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七年知青经历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论文_邓晓

习近平七年知青经历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论文_邓晓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摘要: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1]而青年时期品质的培养对一个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优秀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知青经历给予了新时代大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珍贵启发:树立正确观念,勇担历史责任;培养好学精神,锤炼扎实本领;培育实干作风,力求知行合一;塑造吃苦品质,发扬拼搏精神。

关键词:习近平;知青经历;大学生成长;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经历既隐射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又回应了当代青年成长面临的普遍困惑。从不同层面揭示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也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树立正确观念,勇担历史责任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阶段的价值观养成十分关键。然而,随着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网络时代各种思潮的交错激荡,市场经济求利现象的肆意蔓延,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多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使他们价值取向摇摆不定,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了对眼前利益的现实诉求。比如部分学生读大学单单是为了日后找个好工作,谋取好职位,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始出现功利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2]回顾其成长经历发现,总书记这一价值观的形成与他青年时期扎根陕北黄土高原的经历密切相关。青年习近平在初入梁家河时,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虽然条件艰苦,但却使他在困境中树立起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正确价值观念。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树立为民服务价值观的历史起点,也是他勇担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的历程。新时代大学生难免会在多元价值选择中陷入价值冲突的困境,但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民群众便是大学生价值观念是否正确的“检验官”[3]。青年大学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价值观,才能更好的成长成才。

二、培养好学精神,锤炼扎实本领

面对社会需求变革带来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化的客观现实,有一部分大学生并未意识到加强知识本领的重要性,采取堕落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甚至有些大学生怀着“读书无用”的心态,简单的将某些成功人士的某种经历归结为制胜的要诀,如将韩寒的成功归结为高中辍学,或将比尔盖茨的成功归结为天生才能,完全忽视成功所需要的主观因素。这种成长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对社会竞争激烈的现状缺乏认识以及缺乏好学精神,因此在迷茫焦虑中错失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时期。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何实现理想,勇担历史重任,根本途径在于勤奋好学,锤炼扎实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很注重汲取知识,增强本领,在书籍匮乏的年代,从未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白天他上山劳作,却抓紧休息间隙读书,且晚上坚持挑灯阅读。其次,他阅读面极广,各类书籍都一一涉猎。好学的品质,是使习近平从一个基层干部成长为当今国家主席的重要因素之一。勇担历史重任,不仅需要积累广阔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本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标杆,勤奋好学,求真学问,既要孜孜不倦,又要做到又博又专。学好文化知识、锤炼扎实本领是消除前途焦虑的重要一环,是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知识和本领也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突显、成才的基础。通过加强学习,积累知识,才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坚持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自身文化修养,以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范畴——内修于心,外化于行;在不断锤炼本领的过程中打造自身实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三、培育实干作风,力求知行合一

新时代大学生除了汲取知识外,还需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做贡献。然而实际生活中,面对浮躁的网络氛围和社会“快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心态也变得愈加浮躁,能静下心来学习和做事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实际做事大搞形式主义。部分大学生的不实之风主要表现在:第一、撰写论文主要靠抄袭;第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在实际工作中重形式轻实质。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事上,都应该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实践出真知”这是应对不实之风的真理。2013年习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同样指出:“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4]习近平的这一青年观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时所形成的实干品格紧密相关。在梁家河的7年,习近平靠苦干实干,为当地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益之事。他带领干部、群众办沼气、打坝、挖井、办缝纫社、设代销点、建铁业社、开磨坊。习近平带领群众办沼气,并非搞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带领人民去落实。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真正体现出了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实干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落实到行动之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四、塑造吃苦品质,发扬拼搏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多成长于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很少吃苦,做事缺乏韧劲,往往对挫折困难估计不足,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旦碰到困难,便不敢面对,形成“遇到困难低头走”的逃避心理和灰心丧气的消极情绪。比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考试失利、就业失败、感情受挫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放弃改变现状。

青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经历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对挫折困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于从小家世显赫的习近平来说,15岁离开大城市下乡到梁家河小山村,生活环境天壤之别。陕北的冰雪干涩刺骨,青年习近平常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寨子渠打坝;也曾独自下到几米深的水井里打井,再苦再累也不说一句话。艰苦的环境同时铸造了习近平乐观的心态:“入尘寰,与民悲欢,始信从中另有天”。吃苦和拼搏在习近平知青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大学生树立了一个标榜。

习近平七年知青经历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在学、思、悟、践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践中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2.

[2]习近平.在政法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7-05-03.

[3]陈亚峰.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J].教育评论,2018,(04):21-25.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02).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2.

[6]习近平.在政法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7-05-03.

[7]陈亚峰.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J].教育评论,2018,(04):21-25.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05-05(002).

作者简介:邓晓(1992-),重庆市大足区人,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论文作者:邓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习近平七年知青经历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论文_邓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