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支护技术论文_马晓文

探析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支护技术论文_马晓文

马晓文

中交二公局萌兴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化,路桥工程施工中对于技术的把握尤为重要。文章就从路桥工程施工中高边坡防护治理的原则入手,分析路桥工程施工建设中高边坡支护技术的要点,期望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路桥施工;高边坡支护;设计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路桥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桥施工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在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支护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对于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不可获取的重要作用。因此,路桥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高边坡支护技术,充分考虑路桥施工地点的地形特点,选择适宜的高边坡支护技术,避免滑坡及坍塌事故的出现,才能够满足路桥建设的需要。

一、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治理的基本原则

高边坡是指土方开挖高度≥20m的边坡,其中路堑高边坡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成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现已引起土木、地质和公路建设等相关领域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岩土边坡的分类中通常把坡高为10-15m的土质边坡称为高边坡,把坡度为30°-60°的边坡称为陡坡,把60°-90°的边坡称为急坡。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治理的基本原则为:对于土方开挖高度小于等于40m的边坡,通常只需要放稳定破率;对于土方开挖高度大于40的边坡,要以放较陡的坡率为主,进而降低边坡的高度,达到提高支挡和加固的目的。大于40m的边坡,如果要是采取弃方、破坏植被或者增大征地量的方法,将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不利于环保。考虑到地下水集中和坡脚应力的作用,路桥施工的加固工程要采取“固脚强腰”,不仅可以增加坡脚的支撑力,进而提高路桥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还能够有效避免高边坡出现局部失稳的问题,提高路桥施工的局部稳定性。此外,具备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地表,可以大大降低水对高边坡稳定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在路桥施工中,高边坡的治理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的美化环境。

二、路桥施工中高边坡防护施工方案的确定

在路桥工程高边坡防护施工中,常用的防护技术包括工程防护技术和植被防护技术。其中工程防护技术又包括土钉支护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抗滑桩技术、挡土墙技术、锚杆及锚索技术等,而植被防护技术主要包括绿化防护技术和景观设计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时候还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在具体工程应用中有着良好的效果。通过施工现场地表调查和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安全、节约、耐用原则为指导,继而确定路桥工程高边坡防护方案。

三、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支护工艺流程

在高边坡防护施工中,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抗滑桩、锚杆、框架梁施工,在每部分施工中都要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流程。其中,总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整平边坡→一级边坡防护施工→二级边坡防护施工→三级边坡防护施工。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护壁施工→人工挖孔→成孔检查→安放钢筋骨架→灌注混凝土→凿桩头→成桩检查。锚杆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机械钻孔→锚孔清孔→锚杆孔检查→锚杆制作安装→锚杆孔注浆。框架梁施工流程为:平整坡面→测量放线→钢筋制作安装→支框架模板→混凝土浇筑→拆除模板→养护。在具体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循工艺流程把握每个施工要点,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高边坡支护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1、挡土墙。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在路桥施工中,常用的挡土墙主要有悬臂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和扶壁式挡土墙三种。其中,悬臂式挡土墙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直墙构成,主要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来维持稳定的挡土墙,主要由立壁、趾板及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扶壁式挡土墙指的是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臂,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抗滑桩。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滑动。在路桥施工中,抗滑桩是一种常用的高边坡支护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中厚度的高边坡治理中。根据材质的不同,抗滑桩分为木质桩、钢轨混凝土桩、混凝土桩、钢筋桩等。路桥施工中,抗滑桩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推力大小、滑坡体厚度和其他施工条件,抗滑桩的锚固深度取决于施工地点的地质松散特点,一般情况下,锚固深度是桩长的一半,保证足够的锚固深度,才可以起到抗滑的作用。抗滑桩可以采取相下部间隔、相互间隔、顶部连接和互相连接的桩排,选择布置形式要保证滑动土体不滑出桩间。

3、锚固。钢筋的锚固是指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连接,使建筑物更牢固,目的是使两者能共同工作以承担各种应力(协同工作承受来自各种荷载产生压力、拉力以及弯矩、扭矩等)。路桥施工中应用锚固进行高边坡的支护,是将锚孔、外锚头和束体在加固对象中进行组合。利用预应力锚索技术,能够减少被锚固岩体或土体的扰动,科学的使用岩体或土体的承载能力和强度,改善不稳定岩体,限制被加固体的有害位移和变形,是一种实用和经济的高边坡支护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加固后的框架还能够用于美化环境。因此,路桥施工中锚固技术在高边坡支护中的利用,不仅能够起到加固滑坡体的作用,还是一种环保的快速有效的施工方法。

4、窗孔护面墙施工。施工中运用浆砌片石,首先进行测量放样,然后设置控制点,并进行挂线。施工中严格控制窗孔护面墙的平整度和厚度。如果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局部砌筑厚度不能满足要求,在砌筑之前需要做好清理工作。不能采用一边砌筑一边施工的方式,避免将泥沙夹入砌体,影响砌体的强度。对窗孔部分运用支模进行砌筑,模板为定型弧形钢模,从而保证窗孔部分的施工质量。对窗孔还要采取绿化措施,在上面种植草坪进行绿化,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也为驾驶员行车营造良好的视觉氛围。

5、排水。在路桥施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的直接影响因素。此外,孔隙水压力又能够影响滑边坡的抗剪强度。通常情况下,雨季时节的降水较多,此时,边坡岩体中有大量的地表水渗入,增加了坡体的重量和水压力,降低了软弱面的抗剪强度,造成边坡的稳定系数降低,成为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支护技术,要充分考虑水的因素,对于地表排水,可以采取拦截或引离的方式,对于坡体上的地表水,应该要快速汇集并及时引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边坡支护技术是路桥施工经常用到的施工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选择相应的施工方式,能够提高路桥施工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有效放置滑坡事故的发生。高边坡支护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挡土墙、抗滑桩、锚固和排水四种,不同的支护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路桥施工中,要充分发挥高边坡支护技术的作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高高边坡支护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建阳.试析路桥施工中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4(11):207.

[2]魏文斌.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支护与挖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183-185.

[3]孙泽.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支护与开挖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26):81-82.

论文作者:马晓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探析路桥施工中高边坡支护技术论文_马晓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