫折,也使部分人信仰迷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增加了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难度。近几年来,俄国、东欧各国转向后,出现的种种社会危机,成为我国人民的反面教材,使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有了新的契机,但面临的困惑仍未能完全解决。

3.社会的物欲化、非理性化倾向,弱化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物质文明带来的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市场经济的发育,更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享受高速增长的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尝到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苦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整个社会,腐蚀着党员、干部,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也伤害着群众对党的感情。追求物欲的满足,使部分人道德沦丧,各种犯罪行为增加。物欲化行为在思想上反映为非理性化、功利化,对个人有利益的就化、非理性化思想与行为,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障碍和思想障碍,拒绝理性引导,满足于感官享受,随心所欲,带来种种社会危机和心态危机。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4.传统理论教育的失误也形成了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障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贯是我国的政治理论教育主体,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传统理论教育出现种种误区,使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陷入种种困境。这些误区主要有:

之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僵化的教条,为极左路线服务,并引向片面性的理解,脱离现实社会的实践和发展。特别是“文革”期间,把教条主义推向极顶,成为整人的政治工具;在教育方面鼓吹“高、大、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反叛情绪。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的背景下,这种反叛更有了生长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走出教条化的误区是没有出路的。

之二: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政治课成了升学考试训练课,学生成了背条条考条条的机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分割、肢解为应考的子弹,只对考试的靶子起作用,而失去了理论教育的宗旨,引起学生思想的反感和心理反叛。

之三:有些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低下,教学方式简单化,成了灌输的机器,把知识往学生脑袋压,而不是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解答问题,不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乐于领会和理解的真理,既不能入脑也不入心,学过就忘。对社会热点问题不敢或无法正面回答,解决不了学生的疑问,使政治课教育陷入困境。有些教育者本身的信仰出现偏差,有些教育者言行不一致,更是引导学生走向反面。

5.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也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挑战。

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是社会现实的精神文明状态的折射,又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表现。从总体上当代中学生是积极上进的,热爱党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持改革开放,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努力学习使自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真理,向往理想人格,富有正义感,这些都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的有利条件。但由于中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没有经历旧中国的苦难和斗争的体会,对马克思主义在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中的指导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不深。加上中学生认识条件的局限,以认识抽象的书本概念、间接的人类文化成果为主,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很少,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历史和国情认识不深。现代化和开放性的文化传播媒介把西方各种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摆在中学生面前,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容易形成混乱。在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掌握不多,特别是政治课教学的失误带来的反作用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他们在价值选择上的偏差,增加了选择的困惑,陷入简单化、片面化、盲目化,有些甚至走向错误的选择。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学教育实践中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性地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在改革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路子

人们在主体精神的觉醒与回归中逐渐悟到:人不能永远沉迷于非理性状态,物欲的满足并不能代替健全人的全部需求,追求精神上的崇高,实现社会理想,将使人超越自我,实现有意义人生的最高层次的精神满足。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的无序状态也不会永久存在,走向更合理的有序状态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形成何种社会新秩序则要靠社会活动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建构,而不是放任自流。社会发展呼唤着精神文明建设,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指导。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这是《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规定的。实践中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偏差,引发了人们的反思。西方社会也在寻求解决由物质主义泛滥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方法,并企图在东方伦理精神中找到药方。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不能丢掉取胜的法宝,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党和政府都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摆在重要位置,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作为“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在“八五”仍作为攻关研究项目,拨出专款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改革实验。今年已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两大文件,都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研究“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的历史使命。

对此,我们特提出以下有关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的一些改革思路。

1.加大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力度,建立起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常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常识、哲学常识、道德与法律常识等内容的课程体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中学生思想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社会理想。教学内容要体现层次性、科学性。中学政治课教学要走出片面追求考分、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切实抓好考试的方式方法的改革,把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培养正确的思想素质结合起来,使政治课真正担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方面,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方面。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法应当摒弃,建立起民主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写小论文等多种方法组合,灵活运用。充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和电影电视的形式,把理论教育与文艺、故事等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使理论教育生动活泼形象,学生乐学,容易入脑入心,并转化为终身受益的思想素质和思维素质。

2.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教育途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根据各科教学的不同特点,有机地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各科教学。时事政策教育课、班会课、课外阅读及初中少年团校、高中生的党章学习小组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执信中学、肇庆市广利中学、新会市创新中学、深圳市实验学校等,通过办少年团校、党章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培养大批合格的团员和党的后备力量,受到社会的好评。

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使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制度化。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困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深入社会、实现理性升华的好方法,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成为许多学校的制度。广东省不少中学在珠江三角洲、边远贫困山区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基地。华南师大附中在初中和高中都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并形成了学军、学工、学农的教育序列,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对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精心设计,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因素的积极作用和每个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注意消除负面影响,使学生尽可能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4.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创设良好社会意识、社会文化氛围,搞好各类榜样教育建设。社会意识、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影响日益广泛。在社会大气候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情况下,往往使学校教育失效。培养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的,必须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社会各文化宣传、教育部门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才有希望培养出高思想素质的接班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青少年都有崇拜偶象、模仿榜样的心理需求。崇高的理想形象对中学生的社会理想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革命领袖榜样,刘胡兰、江姐、许云峰、方志敏、卓娅和舒拉、保尔、雷锋、徐洪刚等英雄形象,影响着过去和现在几代青少年的一生,铸造了几代青少年的高尚品格,为社会主义事业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当前,大、中学生掀起了“毛泽东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良好契机。榜样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榜样教育系统,以适应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并注意榜样的先进性、时代性、可学性,对榜样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拔高、神化,要把握榜样的内在精神实质,在亲切的生活中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当前,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出现榜样力量丧失的现象,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教育者、家长素质不高,形成了不良的榜样,这是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克服的现象。应当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自觉提高自身思想素质,自觉成为青少年的良好榜样。

5.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注意知、情、意、信、行的相结合。把理论教育与情感启动、实践行为、信仰的确立、意志的锻炼等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的理论观点牢固地扎根于青少年脑中。要加强理论的主导性与明确的针对性结合,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发展状况,使理论教育有的放矢,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解答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疑难。理论教育要注意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环境中,在多元的价值选择中,自觉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价值。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仍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

注释:

①参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

标签:;  ;  ;  ;  ;  ;  ;  ;  ;  ;  

论当前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