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长明[1]1996年在《一氧化氮和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源性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因子,它具有强烈的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NO合成和释放减少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短期吸人低浓度NO气体可选择性地扩张肺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本研究观察了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源性NO代谢的变化以及补充左旋精氨酸对NO合成的影响;同时还研制了一种简易的NO吸人系统(NO exposing system),并利用该系统开展了延时吸人NO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研究。 一、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变化及补充左旋精氨酸对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C);2.缺氧(每天间断低压缺氧8小时)1周组(H1w);3.缺氧2周组(H2w);4.缺氧3周组(H3w);5.左旋精氨酸给药3周组(HL),HL组自缺氧第一天起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500mg/kg,每日一次。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与左室和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S),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显示:慢性缺氧1周使mPAP由2.18±0.38kPa升至3.52±0.70kPa(P<0.05),RV/LV+S显著增加(P<0.001),至缺氧第3周两者升高更为明显。缺氧使cGMP含量显著降低,缺氧第3周时cGMP由13.94±2.60pmol/L降至6.29±1.50pmol/L(P<0.001)。补充左旋精氨酸对血浆cGMP含量、mPAP和RV/LV+S无明显影响。 二、一种简易的小动物一氧化氮吸入系统的研制 该系统主要包括有机玻璃舱、采气泵、流量计、NO/N_2混合气
杨毅[2]2000年在《吸入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吸入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可以选择性的扩张肺血管,而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肺动脉高压。由于高剂量时一氧化氮的副作用较前列腺素明显。因此,前列腺素常常为首选治疗措施。但有报道,对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吸入20~100ppm的一氧化氮比每分钟吸入1~20ng/kg前列腺素更为有效。而对于临床上常用的低于20ppm的一氧化氮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动物为实验对象,比较吸入5~20ppm的一氧化氮与每分钟吸入2.5~10ng/kg前列腺素对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的影响。 方法 10只非感染性雌性猪纳入实验组,均予全麻、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通气、股静脉置肺动脉导管、股动脉置管
刘学丹[3]2016年在《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对我医院64例PPHN患儿吸入NO后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选取NO吸入治疗PPHN患儿44例,将其分为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另外未吸入NO的20例PPHN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比较三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压力(SPAP);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吸入NO24小时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患儿吸入NO30分钟后氧饱和度(SaO2)较吸入前明显上升,方差分析提示低浓度吸入组、高浓度吸入组及对照组三者PaO2、PaCO2、SaO2、SPAP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SNK-q检结果验提示PaO2、PaCO2、SaO2、SPAP对照组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PPHN患儿吸入NO24小时后PT、APTT、PLT对比,高浓度组PT及APTT较低浓度组延长(P<0.05),两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衰竭,低浓度吸入与高浓度吸入治疗效果没有差别,但高浓度吸入可延长凝血时间,对血小板无明显影响。
杨明高[4]2005年在《三拗芎葶合剂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三拗芎葶合剂对实验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功能形态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常压缺氧的方法复制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拗芎葶合剂中、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在造模2周后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用药21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非平衡法测定静脉血浆ET-1水平;以比色法测定血清NO水平;处死大鼠后,称量wW、RV重和LV+S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S)及肺渗出指数(wW/BW);利用图象分析方法,测定肺小动脉病理及其形态计量学。 结果 (1)三拗芎葶合剂及卡托普利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mPAP、wW/BW、RV/LV+S及血浆ET-1水平(P<0.05,或P<0.01),三拗芎葶合剂及卡托普利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肺血管重构,促进NO的分泌,降低血浆ET-1水平(P<0.05,或P<0.01),三拗芎葶合剂各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疗效相当。但治疗组上述各指标仍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 结论 三拗芎葶合剂能有效降低HPH模型大鼠的肺动脉高压,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改善右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浆ET-1水平及升高血NO水平,通过改变ET-1/NO值的作用有关。
