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_汪萍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_汪萍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是造成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中央财政的带动下,各地建成了一大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尤其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有效提升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但是,目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存在技术选择不当、排放标准缺失、基层环保能力不足、运行维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信息统计结果,归纳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工艺,并针对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技术模式;对策建议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不当

不同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的占地面积、建设费用、出水水质、运行维护成本及管理要求都存在较大差别。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而言,一味地追求高出水水质并不利于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而一些地方没有因地制宜选取实用性技术,片面追求 “高大上”,简单照搬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搞面子工程,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难以持续。此外,一些工程设计人员由于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处理设施的设计流量过大,造成污水管道达不到设计流量发生堵塞,污水处理设施也因为流量不够而无法正常运行。还有一些地区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尤其是入户支管的铺设不到位,造成污水处理设施收不上水。

1.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资金不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之后,由于缺乏持续可靠的运行维护资金,直接影响了设施的正常运行,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污水处理设施 “晒太阳”的情况。无论是经济欠发达的湖南、云南等中西部地区,还是经济较发达的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反映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已落实处理设施运维经费的地区主要依靠县乡财政补贴,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

1.3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缺失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各地虽然建设了一大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国家层面尚未发布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仅有宁夏、山西、北京、河北、浙江等省(市)发布了地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缺失为准确、适当选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带来了困难。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多参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将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时,多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但是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排放,该标准针对城镇地区的水环境状况,并未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去向复杂以及经济水平较低等因素。农村生活污水与城镇相比,无论排放量、排放特征,还是污水的进出水质、处理技术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执行城镇排放标准,对农村生活污水设计标准、处理效果和运行管理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缺失还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验收和监管缺乏依据,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技术模式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水量、水质和排放特征各不相同,在选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当地村庄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适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地规划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当前,各地采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1)接管模式:在城镇周边的村庄,通过建设污水管网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集中式处理模式:在人口密集、离城镇污水处理厂较远的村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分散式处理模式:在居住分散、地形复杂或地广人稀的村镇,对单户或多户污水进行就地收集、分散处理。根据我国 2008-2014 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信息调查统计结果,2008 年以来,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技术类型主要包括 7 种,即人工湿地技术、土地处理技术、稳定塘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活性污泥法以及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对于集中式处理模式而言,当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其中采用活性污泥法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接近 60%,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占 30%以上。从地域上来看,我国西北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其次是活性污泥法;其他地区应用最多的是活性污泥法。对于分散式处理模式而言,全国近一半的设施选用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四分之一以上设施属于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另有少量设施选用稳定塘、土地处理和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

3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措施

3.1 优化硬件设施

硬件设备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但当前我国各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硬件设备普遍不完善,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当前各个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要求,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硬件设备,同时还要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为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优化技术工艺

无论任何工作,技术的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良好的技术支持是体现工艺性的关键,因此,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来说,其需要创造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相适应的技术工艺,并结合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使其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3.3 优化设计工艺

在不同的农村中和不同的环境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设计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而言,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不同的设计工艺。因此,我国在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过程中,要选择切合实际的处理工艺,结合生物法和化学法来制定相应的设计工艺,力求在设计环节保证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4 优化回收工艺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通过对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实现了资源的节约,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在处理后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并对自身技术进行不断创新高,从而实现污水的回收再利用,达到节能、节水的目标,更好的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为了把握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的现状,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建立了“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基本信息库”,开展了大量调查并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研究指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基地众多,村庄众多。目前,近80%的村庄尚未开展全面的环境改善工作。即使村庄得到修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不适用,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不足,日常监督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大量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正常运行,未达到预期的污染治理效果。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减少生活污水源排放,促进分类收集和资源利用;三是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资金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齐生.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8-22.

论文作者:汪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_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