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问题分析闫论文_闫 雪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导致的不良反应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进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110例患者,明确药物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产生的不良反应问题。结果:引起不良反应问题发生的主要喹诺酮类药物有: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主要通过静脉注射进行给药治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以及消化系统、皮肤等部位。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关注其药物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注意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问题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side effects of quinolones

Yan Xue

(Qitaihe Qimei hospital,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6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quinolone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110 patients who ha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quinolon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larified. Results: the main quinolones that caus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moxifloxacin,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and gatifloxacin.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mainl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nd skin.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use of quinolon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quinolones,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adverse reactions,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drug use

[Key words]: quinolones; mechanism of action; adverse reactions

临床普遍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4-喹诺酮母核的新型抗菌药物[1],随着临床工作中的广泛使用,人们逐渐发现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问题。为保证临床工作中能够安全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急性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110例患者,所用患者均已经检查确诊为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11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52例女性推挤58例男性,年龄在18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8.2)岁。其中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1例,呼吸系统32例,泌尿系统29例,内分泌系统16例,骨骼系统12例。所有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以及被疾病等临床基线资料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结合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所涉及的药品及药品的使用方法、临床症状、不良反应问题。

1.3观察指标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问题。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收集到的不良反应问题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进行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检验工具进行检验,分类数据使用(n,%)急性表示,应用X2 test进行分析,当统计学软件显示P<0.05时,说明收集到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统计分析不良反应问题所涉及的系统

据统计可知,由于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导致的不良反应问题中,主要累及的系统有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健康以及其他系统,其中不良反应影响最大的是消化系统,由反馈的数据可知,与其他系统发生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统计分析不良反应问题发生有关的药品以及药品使用方式

据统计可知,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12(10.91%)例使用氧氟沙星,有18例(16.36%)使用环丙沙星,有20例(18.18%)使用莫西沙星,有10例(9.09%)使用加替沙星,有36例(32.73%)使用左氧氟沙星,有14例(12.73%)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不良反应;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给药是药品使用的主要方式。由调查数据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是使用左氧氟沙星药品以及静脉注射给药引起的,与其他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抑制DNA回旋酶的作用,因此在细菌进行DNA合成时,DNA回旋酶中的A亚单位会将染色体DNA中的一条单链切开[2],然后DNA回旋酶中的B亚单位会将DNA前链向后移,A亚单位随之将相应的切口封住,从而形成负超螺旋[3]。随着临床工作中大量且多种类的使用抗感染类药物,容易导致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的现象发生,甚至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4]。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使用不当的现象发生[5]。根据本研究可知在110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应用的药物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以及左氧氟沙星,所累及的系统包括有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健康以及其他系统,静脉注射给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次数最多,研究结果同其他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以及安全性,首先避免滥用药物现象的发生以及长时间用药,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其次结合患者病情选择药物以及药物的使用方式,控制药物用量;最后注意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时配伍禁忌,以此达到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晓芳,李兆周,陈秀金,王耀,高红丽,李道敏,任国艳,吕璞.喹诺酮类药物印迹仿生抗体的研制及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1-12.

[2]朱智超.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81-82.

[3]刘晓蓉.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5):150-151.

[4]杨萍.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43-44.

[5]冯丽芳.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149-150.

论文作者:闫 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问题分析闫论文_闫 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