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严萌
摘要: 经济新常态,立足农村城镇建设的质量,以农民的利益需求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升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文化水平。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建设,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重要性。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经济生活保障水平有所提高,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却未得到普遍重视。有相当高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缺乏关注、闲暇活动单调、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项目和资源较为匮乏,政府和社会的投入不足、执行缺位等问题,也阻碍着城镇化的进程和推进。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文化建设
近些年来,经济新常态成为政府发展经济社会的方向,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尤其是确保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世界的充实,更是老年保障的重要议题。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过程中,最大化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建设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老年人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健全,但更多的都是农村老年人经济物质保障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则关注的非常少。关注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对经济新常态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国近6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但是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明显缺乏,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进行精神文化关注建设,有利于新农村面貌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塑造城镇化人本氛围。与当地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相结合,打造个性化、独特化的人文农村,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所依,更是要老有所乐所为。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一)内容单调,层次低,场所设备活动少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老年人在家帮忙务农料理家务之外,活动内容少,项目单调,更多的闲暇时间就是看电视看手机聊天等,老年人活动中心更多的都是棋牌室,空气质量、采光等环境较差,其他像乐器、书法、绘画、唱歌表演等活动几乎很少涉及。其次,他们所期望活动举办的也是局限于文艺活动或者戏曲演出,而且这两类活动的时间周期也比较长,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另外,农村老年人文化基础设施和活动场所少之又少,虽然村里有娱乐广场、活动室,但都局限在广场舞,打麻将等活动在,现实情况中文化娱乐设备严重匮乏。
(二)精神慰藉缺失,孤独感严重
老年人良好的精神状态与身体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有数据表明,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外出务工或者老年人独自生活的,他们得到更多的也只是物质经济的照顾,而精神慰藉和生活关爱严重缺失,这些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孤独感。如果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疏导的话,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和隐患,行动力、思维力、反应力钝化的速度都会加快。
(三)适应、学习能力不足
随着网络、手机通讯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在适应手机、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享受到了方便,也受到了科技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新事物,他们不像年轻人,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迅速活跃,相反,他们观念更新慢,适应力差,甚至排斥新生物。使得两代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从而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感。
泄流渠开挖时,要选择最不利于蓄水瞬间集中下泄的方法,以避免蓄水短时间集中下泄,减小下泄流量。泄流渠开挖施工主要手段包括开挖、爆破、挖爆结合、水力冲切等。参见表2。
初识马馀雄,身着西装,白色衬衫,左手袖口绣着自己的英文名Samuel,胸前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精明干练、一丝不苟的气场与之俱来,老人家年近70岁但仍精神矍铄,很有亲和力。简单的寒暄后,采访正式开始……
三、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
(一)政府重视度不够
农村现在60多岁的老年人,一般都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他们之中顺利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也是困难重重;另外,老年人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封闭,参与老年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参与水平也不高,即使有着微薄的收入来源,也是储蓄型的消费者,用于个人的经济支出尤其是精神文化支出少的可怜。
(二)社区养老服务缺乏
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是衡量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缺乏人性化、制度化,保障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较低,对老年人态度不好,缺乏耐心和责任感;农村社区更多关心的只是老年人饮食起居等方面,对他们健康医疗身体方面关注过少,更谈不上关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因此,农村社区对老年人精神文化娱乐设施所提供的条件和资源就甚为匮乏。
(三)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劳动强度大
首先,政府、社会及个人应该认识到老年文化精神生活保障的重要性,政府要逐步完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弘扬树立尊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断引导和辅导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其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不断开展有意义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增加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增加活动场所活动空间。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老年人的资金捐赠和财力支持,扩大老年人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最后,开展老年大学、老年培训和老年书屋,提供老年农业技术支持,提高老年人知识素养和文化层次水平,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培训机制,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
(四)老年人自身的原因
近年来,政府对老年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在落实到地方和具体工作划分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中,也并未将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政府工作绩效中,也没有详细具体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在资金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拨款投入较少,无法提供基础的老年人文化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仅有的资金投入中,缺乏资金的有效运营和管理监督,导致农村老年人基础文化娱乐设施不能有效提供。
四、改善对策
(一)完善政府政策、财政、教育制度措施
有数据显示,大多数住在农村的老年人不但得不到家庭社会的反哺,在他们年老体迈的时候,还在继续劳动,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或者子女在外老年人还要照看孙辈们。为了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和压力,老年人们包揽了所有农活和家务活。一定程度上消耗透支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基床顶面的最大应力为485.6 kPa,根据测量资料,工程区域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为1529.6 kPa,可见工程区域地基能够承受基床顶面的应力,设计合理。
(二)开展社区精神文化服务
农村社区是进行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区要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模式,强化人本思想并予以落实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其次,社区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密切联系家庭、学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建立老年人协会组织,积极引导老年人精神文化及时准确掌握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做好调研、访谈等工作。另外,社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和工作职业道德素养,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
(三)家庭及老年人自身的努力
家庭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子女,要多和父母沟通,给与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关心,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和心理需求,尤其是节假日,尽可能多陪伴父母,消除孤独感。老年人自身,要多和邻里、社会成员多联系,扩大人际交往圈,培养健康兴趣爱好,不断学习,积极参与政府、社区等举办的活动,丰富自己精神世界。
张华是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就业面比较狭窄,因此就业形势一直很不好。而学校为了扭转就业形式不好的情况,也组织了多场招聘会。就在张华为工作发愁的时候,让张华没有想到的是同宿舍的小柯却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一家网络公司的客户经理助理。
在经济新常态中,不断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其中工作的重点,政府、社会、家庭及老年人自身等方面的力量应该相互配合,在观念宣传、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基础保障外,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老年协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尤其是子女等家庭成员给与老年人充分的精神慰藉和关爱。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世界,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舒建国,卓永栋,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以山东临沂市一镇八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
[2]杨冬雪,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研究[J],服务型政府建设,2015(06)
[3]贾茜,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缺失问题探析[J],社会学研究,2011年12月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作者简介: 严萌,讲师,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管理科学分院专职教师,行政管理专业。
标签:经济新常态论文; 农村老年人论文; 精神生活需求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