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探究论文

儿童性教育探究论文

儿童性教育探究

蒲昕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 基于对儿童性教育现状的分析,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从父母影响、社会引导、学校教育和心理治疗等角度指出相关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帮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摆脱困惑,引导儿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推动儿童性教育的社会化,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性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性教育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性的话题越来越能予以正视,电影、电视剧、小说中性的出现趋向自然。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着丰富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在性教育和性健康方面能够与子女进行敞开和顺畅的沟通。同时也要看到,还有许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么跟子女谈论性的话题,导致很多儿童在性的方面认识模糊,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就有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1],其中个别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受到伤害。根据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时期的经验”的理论,个体在早年阶段最容易被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伤害,这些伤害会遗留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影响甚至扭曲。按照精神动力的观点,潜意识有两种:一种是不论何种原因而被遗忘的素材,另一种是因为产生冲突和焦虑而被压抑和排除于意识之外的素材。儿童时期的影响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刻因为某些事件的触及而爆发出来,并导致个体的心理异常,甚至成为导致精神异常的关键因素。一系列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给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阶层都带来深刻的警示: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性教育的时效和实效刻不容缓。

一、儿童性教育的相关理论观点

不管是从生理的角度还是从心理的角度,个体的成长都不能违背规律。从出生到成年,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发生变化、成长完善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目标和需求。一些需要是以我们的生理特征为基础的(对食物、水、空气、性以及避免疼痛的需要),莫瑞称之为首要需要。[2]89个体成长到3-6岁时,达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动对内疚”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有两项:一是发展良心,二是获得性别角色。[3]198个体已经可以从生理的角度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有性别差异的,开始对自己的生理条件有所了解,并建立起适当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最初的性意识或者说爱恋意识,会在与父母中的异性者的互动中逐步形成,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当个体将对父母中的异性者的爱恋或者性幻想转换到同伴中去时,俄狄浦斯情结的情感冲突遂告结束。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发展被连续释放的一种能量、一种本能或者一种冲动所支配着。这些能量或者本能互相作用,促进我们的人格发展。性本能是其中之一,也被称作内驱力或者“里必多”[3]193,处在人格三个层面的本我当中。每个阶段的里必多或性能量投射在不同的身体部分,形成性心理阶段[3]194,包括从出生到18个月的口欲期、从18个月到3岁的肛门期、从3岁到5岁的性器期。在这三个人格阶段中个体会面临着自有的内部冲突。如果冲突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或者解决,那么过剩的里必多就会固着于相应的有冲突的阶段,人格就可能会形成依赖、嫉妒、尖刻、破坏、无能等特质。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早在1904年发表的著作《青春期》中就提出有关人的发展的“复演说”。霍尔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整套重复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而青春期则代表着一种新生,是产生更高级、更完美的人类特征的时期,是“渴望改善我们人类的唯一阶段”。[4]

美国锡拉丘茨大学儿童和家庭教育教授索尔戈登在《我们的孩子需要从性教育中得到什么》一文中指出:没有价值标准的性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必须促进性道德教育。[4]例如,不要去剥夺别人,也不能受别人的剥夺;认识爱情,了解单纯的性行为不能代表爱情;帮助个体认识爱恋关系中性的位置和关系;了解性欲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我们生来就有性欲,并且会持续陪伴我们一生。性道德教育能够指引个体的行为特别是性行为,规范个体的性冲动,了解社会所允许的“合格线”在哪里,减少性犯罪。

二、儿童性教育中父母的作用

当前,父母最为关注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其次是人身安全,对人格的培养、品性的培养则重视不够。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情商教育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和自我意识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而言和学历教育同样重要。性犯罪的出现原因部分在于父母对个体人格培养的缺失以及相关知识的匮乏,父母不知道如何和孩子开启性方面的话题。而在一些权威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沟通通常不够顺畅。在孩子的人格培育过程中,年轻的父母一方面能够意识到要重视心理健康,强调科学喂养和母乳喂养等;另一方面又有着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圈子,需要顾及的生活方面比较多,与幼儿的互动只是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些年轻的父母甚至很早就停止对幼儿的母乳喂养,并将其送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中养育看护。有条件的家庭则会请育婴师或保姆代理一些日常的照顾事务。孩子在入幼儿园、入小学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半缺失性陪伴的状态。众多的因素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长期陪伴和观察了解,影响了双方的亲情互动。还有一些年轻的父母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对人格培养理念比较模糊,更不了解早期性教育的重要性。与父母互动的欠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匮乏,容易导致儿童性观念的缺失。

3.4 缺少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老年人的家庭康复离不开家庭关怀和社会大环境的大力支持。社会支持可作为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从而有益于健康。研究显示,有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协助康复的患者,其康复效果、功能恢复程度比没有家庭支持的有明显进步[25]。然而国内老年患者的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冯正仪等[22]调查脑卒中后家庭康复环境改造情况发现,只有7.7%去除了门槛等地面障碍物,11.5%为患者准备了专用坐便器;3.8%为卧床患者安装床档;无一户在卫生间安装扶手。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关系包括两种,一种是人们要么支配对方、要么服从对方的“等级模式”,一种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爱、自我拥有、对他人的尊重、表达的自由以及自我确认的“成长模式”。在一个没有平等价值观的家庭里,儿童面对性这样一个人生成长的话题,想要得到家庭的支持、交流、慰藉,机会自然会比较少,甚至会遭到责备或忽视。为了理解生理上的变化,儿童可能会选择与同伴互相交流,自行摸索,这个过程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幸福平等的家庭、自然流露出的夫妻之爱、父母展现出来的亲密关系对儿童来说是最好的性教育礼物,也是告诉儿童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婚姻的最自然的方式。父母对子女要少一份苛责,多一份关爱,努力成为他们最好的性教育老师。