夏鹏[5]2015年在《负载eNOS/F92A-Cav1基因的BMSCs通过KLF4治疗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e NOS/F92A-Cav1基因对BMSCs细胞中NO含量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目的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神经递质和调节因子,广泛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作为重要的舒血管活性物质,NO对内皮功能障碍性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血管内的NO主要由内皮细胞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合成,而小窝蛋白(Caveolin-1)是负性调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重要膜蛋白。研究发现,小窝蛋白对一氧化氮合酶负性调控作用最重要的位点在第92位氨基酸,将小窝蛋白第92位氨基酸突变为丙氨酸以后,突变的小窝蛋白(F92A-Caveolin-1)失去了这负性调控作用。因此,Caveolin-1基因成为调节内皮功能障碍性疾病新的作用位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免疫源性低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中较理想的干细胞。肺动脉高压是以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重构与小动脉丢失最终导致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疾病。因此本课题采用e NOS与F92A-Cav1基因共感染BMSC,研究e NOS/F92A-Cav1基因对BMSCs扩血管因子NO的产生及BMSCs的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以期改善PAH的血管功能。方法本研究中采用Ficoll(1.077g/m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提取并培养BMSCs,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BMSCs进行表型鉴定;按Lipofectamin 2000转染试剂说明将各目的基因及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并浓缩、纯化慢病毒颗粒;将指数生长期的BMSCs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仅BMSCs)、阴性对照组(感染空载体p LVX-m CMV-Zs Green的慢病毒质粒)、Cav1组(感染LV-Cav1慢病毒颗粒),F92A-Cav1组(感染LV-F92A-Cav1慢病毒颗粒)、e NOS组(感染LV-e NOS的慢病毒颗粒)、及e NOS/F92A-Cav1组(共感染LV-e NOS和LV-F92A-Cav1慢病毒颗粒);病毒感染5天后,westong-blot法观察各组e NOS及Cav1蛋白的表达;以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培养基中NO的含量;采用cck-8法观察生成的NO是否影响BMSCs细胞活性;血管形成实验观察各组BMSCs的血管形成能力。结果浓缩纯化的慢病毒滴度为1×108TU/ml;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慢病毒感染BMSCs的效率达85%以上;weston-blot检测结果显示,e NOS及e NOS/F92A-Cav1组中e N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Cav1、F92A-Cav1及e NOS/F92A-Cav1组Cav1蛋白的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NO的终末稳定产物Nitrite的含量以e NOS/F92A-Cav1组最高(p<0.01),同时发现作为氮自由基的NO的增高,并不影响各组BMSCs细胞的活性(p>0.05);血管形成实验发现e NOS/F92A-Cav1组BMSCs的血管形成能力最强。结论各组慢病毒颗粒可高效感染BMSCs,感染效率达85%以上;共感染LV-e NOS和LV-F92A-Cav1慢病毒的BMSCs组中的NO含量最高,血管形成能力也较强,但升高的NO对BMSCs细胞活性并无明显杀伤作用,该研究为未来基于基因转染的BMSCs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等相关疾病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体内实验研究e NOS/F92A-Cav1基因修饰的BMSCs降低大鼠肺动脉压力的机制目的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微血管进行性闭塞导致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肺动脉高压病理特点是血管内皮受损,血管重构与小动脉丢失。近年来,虽然在肺动脉高压的认识及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PAH患者的预后仍然非常不好。传统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的降低肺动脉压力,不能逆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小动脉丢失的情况,缓解病情进展的能力有限,对于中晚期的患者的疗效较差。于是,基于基因的干细胞治疗成为肺动脉高压疾病新的研究热点。小窝蛋白(Caveolin-1)是负性调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重要膜蛋白,将小窝蛋白第92位氨基酸突变为苯丙氨酸(F92A-Caveolin-1)以后失去了这一负性调控作用.。前期的体外实验研究中发现,BMSCs经e NOS修饰后,可产生更多的NO且对BMSCs细胞无杀伤作用,感染各种慢病毒后的BMSCs仍具有血管形成能力,表现为e NOS/F92A-Cav1组的BMSCs具有更强的NO的生成能力及血管形成能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e NOS/F92A-Cav1修饰后的BMSCs降低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具体分子机制,为未来基于基因修饰的BMSCs治疗PAH的研究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采用野百合碱建立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其次,PAH建立两周后,生理记录仪检测并记录大鼠肺动脉压力曲线,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对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及室间隔(S)进行称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S);以苏木精-伊红法(HE)染色玻片,测量肺小动脉中膜的厚度(MT)、血管外径(ED),计算出肺小动脉管腔面积(VA)、血管总面积(TAA)、MT/ED(MT%)及VA/TAA(VA%)的值;再次,根据体内试验结果,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PAH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阴性对照组(注射空载体感染的BMSCs治疗)、e NOS组(注射LV-e NOS感染的BMSCs治疗),e NOS/F92A-Cav1组(注射LV-e NOS和LV-F92A-Cav1共感染的BMSCs治疗),实验动物建模2W后,以尾静脉注射法,将2×106/ml感染各组慢病毒的BMSCs细胞移植入相应实验动物组体内,2w时间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大鼠存活等一般情况;最后,于治疗4周后生理记录仪检测并记录大鼠肺动脉压力曲线,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对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及室间隔(S)的进行称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S);以苏木精-伊红法(HE)染色玻片,测量肺小动脉中膜的厚度(MT)、血管外径(ED),计算出肺小动脉管腔面积(VA)、血管总面积(TAA)、MT/ED(MT%)及VA/TAA(VA%)的值;以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以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e