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院 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效果、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61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综合指标(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转至手术时间)均比较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72%,致残率为1.64%,病死率为1.64%,并发症发生率为4.9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33%,致残率为11.48%,病死率为8.20%,并发症发生率为18.03%,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升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
【关键词】急诊;严重创伤;一体化护理;病死率;致残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339-02
严重创伤是急诊科的多发病,是指患者多处软组织出现创伤,甚至部分患者伴有气管损伤或休克,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近年来,受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诊治及护理,极有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残或死亡。一体化护理属于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将其用于急诊科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组实验选取122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析,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旨在进一步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护理中,一体化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间,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共12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该组61例患者中,女性28例(45.90%),男性33例(54.10%),患者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43.62±2.51)岁,受伤原因分析:重物砸伤17例(27.87%),暴力伤9例(14.75%),坠落16例(26.23%),车祸19例(31.1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该组61例患者中,女性26例(42.62%),男性35例(57.38%),患者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44.18±2.64)岁,受伤原因分析:坠落17例(27.87%),暴力伤7例(11.48%),车祸21例(34.43%),重物砸伤16例(26.23%),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接到患者后,密切监测病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外伤需尽快处理,随后与专家会诊,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及护理方案。
观察组:一体化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院前急救一体化护理干预,建立急诊护理小组,由临床专科主任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急救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及准确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2]。同时,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当急救护士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出发达到现场,根据患者的伤势迅速判断并给予针对性紧急处理。如简易气囊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及液体复苏等[3]。如果存在致命伤,应优先处理,务必要确保患者气道的完整性,必要情况给予气管起开或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血块,必要条件下,可进行气管插管,为下一步抢救和护理做好准备工作。当患者出现舌后坠,可给予口咽通气管,帮助通气,当患者病情极重,需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循环系统护理:由于急性创伤患者出血量比较大,且极易导致休克。所以,为患者建立双管静脉通道时,采用加压输液袋输入血液或体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协助医生静脉穿刺,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还应改善其血管通透性,预防肺水肿或脑水肿发生,提高血中氧含量,加快有氧代谢;有效固定处理,如果患者发生脊髓或脊柱损伤,应立即将其上颈托、实用脊柱板固定并搬运,注意在搬运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患者躯体在一条直线上,制动损伤部位,避免加重骨折程度;伤口处理,快速处理伤口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血状况,加压包扎患者四肢的开放性伤口,如果出血量比较大,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气压止血带,同时适当抬高患者的患肢,有利于减少出血量。对于患者出现胸部出现创伤,护理人员应协助尽快进行腹腔闭式引流术,促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控制。当患者病情稳定,可将其转运医院继续治疗。转运途中,急救护士将患者受伤情况及所需物品及时告知急诊科护理人员,以便做好迎接严重创伤患者的准备工作[4];院内一体化护理,患者到达医院后,采用标准化急救流程快速展开救治。按照患者病情及机体综合情况做紧急处理,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同时预防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交接工作。必要情况下,为患者开通绿色专用通道,有利于缩短紧急检查时间和急救时间。如果将患者转运至ICU室或手术室,转运途中要持续监测病情,同时携带相关急救器械,避免突发意外加重病情或威胁患者的生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综合指标(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转至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详细记录对应指标并比较,结合数据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用软件(SPSS20.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别用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综合指标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为(6.52±0.39)min,特殊检查时间为(11.28±1.26)min,急诊转至手术时间为(7.41±0.69)min,对照组急诊停留时间为为(13.25±0.37)min,特殊检查时间为(18.74±1.31)min,急诊转至手术时间为(10.87±0.83)min,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综合指标: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转至手术时间均比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抢救效果、致残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者59例(96.72%),对照组抢救成功者49例(80.33%),观察组致残率者1例(1.64%),对照组致残者7例(11.48%),观察组病死率者1例(1.64%),对照组病死率者5例(8.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者3例(4.92%)率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者11例(18.03%)数据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统计:我国严重创伤患者中有50%死于创伤,所以,及早开展有效的抢救治疗非常关键。但由于患者可能是多处软组织损伤,如何在短时间内给予有效的抢救处理,对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积极的影响[5]。一体化护理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整体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各个科室的协调和相互配合,促使严重创伤患者尽快得到救治,从而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相比而言,常规急救护理,院前急救时间过长,现场救治紊乱,且急救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操作,导致致残率、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高。一体化护理干预开展过程中,急救的“黄金时间”缩短了患者从院外转至院内的时间,同时缩短了从急诊科转至ICU或手术室的时间,以便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此外,成立急救护理小组,优化急救流程,对处理紧急情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转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6.72%、4.92%、1.64%、1.64%,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0.33%、18.03%、11.48%、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一体化护理是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有效护理选择。
综上,临床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升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彭绪东,张春龙,李德忠,等.一体化创伤救治在危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7):693-695.
[2]李玉香,陈思美.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2):1511-1513.
[3]龚敏,高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9):1248-1251.
[4]钟梅,黄丽.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01-103.
[5]潘小燕,方雅.俞夏娣,等.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6):141-142.
论文作者:齐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创伤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