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研究

褚远辉 辉进宇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及功能。基于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内在关系的认识,充分挖掘学前双语教育中蕴藏的民族团结教育因素,构建学前双语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并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内部构成要素出发具体研究了蕴含于其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和坚持不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1]的重要主张。尽管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途径和切入点是多方面的,但在学术界形成的一个共识性认识就是民族团结教育要从早抓起、从幼儿抓起,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双语教育环境中幼儿早期的多民族交往经验与感受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着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还在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之间的内在结构性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因素;或者说,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两者之间存在极高的契合度,有效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极佳方式和题中应有之义。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双语教育还应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践行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理念而服务。”[2]“在我国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以双语促交流,以双语促团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下实现各族有效沟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促进‘多元’交流的必要途径,是维护中华民族‘一体’团结的加速器。”[3]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已然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方式及模式等。虽然上述这些论述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育而言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在本文,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一、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导向功能

在我国,研究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首先就要从对相关政策的民族团结教育价值导向的分析入手。基于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等的认识并适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和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颁布实施了系列有关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方针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4]这在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及到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问题;2010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则指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5];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又提出:“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从学前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满足需要的双语教学体系”[6]等。而从地方层面来看:新疆自治区颁布实施的有关学前双语教育的政策文件最多,并且推行学前双语教育的力度也最大。如2005年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颁发了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2008年新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意见》,2008年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制定了《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1年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规划(2010-2020)》等,这些政策文件对新疆自治区的学前双语教育作了全面的制度设计及安排;与此同时,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颁布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有关学前双语教育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这样,就从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两个层面上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为具体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与保障。从制定这些政策文件的直接和外显目标来看,就是要通过开展学前双语教育使各民族幼儿学习和掌握民汉两种语言文字,加强幼小双语教育之间的衔接,提高学校各阶段双语教育的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各级各类人才并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而从制定这些政策文件的间接和隐性目标来看,则十分强调通过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来加强各民族幼儿之间的沟通、交往与联系,培育各民族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并在他们身上打下坚实的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基础。纵览这些政策文件,在其中内含和隐喻的开展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导向是坚定、一致、一贯和旗帜鲜明的,并由此构成了贯穿这些政策文件始终的一条主线。而认真学习领会和自觉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文件精神的一个核心点就是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并贯穿于学前双语教育的各个方面及过程的始终,蕴藏在这些政策文件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意蕴就不言而喻了;另外,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学前教育事业的优惠性、倾斜性和扶持性的政策导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心和关怀,而这些政策文件的实施实现过程无疑有助于增进少数民族幼儿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并进而达到加强幼儿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多民族幼儿交往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还具体表现在双语教育搭建了有利于多民族幼儿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及场所。从民族教育学、民族心理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学科视角来看,幼儿早期民族团结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一个多民族幼儿相互融合的环境与氛围;再进一步讲,他们早期的民族团结意识、经验、态度、情感、体验、意向、思想观念、理论基础和心理倾向等是在不同民族幼儿相互接触、相互交往、相互交流及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萌芽及建构起来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经验也充分证明,在一个仅限于单一民族交往的封闭环境与氛围中,由于缺失了其他民族幼儿这个参照体系和交往对象,要想在生活于其中的幼儿身上建构起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等民族团结的经验结构和观念结构就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幼儿早期接受的教育影响、形成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和态度及思想观念等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他们今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并且他们到底形成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与其早期的生活经验及经历直接相关。亦即说他们多民族交往的经历和经验越丰富,在他们身上就越容易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民族团结思想意识;而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如果一名幼儿长期生活在一个单一民族交往的闭塞环境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体验的支撑,他要形成各民族相互团结的思想意识及心理倾向就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提供一个多民族幼儿相互融合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对生成幼儿的民族团结心理意识与经验结构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尽管通过组织开展其他专门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也可以达到多民族幼儿相互交往的目的,并且实现多民族幼儿交往也并非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全部属性与功能,但毕竟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尤其是合班合园的学前双语教育在客观上营造了各民族幼儿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交往、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而这实际上也就为他们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民族团结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生成打下了早期生活的基础与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就搭建了一个促进多民族幼儿交往融合,进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提高其民族团结素质的天然机会与场所。当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各民族幼儿民族团结素质的形成发展既可能是在自然和自发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可能是通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系统养成的,我们认为后者更是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及指导作用。

