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论文_吉中胜

数学老师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论文_吉中胜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

摘 要:中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因此,数学任课教师一定要从各方面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教学 衔接

中学数学是以小学阶段的数学为基础的,这两部分之间关系密切。只有抓住这种联系,才能把握好这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学好数学。但是,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一部分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能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出现数学成绩明显下降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小学生一升入初中就能较快地适应中学数学学习,实现知识、方法的合理过渡和衔接是一个值得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改变

中小学数学之间不仅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不同,同时还有纵向与横向的改变。小学数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字,升入初中后出现了字母、几何、有理数、方程式等抽象内容,符号化思想在过渡阶段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测量温度时,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上,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出温度的高低,但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所学的知识难度低,科目少,时间充裕并且教学进度较慢,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而升入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分给数学这一科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数学教师不能在一个知识点上耽误太多的时间,进度相对加快,从而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另外,中学教师也与小学阶段“哺乳式”的教学方式不同。中学教师开始通过设问、启发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这种能力,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比较吃力。

(三)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

从小学升入中学,整个学习环境会有很大的不同,初一新生容易在新旧任课教师之间进行比较,对过去的老师、同学有一股留恋之情,导致不能尽快接受新任课教师。另外,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了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不再喜欢数学,见到数学就害怕。此外,学生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小学解决数学问题使用的是直推法,由已知数间的关系直接推出结论。中学使用的是假设法,即先假设所求的未知数为已知数,把它和其他已知数按照题中所给出的关系组成等式,然后再通过求解得出结论。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里面有许多文字表述,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困难,导致找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很难解出答案。

二、做好中小学阶段的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衔接准备工作

中小学阶段的老师不应各自为政,而应把数学看作一个系统的工程,小学阶段是为中学阶段打基础的,而初一的数学又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初一数学老师首先应熟悉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还应对初中数学有深入的了解,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升入初中后及时检查,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做好衔接工作

1. 教学内容的衔接

(1)数与式的衔接。小学数学主要是数的运算,中学数学学习代数式的运算。这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将具体的数字抽象为符号。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逐渐渗透代数的知识、思想与方法,从解题思路、步骤及解答等方面逐步渗透,使学生尽早接受代数思维。当然,这种知识的扩展要有科学性,不能过多地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盲目扩展,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也不能浅尝辄止,收不到实质性效果。

(2)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小学数学中对应用题的解法是以算术解法为主,而中学数学中则以列方程解为主。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鸡兔同笼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会出现,但是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求使用的解题方法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列图表、猜测检验的方法解答,但是中学阶段学了方程式之后就要求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答。虽然这两种解题方法在思路上存在着不同,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基本的内在联系,那就是基本的关系式不变。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教师应经常在复习小学数学中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对于算术解应用题的优越之处,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逐步选择代数解法。

(3)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学生要学好有理数,一定要在学好算术数的基础上抓好符号。作为小学的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借鉴温度的表述使学生获得对负数的认知,由冬季室内外温度有“零上”“零下”的区别引入“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0、-100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讲解完负数的意义之后,紧接着再借助数轴比较正数、负数、零之间的大小以及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或是通过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加强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再逐步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事先给学生建立一个数的体系。

2. 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一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听课特点,一开始尽量使用一些直观性强的解释方法,深入浅出,既不能讲得太多、太快,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又要在小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作为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存在的形式,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小学阶段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最大益处是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向学生传递较多的知识,对于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适用的;弊端则是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自主性理解能力都有所增强,教师可以逐步使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 学习方法的衔接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刚升入初一,学生一般还是采用之前的学习方法,老师教我学、家长要我学、为了考上学而学,然而这种方法已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尽早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设法使他们学习的推动力逐步由外在的变为内在的,学习由被动式逐步变为主动式,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做到及时预习、复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记住初一阶段一些基本的公式定理,为今后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数学教师要正视这方面的问题,积极探索,找出衔接的途径,这样学生才能实现顺利过渡,为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吉中胜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数学老师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论文_吉中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