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中心医院眼科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初期,从小切口白内障转型几点体会。方法 对86眼白内障手术进行观察,分析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该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初期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视力提高快等优点。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基层医院有条件开展此项技术,现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的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0例(86只眼),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龄69岁;老年性白内障67眼,并发性白内障19眼,(包括青光眼性3眼、糖尿病性9眼、葡萄膜炎性4眼、高度近视性3眼),术前视力:指数—0.3;核硬度:Ⅰ-Ⅱ级42眼、Ⅲ级34眼,Ⅳ级10眼,Ⅴ级0眼(因全部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故不在分析范围内);本组手术医师为同一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之前已熟练掌握小切口白内障技术。
二、术前准备
术前行全身及眼部常规检查,眼科A/B超、角膜曲率,用SRK-T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体度数,排除全身及眼部手术禁忌,术前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及氟米龙眼液1-2天,术前30分复方托吡卡胺散瞳3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手术方法
前期采用球周麻醉,软化眼球,12点做巩膜隧道切口,注入粘弹剂,2点做透明角膜侧切口,连续坏形撕囊,直径为5.0-6.0mm,水分离、设置合适的参数乳化晶体核,I/A注吸残留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水密切口;并发性白内障术毕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1万u+地塞米松1.0mg;老年性白内障术毕涂典必舒眼膏,包眼。后期采用表面麻醉,11点做透明角膜切口,其余手术步骤同前。
术后处理
术后第一天查视力、查裂隙灯、查眼底、测眼压,散瞳、暴露点眼: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及氟米龙眼液。眼压高者经侧切口前房放液或20%甘露醇注射液静滴,房闪明显者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角膜水肿者50%葡萄糖注射液点眼;根据术眼恢复的情况,术后1—3天出院。
结果
一、视力
术后第一天大于0.3者占70%,0.1-0.3者占15%,小于0.1者占15%,术后一周大于0.3者占85%,0.1-0.3者占10%,小于0.1者占5%。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明显,少数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与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有关。
二、术中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1、后囊破裂:后囊破裂6只眼(6.98%),比宋旭东的报告1.9%[1]高。4眼发生在超声乳化阶段,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最主要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2]。2眼发生在注吸阶段。以上均发生在初学阶段,初学者手脚配合欠佳,用超乳头追逐核块的情况较多,追至周边,超破后囊;注吸切口下方点皮质时,由于遮挡,导致误吸。以上情况经合理处理后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2、虹膜损伤:虹膜损伤4眼(4.65%),均发生在初学阶段,是超乳头追逐核块所致。
未发生后弹力层剥脱、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晶状体落入玻璃体腔等并发症。
三、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1、术后高眼压:术后高眼压12眼(13.95%),是由于粘弹剂残留过多,或水密切口时注水过多。
2、角膜水肿:角膜水肿10眼(11.62%),是由于初期对机器掌握不熟练,能量使用偏见多。
未发生前房积血、伤口渗漏、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讨论
我院成功完成白内障治疗由小切口向超声乳化的技术转型,在开展初期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但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我们体会:1、学习超声乳化手术,学习曲线陡峭,需要术者了解设备,了解超声乳化的原理和其他相关知识。2、术者的小切口手术经验,在技术转型过程中帮助很大,一旦出现自己不能预见的情况,马上可以转换手术方式,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3、选择合适的病例:患者配合好、患者睑裂大、晶状体核硬度Ⅱ-Ⅳ级,使术者视野良好,有助于安全、有质量地完成手术;4、手术中以劈核器辅助超乳头,避免用超乳头追逐核块,可有效避免虹膜损伤和后囊破裂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旭东,施玉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2,12:753-754.
[2]姚克.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进展及相关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00,36:85-87.
论文作者:张慧明,田晓艳,蒋虹,杨帆,毛青萍,马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白内障论文; 超声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角膜论文; 切口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