三、儿童性教育中社会的作用

班主任在开展儿童的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性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讨论会,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也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动画片等传播的媒介,根据儿童的接受度进行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懂得自我保护。很多老师都关注到儿童在小学阶段会讨论“我喜欢你”“我要和你结婚”的话题,有的孩子还将异性厕所作为游戏中探秘的目标区域。不难看出,孩子们正处在希望了解性知识的阶段。对此,与其进行批评教育,不如定期开展以“喜欢”“我是男孩(女孩)”“我的身体我做主”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正面、积极、阳光的宣讲,引导儿童了解知识。懂得保护自我尤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要让儿童了解到被异性接触隐私部位可能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要引导他们正确审视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目标、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重要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整能力和修复能力。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比例等情况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完成。

四、儿童性教育中学校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让个体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人。如果仅仅关注学历教育,忽略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性教育,受教育者容易缺乏对自我意识和性的理解,甚至降低道德底线,无法科学面对性的问题,无法成为相对完善的人。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10-20岁为青春期,这段时期既是性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又是性问题困惑最多的时期。[6]学校是集中传授知识的地方。知识应该是广泛的,涵盖了人类各种各样的需要。性教育是知识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性教育不是狭隘的性器官教育、传宗接代教育,而是包含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人性教育以及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的性教育不仅对儿童的个人发展有利,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在学校中,班主任的职责相当于家庭里的父母,集各种“职权”于一身。他们不仅关注着学生们各科的成绩,还管理着学生们的在校生活,是学生、家长、学校都要倚重的角色,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他们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期待,又是引领。通过班主任开展儿童性教育工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错误的教育是遮遮挡挡,绕开问题的实质。因此,建议班主任引导儿童初步了解性犯罪的表现形式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学校也应该定期对班主任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个体来到这个世界成为独立的有机体时,他们跟社会就产生了关联,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体离不开社会,对社会有很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体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能动性,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个体与社会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社会的进步是世世代代的家庭、千千万万的个体推动的。在当今社会,个体成长到三岁左右的时候,甚至在更早的年龄,父母或养育人就开始对其进行知识教育和生活教育,常见的渠道包括视听媒体、纸媒体以及早教机构。视听媒体、纸媒体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承载着传播思想、推动教育的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动画片、科教片、常识片、故事讲解、绘本等资源很少,几乎没有脍炙人口的、针对性强的、教育性强的、积极向上的、适合公开播放的相关影视作品。相对于家庭和教室,媒体作为一个公开的信息传播平台,覆盖面广泛,穿透力极强,能够吸引不同阶层人士的注意。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开展儿童性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事半功倍的。建议媒体人和教育届相关人士联合制作符合儿童接受度的、正面的、阳光的性教育主题的影视作品和书籍。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减少儿童性犯罪,增强国民整体的性教育素养。

五、儿童性犯罪的心理治疗

个体遭到伤害事件时,许多父母会开始审视自己教育方面的失误,在处理相关的法律事项的同时,也会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帮助遭到性侵犯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精神分析学派讨论的重点在于潜意识、固着、儿童时期的经验。比较常见的技术运用是“梦的解析”“自由联想”“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咨询工作者要让来访者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畅所欲言,来访者说出来的任何只言片语都有可能是尘封在潜意识里的秘密。治疗目标锁定在固着、被压抑的创伤、被压抑的基本需要。[2]237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可能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开启防御机制。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洞察”这一技术,帮助来访者重新获得相关的被压抑的冲突、记忆或者冲动的情绪体验,从中找到答案,得到心灵上的释放与疗愈。对品性异常的治疗则着重于家庭环境的治理。家庭环境是导致品性异常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的场所。不幸的婚姻、不稳定的家庭成员情绪、波动的情感和不一致的教育,都有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品性异常。对品性异常的治疗重点在于给予家庭成员有效的教养方法、技术,降低家庭的不和谐状态。在个案中,当来访者因为情绪紧张、年龄偏小等因素而无法正常接受心理援助的时候,心理工作者还可以运用绘画技术帮助来访者描述情绪和事件。

星雨将“石压蛤蟆”“死蚯蚓”“大道曰返”讲给李离听,李离也笑得前仰后合,一边又正色对星雨讲:“颜老师的字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兼收汉魏晋宋以来风流,我朝书法名家,没有谁超过他的。字如其人,他格力天纵,神乎其神,难以预测!练百花拂穴手中的‘快雪时晴’‘钟林毓秀’,都应体会书圣的笔意!”星雨听得半懂不懂,只是觉得颜师父的课虽然没什么意思,但这些促狭师兄太有意思了……

性作为一个延续生命的手段、一种本能,自然存在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性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个人的隐私话题。性教育关乎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甚至社会健康。事实上,儿童性教育早已启动,只是与其他领域相比略显滞后。今后,儿童性教育应当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女童保护. 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发布[EB/OL].(2019-03-02)[2019-05-08].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PpPJgw.

[2] 查尔斯.S.卡弗.人格心理学[M].梁宁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

[4] 孙云晓.阳光法性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52.

[5] 维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聂晶,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5.

[6]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性健康教育研究与体验式教学·小学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

Exploration of Sex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U Xin-yan

(Education School,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Shandong 266555,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related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influence, social guidance, school education and psychotherapy. It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help parents and educators get rid of confusion, guide children to enhanc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sex education, and better promot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 mental health; sex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personali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9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698(2019)05-0053-04

收稿日期: 2019-08-06

作者简介: 蒲昕艳(1976-),女,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朱令军)

标签:;  ;  ;  ;  ;  

儿童性教育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