NOS、PGIS、ET、KLF4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观察e N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PAH大鼠模型组相比,给予负载e NOS/F92A-Cav1的BMSCs细胞可有效降低PAH大鼠肺动脉压力(p<0.01);抑制肺小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降低右心肥厚指数RV/(LV+S)(p<0.01)和肺动脉中膜厚度指数(MT%)(p<0.01),血管管腔面积指数(VA%)(p<0.01)增高;血清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发现e NOS/F92A-Cav1组最高(p<0.01);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研究结果发现,移植BMSCs细胞的各组大鼠肺组织中e NOS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增高,缩血管因子ET1 m RNA的表达水平(p<0.01)均降低,而扩血管因子PGIS m RNA的表达水平(p<0.01)升高,同时转录因子KLF4 m 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其中以e NOS/F92A-Cav1组表现最为明显(p<0.01,p<0.01)。结论本课题成功构建PAH的动物模型,获得科学的体内试验研究体系;研究证明负载e NOS/F92A-Cav1的BMSCs细胞可有效降低PAH大鼠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及肺动脉中膜厚度指数,增加管腔面积指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促进血清中NO含量的增多;此外,还可促进肺组织中e NOS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肺组织中ET1 m RNA的表达水平、增加扩血管因子PGI2及转录因子KLF4的m RNA表达水平。
王荣丽, 王曾礼[6]1997年在《一氧化氮介导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缺氧1、2、3周组大鼠血浆NO水平,并给缺氧2周组大鼠注入左旋精氨酸及NG-硝基-左旋精氨酸,观察其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NO水平在缺氧1、2、3周时分别为5±2.67μmol/L、2.1±0.41μmol/L和0.5±0.1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73±1.83μmol/L(P<0.05)。缺氧2周组注入左旋精氨酸(100mg/kg)后可减轻肺动脉高压,但联合左旋精氨酸+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不能使之减轻。病理检查显示缺氧2周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左旋精氨酸可减轻该现象,而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使之加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可使NO合成减少,升高肺动脉压;左旋精氨酸能减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NG-硝基-左旋精氨酸则拮抗其作用。
许蜀闽[7]2004年在《ViTA抗缺氧及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缺氧是常见的病理过程,它可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后者加重右心室负荷,是右心室肥大和高原心脏病发生的中心环节。关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防治措施。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细胞Ca~(2+)稳态失衡、NO通路受损是缺氧损伤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生化过程。针对这些过程,我们设想采用综合措施从增加NO产量、清除自由基、减轻Ca~(2+)超载、加强细胞保护这些方面入手,进行治疗性实验研究。维C是血浆中能力最强的抗氧化剂,可中和100%的氧自由基;牛磺酸具有调节细胞内钙稳态及良好的细胞保护功能;L-精氨酸能提高NO的产量。为此,我们选择了L-精氨酸、牛磺酸和维生素C(ViTA:vitamin C/taurine/L-arginine formulation)在整体动物和细胞培养缺氧模型上进行了探讨,期望这三种药物的联合运用可以抗缺氧损伤,提高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从而保护细胞、提高细胞依赖的NO产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对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方法 1.雄性Wister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2周、缺氧4周两大组,缺氧组又分为缺氧对照(H)、维C(V)、牛磺酸(T)、L-精氨酸(L)、维C+牛磺酸(TV)、牛磺酸+L-精氨酸(TL)、L-精氨酸+维C(VL)、维C+牛磺酸+L-精氨酸(TVL)治疗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维C(1g/kg)、牛磺酸(2g/kg)、L-精氨酸(1g/kg)口服治疗。缺氧组在模拟高原5000米每天12小时,分别于缺氧2周、4周后在模拟高原4000米低压舱内测量肺动脉压和心功能,取血浆、肺组织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肺匀浆NO含量,取心脏测定右心室肥大指数。2.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将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及缺氧12、24、48小时组,缺氧组置于2%O_2环境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观察上述不同药物及其组合对细胞的缺氧保护作用。 结果 1.药物组合对缺氧大鼠抗缺氧损伤和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肺动脉压:缺氧2H、4H大鼠出现显著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其平均肺动脉压较平原对照组约高出25 mmHg(P<0.01)。而各治疗组都能降低缺氧所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其中缺氧2周TVL组的效果最好,肺动脉压的控制情况优于其它各治疗组,较缺氧未治疗组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低8.8 mmH…g,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缺氧4周各治疗组显著低于4H组(P<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右室重量指数:单纯缺氧ZH、4H组右室重量指数都高于平原对照组P<0.01,分别是平原对照组的1 .56、1.63倍。各治疗组都分别低于相应的单纯缺氧组20%左右(P<0.01),各治疗组内无区别。乳酸脱氢酶:缺氧ZH、4H大鼠血浆乳酸脱氧酶活性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分别比平原对照组高10.1倍和7.5倍印<0.001);缺氧ZH各治疗组都能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印<0.001),尽管仍低于平原对照组(P<0 .01),但与单纯缺氧2周H组相比较,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24.4%一49.2%,其中Tv、TL组分别显著低于T、V组(P<0.05),TVL组显著低于其他各治疗组(P<0.001);缺氧4周各治疗组除TL组外都能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印<0 .001),尽管仍低于平原对照组伊<0.01),其中TVL组显著低于除v外的各治疗组P<0.01;缺氧ZH显著高于缺氧4H组口<0,01)。