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创新美术课堂论文_杨晓凤

立足核心素养,创新美术课堂论文_杨晓凤

威海市温泉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6

美术课程作为一种人文课程,不应单纯视为消遣娱乐或技巧玄机,而应重视其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的结晶。在当前美术教育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为核心素养,将更加重视孩子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呼吁声愈喊愈烈,也越来越得到更多教师的认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且针对美术学科特点来思考,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来培育学生的素养。我想核心素养的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课堂,一切能力、素质的提高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离开了课堂那就无从谈起。美术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阵地,教师在课堂不只是让学生会画几幅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核心素养中提到图像识读,所以在美术课当中要多搜集整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所以在这里需要教师自身眼界要高,给学生展示的作品要有一定的水平,而不仅仅只是课本当中出现的几幅图片,并且将作品解读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不仅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在上《营造艺术的情趣与意境》一课中,讲解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我先是用语言描绘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及我所提到的事物进行描绘。在知识和技能引导的前提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各不相同,但我更注重倾听孩子的表达,当他描绘自己的作品之后,再来观察齐白石的作品,就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其作品的妙趣。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放宽眼界寻找课堂外面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来发现美。教师在进行指导创作的时候,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创作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由去想象,自由去创作,让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这种创作的欲望就是一种表达美的欲望,只有学生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美的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评价美。要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都是美的,还有一些不美的东西存在,但是,我们要学会辨别、学会审美,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来宣传美。在评价美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有了正确的评价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美的存在。

带着这些思考,我想起观看过的一节课例《看画展》,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多次暂停,思考并记录。其中情景创设,营造展馆的氛围就带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同时也使学生对艺术的崇敬和尊重油然而生,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学生从观众、导览员身份的转换过程中,更体会到置身于展馆的感觉。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图像更直观、更形象、更有效地呈现给学生。再者善于联系生活,知识讲解和生活实例的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色彩”要素时,让学生分析教师的服装色彩,使学生感觉非常亲切,觉得色彩就在身边,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接下来的授课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又如,教师在学生分析《作业脸》后提出:虽然《作业脸》看起来不美,但很多孩子喜欢它,为什么?在分析《小闹钟》后又提出:你觉得这个闹钟画得像不像?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自身感受谈体会。由于作品和自己的生活相关,学生感受深刻,讨论起来积极踊跃,学习效果比较理想。除此之外,学生还获得了“民风与习俗”、“画种与风格”等更深层的知识,做到一种文化底蕴的传达,使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真实有效地落到实处。听取这样的优秀课例,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启发,对我的课堂也是一种指引,更是对美术学科与时代创新结合的最好诠释。

教育,不仅仅只是教给孩子知识,更应该教给孩子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为基层的教师,就是要立足课堂,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真正具有一定的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杨晓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立足核心素养,创新美术课堂论文_杨晓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