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市场态势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我国论文,市场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规律的客观要求, 关系到我国经济在21世纪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也是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一致的。从总体上和长远上来看,入世后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获得平等自由和规范的贸易机会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些随之而来的挑战,对一些行业来说,甚至要面对残酷、严峻的竞争环境。
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加入WTO后,有的产品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有的产品会有竞争力。其中,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因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在近期内,由于国内粮食连年增产,需求不旺,供求总量基本持平,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冲击不大。但从长远看,由于受人口增长和食品结构变化的双重压力的影响,对粮食进口会有一定的依赖性。国内粮食生产也会受一定的影响。但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国家粮食供应的安全。
我国的水果、水产品和一些肉类产品,除禽肉、牛肉外,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特别是水果,如果在品种、改良、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上加大科技投入,还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对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是依据目前WTO成员国, 尤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遵循的农业协议为基础的,尽管这一开放过程会给农业发展带来风险,但我们利用WTO 规则,在承诺农业要开放市场同时,我们又抓住了保证粮食、棉花、油料、糖、化肥这样一些重大的事关国计民生的产品的国家专营权。因此,市场开放的风险也是可以控制的。
对汽车工业市场的影响。加入WTO后, 对于目前我国工业正处在幼稚阶段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和产品受冲击的程度较大。以汽车工业为例。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低,产品质量差、品种少、价格高。汽车工业可能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加入WTO 将把中国汽车工业推到一个历史性变革的关口,而这一变革对中国轿车工业体系,结构的调整都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它会推进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激烈的竞争只会使效益低、质量差、性能低的产品遭淘汰,促使汽车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二,会促进我国汽车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变。当前汽车销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消费政策滞后。第三,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向节能环保型方向转变,并有望带来国产车技术含量的快速提高。
对于电信业的影响。我国制定了有步骤的开放电信市场的政策。首先打破国内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从增加电讯业务进行试点,并逐步扩大到基础电讯的产业领域,逐步允许外资进入我国的电信市场。而我国电信业的主要问题是收费过高,服务水平较差。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还是具有竞争力的。
对于金融业的影响。我国已宣布取消外商投资于金融领域的限制,外国金融机构可申请在我国任何地方设立金融机构。同时,还将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地域和经营规模。由于发达国家的银行几乎是“金融百货公司”,服务项目多,手段先进,创新能力强,金融工具多。对于我国目前资金成本高,市场筹资能力差,资产流动性低的金融业是个挑战。
对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入世后”,根据有关协议,到2005年,我国将不再对半导体,电脑及电脑产品、电信设备等IT产品征收关税,实行国际通行的零关税。这将使国内市场变成真正的国际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谁能最快地实现创新,谁将是这个领域的赢家。
加入WTO后对我国轻工、 纺织业产品和服装业产品出口则是有利的。因为轻工产品如鞋类、箱包、玩具等,以及纺织品和服装,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收入水平低,生产成本也较低。在未来20~30年内,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存在比较优势。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就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而言,入世后由于我国在设限国出口配额将分阶段被取消,在此基础上,可享受到一定的出口增长率。随着纺织原料如晴纶和涤纶进口关税的降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竞争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加入WTO 在近期内可能会对我国某些幼稚工业和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冲击。但是,压力和冲击也可以变成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首先我们要全面研究和利用WTO的各项规则, 并且进行深入地量化分析,加紧培养相关人才,制定相关法规,争取将WTO 的规则变成企业的出口订单。特别是世贸组织于1997年制定的《信息技术协议》、《基础电信协议》和《金融服务协议》这三个协议涉及到的部门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龙头产业部门。我们要认真研究,充分利用。
其次,要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以国际分工为前提,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重视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把深化国企改革与“入世”紧密联系起来。在外国企业兵临城下的态势下,我国企业发展定位要与国外企业比高低。因此,我国企业要加大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