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 大庆市 163714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ACT)、知识掌握程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评分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程度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哮喘患者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支气管哮喘;效果;
支气管哮喘主要Discussion on individu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ronchial asthma disease control effe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disease control effect of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sthma patients.Methods: 88 cases of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from Ma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nursing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program,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Two groups of asthma control test score (ACT), knowledge mastery, anxiety,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SAS, SDS score) were analyzed.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sease control score and related knowledge score increas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anges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a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asthma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disease control, improve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knowledge, and help alleviate their adverse emo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Bronchial asthma;The effect;
临床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支气管哮喘虽然无法彻底根治,可是规范的治疗、个性化护理干预以及患者严格的自我管理,却可以对哮喘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1]。本研究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哮喘疾病控制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8岁,平均(38.71±5.28)岁。体质量41~82kg,平均值(63.12±1.32)kg。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5~66岁,平均(42.9±4.9)岁。体质量 41~80 kg,平均值(62.16±1.33)kg。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意识清醒、认知正常,能够与医护人员交流并配合其操作或进行临床调查;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智力障碍、精神性疾病等认知障碍患者,肢体残疾或视听触觉障碍患者,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血液性疾病患者,心脑肝肾等主要器官严重损伤或功能障碍患者等,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1.2基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指导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患者入院后为其建立详细的个人信息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文化教育程度、家庭基本状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以及进一步的评估情况(如患者病情、心理状况、社会家庭支持状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而后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文化较差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的系统性干预方案,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医护需求,设计出主题内容并选取的干预方式及策略,循序渐进的形成系统性护理流程。进行哮喘疾病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指导等健康宣教工作,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支气管哮喘知识介绍,根据文化程度差异采用不同宣教方式,以确保宣教效果,使患者提高对病机、用药、饮食、日常运动等知识的认知,提高依从性。饮食上给予丰富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高敏食物的摄入,如芒果等。多饮水,促进咳痰。食欲降低的患者需改善食物色香味。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依从性教育,使之配合治疗;按照患者实际心理情绪、家庭状况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通过一对一交流、疏导,调整患者心理情绪,来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教给患者们自我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帮助其制定自我管理课程,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对治疗、预后的意义,教授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及需要管理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力度,来让其了解到家庭支持对于患者治疗以及康复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和同组治疗前后的配对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CT评分、相关知识掌握评分、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CT评分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SAS、SDS评分不同程度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迁延不愈,在呼吸道疾病中是比较难以根治的一种疾病,因此对其治疗时通常是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合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3]。对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过程中,通常以疾病为基础进行实施,可以满足患者最为基础性的护理需求。目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其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护理干预都围绕着患者进行。该个体化护理干预针对性非常明显,在患者入院时会给每个人建立详细的个人信息档案,然后在全面深入了解患者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尤其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方面,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患者能够很好的接受更深层次的知道与护理。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方法,在医护人员及家庭的帮助支持下,有效提高自我效能,对哮喘的病情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后疾病控制评分及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程度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示,对哮喘患者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增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金玲.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认知与控制情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 107~108.
[2]李玮娜.整体护理干预在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0(12): 3450~3452.
[3]童孝笑.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4):281.
论文作者:姜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个体化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哮喘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