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医院外一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讨论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90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骨膜移位进行治疗)与研究组(予以短肌腱移位进行治疗),评判标准:总有效率、治疗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的9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骨骼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疾的过程中实施骨膜移位治疗法可极大的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我院骨科进行借鉴。
【关键词】手术治疗;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骨膜移位;短肌腱移位
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出现该骨折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受到的外力作用,该骨折在近年来呈现了逐年增长的发病趋势,患有该骨折疾病后,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致使严重影响患者的足部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此,本文对实施短肌腱移位与实施骨膜移位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与分析,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90例胫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0±20.7)岁;左右脚受伤比例为26:19;损伤原因:高空坠落患者有12例、扭伤患者有16例、交通事故患者有17例。对照组45例,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4.5±21.0)岁;左右脚受伤比例为25:20;损伤原因:高空坠落患者有14例、扭伤患者有16例、交通事故患者有15例。本文所选的90例观察对象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上述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短肌腱移位进行治疗,详细治疗内容如下:在患者腓骨短肌腱的近端对外侧的半肌腱进行截断,而后将已截断的外侧半肌腱转移到患者的踝关节处,而后在腓骨前后缘各钻一个骨隧道,让游离的腓骨短肌腱使用丝线进行编织处理,并将踝关节前端的关节囊与周遭软组织进行处理与缝合,最后重新修复下胫腓韧带[2]。研究组予以骨膜移位进行治疗,详细治疗内容如下: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依据其损伤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切开患者的伸肌支持带,并将伸肌腱向外进行牵拉,以此来让患者的伸肌腱充分暴露,明确患者的外踝前动脉以及腓动脉,而后在腓骨远端的内侧找到形骨膜瓣后行手术切口,在该部位取长方形的骨膜瓣,下翻骨膜瓣让其与下胫腓韧带进行叠合与缝合,并重新构建已损伤的下胫腓韧带[3]。
1.3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包括有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踝关节拓屈以及背伸功能已正常恢复,且可正常进行活动;有效表示患者的踝关节拓屈、背伸功能已得到极大的改善,但长时间的活动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无效表示患者的各项症状未改善,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且无法进行正常活动。其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时间指标,包括有手术时间与骨骼愈合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出现的数据均已使用 SPSS22.0 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用()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 进行检验,用n(%)进行表示,若P < 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的9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在临床骨折疾病中发生率较大,胫腓联合的生理功能较为复杂,若患者患有该骨折疾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踝关节的正常功能,所以,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以固定患者踝关节为主。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受外展暴力以及过度背屈,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约有15%左右的患者合并患有下胫腓韧带损伤[4]。若下胫腓韧带受到损伤将会致使患者出现踝关节肿胀、淤青以及无法行走等不良症状,致使给患者的生活与心理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治疗该病的手术治疗方式众多,所以,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发生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后,患者踝关节的背伸功能将会出现异常,致使进一步导致患者的韧带受到损伤,所以,在对该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先对患者的损伤韧带进行修复,而后对胫腓联合予以固定,以免患者出现创伤性的关节炎。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法在该骨折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对于该骨折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手术也存在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长等[5]。实施骨膜移位治疗法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因为骨膜内有丰富的间充质细胞,其的血管分布十分丰富,可以起到良好的血液维持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损伤细胞的增值,促进骨质增生,促使踝关节恢复到其正常的生理形态[6]。
综上所述,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过程中实施骨膜移位治疗法可极大的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我院骨科进行借鉴。
参考文献:
[1]贺静中.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6):3770-3771.
[2]周世然,陈志刚,李立东.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5):133-134.
[3]蒋晖,谭海鹰.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6):669-670.
[4]郭红军.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1):1501-1503.
[5]鲍焕,熊小龙,罗毅.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10):76-78.
[6]张征凯.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6):15-16.
论文作者:李金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踝关节论文; 骨膜论文; 肌腱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韧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