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五年治疗随访观察与防治措施研究论文_张永平

(绵竹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随访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五年治疗结果并研究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行药物治疗的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依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30例及观察组(血糖控制不达标)10例,对其5年治疗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并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两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5年随访视力、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疗效与血糖控制效果息息相关,开展血糖干预尤为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访观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087-02

Ob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five years Zhang Yongping .

Mianzh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Mianzhu Sichuan 618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sults of five years of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Methods In August for dru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0 ~2011 of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ccording to blood sugar control effect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lycemic control) 3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sufficientlycontrolled blood glucose) in 10 cases,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5 years of follow-up were compared and formulate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wo groups, 5 year follow-up visual acuity, macular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of the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interven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Diabetic retinopathy; Follow-up; Control measures

长期的高血糖症导致氧化酶损伤、微血栓形成、细胞粘附分子活化、白细胞郁积和细胞因子活化,使得缺氧调节的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和细胞因子产生,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1]。在现有医学技术条件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光凝治疗、冷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在所有治疗手段中以光凝治疗取得的效果最为理想,却存在着机体耐受问题,并且禁忌症范围较大,所以药物保守治疗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与关注。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五年治疗随访观察与防治措施展开研究,现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行药物治疗的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30例及观察组(血糖控制不达标)1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48岁~65岁,平均年龄(55.24±1.31)岁;病程时间6个月~1.5年,平均病程(1.04±0.11)年;发病眼数:单眼7例、双眼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6岁~65岁,平均年龄(55.20±1.28)岁;病程时间5个月~1.5年,平均病程(1.00±0.10)年;发病眼数:单眼20例、双眼1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未进入增殖期者;(3)既往无羟苯磺酸钙胶囊禁忌者;(4)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者,及增殖期糖网病;(2)临床依从性差者,无法耐受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包括视力、眼底、FFA、上级医院OCT检查)者。(3)合并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4)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实施分组比对。

1.2 方法

首先对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确定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范围、是否存在新生血管等内容。随后给予所有患者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规格0.25g/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88)治疗,进餐时服用,初始治疗阶段0.5g/次、3次/d,经过3~5月治疗后调整用药剂量为0.25g/次、3次/d,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药物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效果、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差异作为观察指标。

1.4 血糖控制效果判定标准

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编撰的《糖尿病临床指南》内容,将空腹血糖4.4mmol/L~6.1mmol/L、餐后2h血糖4.4mmol/L~8.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血糖控制达标与否的判定标准[2]。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60%,同期对照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临床已知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以及血糖控制效果具有密切关联性,病程时间越长、血糖控制效果越差,则该病症发生率越高。及早诊断、治疗成为阻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的关键之所在。但是目前尚无一种能够彻底根治或者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手段。虽然光凝治疗是现有医学手段中防止由此所致失明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其弊端及不足同样明显,无法在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中使用。所以,采用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60%,同期对照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20%,二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而在视力改善效果、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上,治疗前两组分别为(0.42±0.10)、(333.17±5.48)μm以及(0.44±0.12)、(333.25±5.50)μm,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经过药物治疗后各指标数值相比较,观察组视力更差,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更厚。其原因在于羟苯磺酸钙胶囊可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的柔韧性,是一种毛细血管保护剂,可减少新生血管增生、缓解视网膜水肿从而使得视网膜缺氧状态得到缓解,提高眼部黄斑的血氧供给效果[3]。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该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情的进展,却无法彻底根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者,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仍然不可避免的发生与发展。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血糖控制是否达标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五年治疗随访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就必须注重血糖控制,所以本次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开展血糖干预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病机理、与糖尿病病程时间、血糖控制效果的关联性如实告知二者,尤其是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对于阻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向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阐述,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程度及依从性,从主观思想上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各项干预措施。其次,治疗完成以及出院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必须严格执行内科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服用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同时辅助性使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及维生素等,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第三,定期复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效果与血糖控制息息相关,其治疗方案需要在动态观察中进行调整。所以应叮嘱已经出院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每隔半年回院复诊,对其有无新生血管的生成及其活动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必要时积极采取进一步补充治疗。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其预后与血糖控制效果息息相关,所以开展血糖干预成为糖网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宋君,裴文萱.激光结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激光杂志,2016,10(05):125-127.

[2]靳秋分,丁淑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近况[J].中医学报,2013,21(01):98-101.

[3]吴菁,谷卫.糖尿病诊治新进展--解读美国糖尿病学会《2010版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09(10):668-671

论文作者:张永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五年治疗随访观察与防治措施研究论文_张永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