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_蒋丽芳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_蒋丽芳

蒋丽芳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受教者思想政治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同时更需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高中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力。1 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能让学生拥有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从教学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教条式和雄辩式教学使学生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教师以不容置疑的、结论式的口吻将教材观点逐条列出,向学生宣布。而学生不能看到、更不能经历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辩证思维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格。老师没有讲过的不敢讲,老师没有教过的不敢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创新思维无从谈起。有时教师凭借自己知识丰富、口齿伶俐、思维敏捷、逻辑严密,沉醉在自己的演讲和自我辩论中,这样,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失去了主动参与的勇气,思维难以得到训练。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教师包办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独角戏式”的课堂环境往往使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开展创造性思维。

2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书本至上”的影响,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淡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唤醒沉睡在学生头脑中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巧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勇气。

2.1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创新教育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能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弘扬主体性原则,就要坚持共性和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全体的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发展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从小有许多个性表现,有的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为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是表扬那些顺从、听话、会办事的学生,而应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挑战权威,经常有新观念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和创造意识得到充分发展。

2.2 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唯书唯师”的传统,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身份出现,而应以“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充分体现地位平等性,充分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的个体发展,引导学生不囿于常规,敢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教师还应克服偏爱心理,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实现教师由“演员”到“导演”,学生由“观众”到“演员”,甚至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角色转变。这种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趣和信心,树立“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真的科学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创设多种情景,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在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使学生置身于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从而创造性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实现的。然而,创新思维的最终源泉不是在课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的人,其创新思维才具有实质性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市场追踪”、“社会调查”、“记者答辩”等,让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将课内外观察、思考、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在讲《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一内容时,利用学校所在地工业园区的条件,组织学生到搞社会调查,了解三大产业发展的轨迹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具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报刊、社会舆论、网络等途径捕捉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并学会分析、归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才不会使自己迷失在所学的课本知识中,也才能真正显示所学理论的价值。由此克服那种固定、刻板、僵化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1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中学校

论文作者:蒋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_蒋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