三、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多语言文字习得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中,在幼儿熟练运用母语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开展非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学习活动,培养幼儿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特殊教育体制。”[7]从这段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念界定的文字表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双语而非单一语言的教育教学活动。顾名思义,学前双语教育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中同时开展基于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言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既非单一的民族语言文字教育,也非单纯的汉语言文字教育,而是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这可谓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一大特质;第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在民族语文基础上的汉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互转换、交替使用和合理搭配的一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要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在幼儿熟练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和过程中,辅之以汉语言文字的习得并促进两种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齐头并进的一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而这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过程特征;第三,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旨在培养少数民族幼儿初步使用汉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这构成了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价值旨归等。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无论在何种形式和类型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幼儿接触和学习的都是两种语言文字符号系统,即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特别是在合班合园的学前双语教育中,通过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言文字和汉族幼儿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这样就达到了彼此习得对方的语言文字并掌握两种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的目的。由于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而学前双语教育在事实上就提供了幼儿习得两种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的特殊教育环境,并且在语言文字交互习得的过程也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等。不仅如此,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所建构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文字交互学习的特殊教育环境还具有很高的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功能。而这主要是基于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以及汉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互学互鉴的作用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讲,语言文字的相通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与条件,也是达成民心和民意相通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我们经常讲的“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难以形成认同”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如有人就指出:“全民学习、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条件之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共同的语言环境。”[8]而这些也与双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的共同习得结果就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奠定了语言文字的基础,同时也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新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而具体到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也同样如此。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各民族幼儿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也就为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融合打下了初步的语言文字的工具基础,而这也是加强幼儿民族团结教育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在我国,民族团结的本质要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主要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坚持“五个认同”,而其中的文化认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9]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人提出:“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认同,以文化促团结,进而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内在地包含于 ‘多元一体’理论之中。”[10]而从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来看,多元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特殊教育场景也高度契合了加强幼儿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需要。尽管从直接目标来看,学前双语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各民族幼儿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共同习得,但在其背后隐藏的则是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交融和碰撞。而这也是由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所决定的。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符号系统,一方面它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重要载体、主要传播方式和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语言文字符号系统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观念、意向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并由此构成了语言文字中的重要内涵及精神内核。根据这一逻辑推断,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就构建了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的特殊教育环境,并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因素与价值功能:一是幼儿时期也是一个人文化意识及文化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幼年时期接受的文化熏陶、感染和教化在其社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对象是各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就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环境与氛围,而这种独特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可以有效促进各民族幼儿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二是学前双语教育中的多元民族文化混杂的特殊教育环境提供了幼儿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各民族幼儿不仅要接受来自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而且还要接受社会主流文化—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早期家庭生活及教育在各民族幼儿心灵中打下的思想观念、个性特征、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烙印也在学前双语教育这个特殊教育环境下相互交织在一起,而这种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环境与氛围也非常有利于在他们身上形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意识,这无疑也是实现幼儿中华文化认同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三是学前双语教育有助于各民族幼儿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升并升华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各民族幼儿在学习多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了解了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在他们身上生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很容易迁移到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上,从而奠定了各民族幼儿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而这也是加强幼儿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本质性要求。如有人就专门研究了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认为“中国双语社会的形成以各民族间的接触、融合和操双语者的文化认同意识为其社会心理基础。”[11]也有人提出:“双语教学的目的已不单纯是语言的学习,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乃至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特别是当代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要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要具有本民族、本国家以外的文化知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充满自信地与不同的民族坦然相处并与之交流,开展合作等。”[12]总之,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交织的现实状况也具有重要的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而这本身就是由学前双语教育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属性所决定的。

五、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教材与课程资源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教师是学前双语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在学前双语教育的顺利推进及质量提高中发挥主导作用。双语教师的数量、结构及专业化发展水平对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也不可忽视双语教师这个主体性的构成要素。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要从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抓起,这也是我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条宝贵经验总结。如有人就提出:“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14]也有人指出:“优秀的师资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保障,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师资培训,培养教师能够对不同文化产生积极的态度并培养其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关键要能够培养出包容、尊重文化差异和价值多元的教师。”[15]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双语教师也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价值功能。我们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一是双语教师是党的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体现者和执行者。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双语教师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把加强各民族幼儿的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任务,这也奠定了教师在学前双语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权威者地位;二是双语教师是学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民族团结教育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重要目标、内容、途径、模式和价值归宿,双语教师通过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科学有效地增强了各民族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素质;三是双语教师是幼儿民族团结素质形成的培养者、教育者和引领者。尽管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双语教师要达成的应然目标任务具有复杂多样性,如语言文字的目标任务、智力发展的目标任务、知识技能的目标任务、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任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任务等,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育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丰富他们的民族团结经验体验,以及增进其民族团结知识、理论、素质和能力水平等,幼儿民族团结素质的教育者和培养者的职业角色是国家及政府赋予的;四是双语教师本身就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宝贵资源。双语教师作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主体性组成要素,他对幼儿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内在的民族团结素养来实现的。从理论上讲,双语教师的民族团结素养主要是由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经验、民族团结知识、民族团结理论、民族团结政策水平和运用双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能力水平等要素构成,通过这些民族团结素质要素及其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并在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发展了各民族幼儿的民族团结素质;或者说,要培养和发展各民族幼儿的民族团结素质,首先就要求双语教师要有较深厚的民族团结素养,幼儿的民族团结素质是通过双语教师的民族团结素养来养成的。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素养是国家要求的,是完成学前双语教育目标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从应然状态来讲,我国学前双语教师自身就是开展幼儿民族团结教育的宝贵资源。