MDA:模拟500om海拔缺氧ZH、4H大鼠血浆MDA含量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分别是平原对照组的1 .64、1.32倍(P<0.01),4H组的MDA值显著低于ZH组的MDA值(P<0 .01);缺氧2周各治疗组都能显著降低MDA值口<0.01),其中TvL组的MDA值显著低于其他各治疗组(P<0 .01),与正常对照已无显著差别印>0 .05),其他各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缺氧4周各治疗组都能降低MDA值(P<0 .01),与正常对照已无差别,但各治疗组间无差别。肺匀浆N0含量:ZH、4H组大鼠肺匀浆NO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平原对照组的犯%和35%印<0 .001),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缺氧2周、4周各治疗组的变化基本一致,除了T、V组外,L、TV、TL、VL、TVL各组显著高于相应的缺氧不用药组(P<0.001),但低于平原对照组(P<0、01),TVL、TV、TL、VL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L组(2周组P<0.01,4周组P<0.05)。 2.单纯缺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缺氧12、24小时对细胞活力呈抑制效应,约降低17.5%(P<0.001),而缺氧48小时细胞活力增高14.1%(P<0.001);常氧情况下药物及其组合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缺氧12小时,各治疗组抗缺氧抑制的能力都高于单纯缺氧组(P<0.001),其中单独用药组比联合用药各组抗缺氧能力更强(P<0.001);缺氧24小时,各治疗组都显示出了抗缺氧抑制的效果(P<0.001),除T、V、TV组高于其他组外(P<0.001);缺氧48小时,除L组外,各治疗组抗缺氧增殖的能力都高于单纯缺氧组(P<0.001),TVL组作用最强,抗增殖能力高于其他各组(P<0.001)。 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 1.牛磺酸、维生素C、L精氨酸及其组合具有抗缺氧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 7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NO产量、减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程度的效应,药物联用具
赵康丽[8]2003年在《吸入一氧化氮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治及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吸入一氧化氮作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筛选手术适应证的临床观察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指证主要取决于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多年来,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可靠性高,创伤性小和简便易行的方法用于评估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目前,可用于筛选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适应证的方法有四种,包括:肺组织活检;右心导管加吸氧(O_2)试验;右心导管加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和右心导管加吸入一氧化氮(NO)试验等。肺组织活检能确定肺血管病变程度,并为筛选手术病例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但是,此方法需要胸腔镜或开胸探查取得标本,因此,肺组织活检是一种创伤较大且有一定危险的有创性检查,难以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临床上常采用右心导管直接测定肺动脉压力,必要时加吸氧试验以确定手术适应证的方法。吸氧试验的方法简便易行,但吸入纯氧后体静脉氧饱和度增加时,依据Fick公式计算肺血管阻力等参数常有较大的偏差。由于O_2扩张肺血管和增加肺循环血流与体循环血流之比,故吸入O_2时,肺动脉压与体动脉压比值的任何变化与肺循环阻力无关。筛选手术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右心导管直接测压时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以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但静脉应用的各种扩血管药物的共同副作用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和低血压,血管扩张剂无选择性地扩张终末血管,使肺通气与血流比失调,导致动脉低氧血症。因此,右心导管测压加吸氧试验或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有时难以准确地评价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相反,吸入NO时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无低血压或动脉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改
苗青[9]2009年在《虎杖苷对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背景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人体在进入高原环境后缺乏适应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以肺动脉血管相关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缺氧和炎症介质导致肺毛细血管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结构严重破坏、以及肺动脉高压共同作用有关。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已被认为是高原肺水肿病程发展中的关键因素,若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或延缓肺动脉高压的进程,将会有效的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大量研究证实:肺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和肺血管结构重建(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PVR)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血管变化特征,其中肺血管重建(PVR)不但是肺动脉高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是血管对扩张降压药物产生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阻止及逆转肺血管重建亦是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近而防治高原肺水肿的关键环节。虎杖苷(polydatin,PD)是中药虎杖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化合物,具有抑制心肌细胞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休克、减轻多种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等药理作用,此外,还能延缓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但未见PD对接近高原环境的低压低氧性模型动物影响的研究报道。