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关键问题
引言
高等教育评估以教育测量标准为基础,对高等教育是否实现目标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我国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学生人数和教育质量出现了一定的矛盾,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对以往精耕细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粗放式和大批量教育模式对育人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降低。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性和作用性更加突出,只有解决评估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当前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1)行政化倾向严重。当前,教育评估仿佛成为政府行使职权的主要途径,各级政府是教育评估的主体,而各个高校是被监督和评估的对象,社会力量在评估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团体和学术机构是政府的一种补充,行政化倾向严重。(2)评估机构发展空间较小。由于教育评估工作主要由政府承担,社会机构作为一种补充,其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机构对政府存在较大的依附性,导致评估机构能力较低,难以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公众对教育评估的职能存在误解,认为其主要作用就是给各个高校排名,而高校也没有走出排名的误区。(3)评估结果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当前,我国并没有对评估结果进行合理以及科学的利用,导致评估成为了一种被动行为,以教育评估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质量预警和监控体系尚未成熟,评估结果流于形式。
2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评估问题的策略
2.1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
任何一项评价都可能达到多种目的,而不是一个目的,但总是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在发挥指导性作用。比如,合格性评价虽然是为了鉴定学校的基本教育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但也有对学校进行监督、促进学校改善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的作用。因此,任何一项评估所实现的目的都是多元化的。随着高等教育评估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评估的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诊断、鉴定这一阶段,还要扩大其他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既是建立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系统的需要;也是建立全社会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需要。首先,要发挥高等教育评估的激励作用,将评估结果与对于学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将评估结果作为各校财政拨款、确定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将评估转化为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机制,通过其评估激励功能,使学校从“要我评”变为“我要评”,提高高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高校在依法自主办学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也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要将评价的结果与经费来源、生源市场、毕业生就业等直接或间接挂钩,引导资源流向,同时,也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管理发挥导向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深刻认识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生产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满足青年求学的要求和他们自身的能力的多样化,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又必然会带来教育水平的多元化。就是说,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从整个社会来讲,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的总和。这些特性往往通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目标、标准、成就、水平等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质量不应只是一个标准。当然,应该确保高等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这种基本质量要求除了适应职业的要求,具备职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较好的整体素质。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对社会的责任心、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等。这是对任何层次、任何类型高等学校的学生都应要求的。
2.3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
首先,科学分工,想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评估的作用,需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学校的三者关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按照政府、社会和高校齐抓共管的建设思路,消除计划经济的体制影响,政府在发挥高等教育质量监督职能的同时,还要将工作重心置于评估工作中,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社会需要发挥平台作用,协调好教育评估各个方面和主体的关系,充分明确教育评估的义务和权力,高校作为教育评估的受益方,需要扮演好受益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其次,和而不同,相关评估机构需要做到各遵其道、各司其职、各安其位、通过谈判、讨论、对话和协商达到各自的目标,并且在合作中形成有序的良性竞争,教育评估属于一项低效益、高成本的活动,不同评估机构完成同样的评估,可以提升其评估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为了成本而形成行业间的无序竞争,要将各个评估机构捏合成一个整体,强调不同机构的服务市场和价值取向;最后,重点推进,当前高等教育评估的工作重点为:建立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建立高校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加强社会机构与高校的信息联系、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保护高校合法权利、尊重教育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律。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评估手段要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采用适合、恰当的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在微观层面上,质性评价方法和观察方法更适合于教师使用,但这些个性化的信息无法形成一种评估体系,也很难使用外部评价对全国性样本进行统一考察。在宏观层面,人口众多的我国可能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采用标准的量化考察方法。目前,这些问题是对界定高等教育评估标准的重要挑战。
天津市教委:《构建基于模式识别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项目号:2018SK066
参考文献
[1]秦敏燕.高等教育评估的几个关键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
[2]乐美玲,辛涛.高等教育评估的几个关键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1)
[3]王永平.浅谈高等教育评估的几个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15(05)
论文作者:王妃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教育质量论文; 社会论文; 高校论文; 政府论文; 作用论文; 几个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