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青(武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武定 651600)
【摘要】目的: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相关治疗措施。方法:对我中心收治治疗的36 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记录,提出预防手段。结果:我中心收治的36 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调查随访,无失联以及复发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总结,满意度为100%(36/36)。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想要提高治疗效果,必须从选择正确的药物开始着手,同时提出预防措施以阻断病情。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治疗药物;特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13-01
呼吸道传染病(病症主要为发热、流鼻涕、头痛以及四肢乏力等)其发生原因:病原性微生物侵入患者咽喉或者气管等位置所引发[1-2]。此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同时此病传播途径很多,所以在治疗和控制上存在诸多困难,最终影响机体健康。就目前来看,我国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在不断进步之中,但是就其预防控制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下面就此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工作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次实验回顾对象,是我中心收治的36 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患者均被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疾病,总结其临床治疗资料。其中包含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6 例;患者的年龄在6 岁到55 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3.5±3.0)岁;患者入院后均住院一周到1 个半月之间,住院时间均值(20.0±5.0)岁。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用药方案,其目的是阻断传播。同时,对于个别患者可以采取联合用药治疗。
2 结果36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同时,我中心安排了专门人员对36 例患者进行了调查随访工作,随访时间为3 个月,随访期间并未发生复发情况。同时,我中心对36 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36 例患者均满意,总满意度达到100%,成功的阻断了感染源。
3 讨论3.1 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其主要体现在病原体、传染源以及流行特征等诸多方面[3-4]。首先,病原体。此类疾病病原体方面涉及到病毒以及真菌、支原体等等;其次,传染源。此类患者的传染源相对较多,例如相传接触性传染、与动物接触感染、病毒携带传染等;再次,传染途径。此类患者的传染途径,具体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微生物传播。在空气之中存在着很多的微生物,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的微生物并不会造成致病危害,且在阳光的照射之下被杀死,更不会对人造成威胁。但是,一些存留于室内的微生物,由于较差的通风环境加上空气这个介质,最终对人体造成传染危害。第二,人体传播。假设在一个家庭之中本身有一方已经患病,那在和家人接触的过程之中,就会将病原体直接传染给家人,尤其是孩子,孩子本身身体机能较弱,容易患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间接性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其本身吐出的分泌物、排泄物之中一般都会由于生病而产生病原菌,一旦病原菌接触到了生活物品,易感人群即便偶尔接触都会引发传染病问题。例如,我们所知道的埃博拉病毒事件,其存在一周左右的潜伏期,患者无论是腹泻还是出血等症状都会成为危险因素。
3.2 治疗与预防措施针对以上我们所研究的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来说,传染病具有多发性、传染途径较多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1 隔离处理对于临床确诊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患病患者进行隔离处理。我们知道隔离区是划分为确诊以及疑似两个病例区域的,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完全可以将多人安排至同一个病房之中,但是对于只是疑似的患者尽量安排其单独居住[5-6]。同时,要对患者的住院区进行清洁区、疑似污染区、已经污染等区域划分,另外设置缓冲带。要求患者的所有活动都在病房规定区域内完成,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工作过程中,必须带医用口罩。另外,对于患者家属要设立探视制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以及其他潜在危险。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患者是确诊以及未确诊人员,所以都会对其他人造成传染的可能性,要求医护人员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均进行严格消毒。
3.2.2 消毒处理对于此病患者来说,其病房消毒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做好空气消毒。患者病房要不定时的开窗,以此来达到空气流通的目的。
其次做好物品消毒。患者住院病房中会有很多的陈设物品,这些必须进行消毒。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物品来说,其前提基础是清洁,然后就是消毒处理,注意消毒溶液选择氯消毒剂。最后,做好防护物品消毒。患者住院期间很多的防护用品,都是需要进行反复使用的,所以做好此类物品消毒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将防护用品放在氯消毒剂中侵泡,然后放到洗衣房清洗以及消毒。对于呼吸机螺旋管这一类物品,可以采取一次性使用处理。
3.2.3 防护处理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会成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群,所以为了避免感染问题,必须对这些医护人员实施二级防护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在进出隔离区时必须按照严格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必须进出时立即洗手,不但对自己保护,也降低患者被其他感染源侵袭的情况。同时,医护人员每天要进行2 次的体温测试,对于已经发现异常的医护人员,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避免问题严重化。
4. 结语呼吸道传染病治愈几率高,所以要求发现异常的患者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并强化控制手段,对可能存在的感染源遏制,阻断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1] 万丽.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与治疗36 例分析[J]. 医药前沿,2015,(20):199-200.[2] 孔庆新.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3] 保成兰.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4,(7):656-657.[4] 王连红.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防治与护理[J]. 河北医学,2014,(12):2114-2115.[5] 吴敏秀, 张金颜, 廖健敏等.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73-74.[6] 区月团.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79,180.
论文作者:张晓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道论文; 传染病论文; 都会论文; 病患者论文; 微生物论文; 物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