本实验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的低压低氧环境,复制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PD对动物模型功能、形态学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HAPE提供新的理论依据。2研究目的2.1观察不同剂量PD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的预防作用;2.2观察不同剂量PD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血管重建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2.3研究不同剂量PD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有关的血管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3研究方法3.1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低压低氧组,预防组(ip. 5 mg·kg~(-1)、10 mg·kg~(-1)和20 mg·kg~(-1)PD)和阳性对照组(ig. 1.7 mg·kg~(-1)西地那非)。采用全自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气压环境(大气压约为50kPa),建立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2右心漂浮导管法测量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颈总动脉插管测定颈动脉平均压(mCAP);3.3称量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加室间隔(S)重量,以右心肥厚指数RV/(LV+S)比值反映右心室肥厚程度;3.4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与呼吸性支气管和肺泡伴行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中膜厚度(PAMT)以及肺细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以反映低氧性肺血管重塑情况。3.5测定低压低氧和不同剂量PD干预后大鼠血清、肺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4研究结果4.1 PD对大鼠mPAP、RV/(LV+S)、PAMT、SMC、WT%和WA%的影响对照组依次为18.35±2.39 mmHg、21.93±1.66%、13.49±2.77μm、5.91±1.23、31.04±3.43%和42.83±4.36%;低压低氧组为32.05±3.19 mmHg、36.94±2.67%、27.91±4.43μm、9.32±1.67、49.41±4.59%和71.72±4.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各指标明显低于低压低氧组(P<0.05或P<0.01)。4.2 PD对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NO含量、NOS和cNOS活性的影响对照组依次为66.34±5.41μmol·L~(-1)、23.18±1.44 U·mL~(-1)和14.51±1.46 U·mL~(-1);低压低氧组为41.07±3.71μmol·L~(-1)、12.59±1.50 U·mL~(-1)和7.19±1.85 U·m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匀浆中NO含量、NOS和cNOS活性:对照组依次为0.397±0.060μmol·(g prot)~(-1)、0.752±0.044 U·(mg prot)~(-1)和0.511±0.064 U·(mg prot)~(-1) ;低压低氧组为0.316±0.046μmol·(g prot)~(-1)、0.605±0.069 U·(mg prot)~(-1)和0.387±0.030 U·(mg prot) ~(-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PD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各指标均高于低压低氧组(P<0.05或P<0.01)。5结论5.1 PD给药21d可有效降低低压低氧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减轻其右心室肥厚,提示PD对大鼠的肺动脉高压有明显的预防作用;5.2 PD给药21d可明显改善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小动脉结构重建。5.3 PD给药21d可上调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肺组织中NO含量和增强NOS活性,这可能是PD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肺血管重建的机制之一。
亓峰, 吴乃石[10]2010年在《粉防己碱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左全肺切除及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粉防己碱灌胃干预治疗组。测定大鼠血液中NO的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指数;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降低,血液NO含量增高,右心指数降低。结论粉防己碱能够逆转大鼠肺血管重建,降低肺动脉压力。
参考文献:
[1]. 一氧化氮和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D]. 熊长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6
[2]. 吸入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J]. 杨毅.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0
[3]. 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刘学丹. 安徽医科大学. 2016
[4]. 三拗芎葶合剂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明高.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5]. 负载eNOS/F92A-Cav1基因的BMSCs通过KLF4治疗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机制[D]. 夏鹏. 泰山医学院. 2015
[6]. 一氧化氮介导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J]. 王荣丽, 王曾礼.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7
[7]. ViTA抗缺氧及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D]. 许蜀闽. 第三军医大学. 2004
[8]. 吸入一氧化氮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治及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 赵康丽.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3
[9]. 虎杖苷对大鼠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苗青. 第四军医大学. 2009
[10]. 粉防己碱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J]. 亓峰, 吴乃石. 黑龙江医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