六、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双语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

教材与课程资源是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实现其目的的重要中介及依据。开发适宜的教材与课程资源既是当前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一个“短板”,也是提高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从加强民族幼儿团结教育的视域来看,在这里所谓适宜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与课程资源一定是与民族团结教育及其要求相联系的,亦即在其中应该包含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因素,并且通过这些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实际使用能够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的作用和实现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目的。当然,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与课程资源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因素及其功能实现也并非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通过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和科学合理的内容建构过程。基于加强幼儿民族团结教育的需要,开发和编制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与课程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开发和编制专门的幼儿民族团结教育读物读本。由于开发编制这种教材与课程资源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极强并且其内容与民族团结教育高度相关,在幼儿民族团结教育中就发挥着重要和独特的主导作用。在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提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从“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常识教育”“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和“民族理论常识教育”等几个大的维度制定了小学中年级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包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内容标准。[13]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学校也在该“纲要”的指导下,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和本民族教育的特色,开发编制了有关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及校本读本,有力推进了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虽然这些工作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但基于对民族团结教育要从早抓起、从幼儿抓起的认识,我们认为还应该把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读物读本的开发编制工作往前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要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的相关读物读本,并以此作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二是要开发和编制体现民族团结教育精神的学前双语地方教材和园本教材。即要从本区域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经典文化典籍、民族音乐舞蹈和仪式、民间故事传说、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和传统养育方式中挖掘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资源,结合少数民族幼儿的认知特点、心理习惯和生活实际,并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制学前双语教育的地方和园本课程资源,由于这些教材与课程资源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及情感实际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感染力,更容易被各民族的幼儿所接受、认同和内化,并最终转化成为其民族团结素质等;三是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贯穿并渗透到学前双语教育其他课程的开发编制中。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除了要开发专门的幼儿民族团结教育读物读本外,还要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并渗透到学前双语教育其他课程类型编制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并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彰显民族团结教育的要求;四是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贯穿并渗透到学前双语的所有教育活动、环节和过程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学前双语教育中的课程类型主要以游戏等活动课程为主,因此,还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体现在学前双语教育的各种教育活动、环节和过程中,并真正做到民族团结教育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无空白点、无薄弱环节和全覆盖等。

这个安抚的动作仿佛有了一点效果,鲍泽的情绪似乎有所舒缓,但是随即苦笑一声:“如果是以前的我,肯定会说:谢谢你。你在接到我的电话后立即出来见我,这让我非常感动。可是,现在的我知道这一切,包括你的出现,都是被安排好的,所以没有感激。”

基于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之间内在结构性关系的认识,我们从以上六个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旨在充分发掘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因素,彰显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导向,并构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应然状态的价值功能结构与体系。

参考文献:

[1][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5〕46号.

[2]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0.

[3][10]苏德,张良.“多元一体”理论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及其实施路径探究[J].学术论坛,2017,(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0〕41 号.

[7]王嘉毅,孙丽华.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模式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3,(5).

[8]郝时远.加快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J].人民周刊,2018,(20).

[9]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Z].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53.

[11]邓佑玲.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12]王嘉毅,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1999,(3).

[13]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Z].教民厅[2008]9号.

[14]本刊特约评论员.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J].中国民族教育,2009,(7-8).

[15]白亮,苏光正.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三十年:经验、问题与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2016,(5).

On the Function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in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CHU Yuan-huiHUI Jing-yu

Abstract: As a special kind of educational pattern,the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of minorities bears extensive values and functions.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inner relationships,fully mining the educational factors in it,constructing the ac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and focused on its nature,features and inner construction,the paper studied the function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Key words: Minority;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National Unity Education;Function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681(2019)02-0036-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基于学前双语教学视角下的滇西边境山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批准号:16BMZ057)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 2018-12-27

作者简介:

褚远辉(1967-),男,四川西昌人,大理大学副校长 教授 教育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学研究。

辉进宇(1971-),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大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学研究。

因为开车,徐艺的手机被摁了免提键,所以,曾真在手机里说的话两个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张仲平的眼睛一直盯着徐艺,对着他摇了摇头。

取干燥的香水莲花花托粉碎,按液料比35∶1加入蒸馏水,于80 ℃水浴加热3 h,使用纱布过滤去除残渣,将滤液置于圆底烧瓶中,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原来体积的1/3,按浓缩液∶乙醇为3.5∶1(V/V)加入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于4 ℃冰箱中沉淀6 h,4 000 r/min离心15 min,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醚洗涤后真空冷冻干燥即得香水莲花多糖粗品。

[责任编辑 骆桂花]

[责任校对 胡成霞]

标签:;  ;  ;  ;  ;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