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跟骨宽度和Gissane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57%,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跟骨解剖形态,治疗效果与保守治疗相比较更明显,手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跟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由挤压或者从高处坠落所致。跟骨属于松质骨,血循供应丰富,一旦复位不良或者骨折线进入关节面,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给患者今后生活造成不便。目前医学上对跟骨骨折采取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者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别。本文旨在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5±2.5)岁。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方法为:用硬膜进行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在跟骨外侧进行骨膜下剥离,将腓肠皮神经皮瓣和腓骨长短肌腱掀开,使跟骨外侧露出[1]。用小号骨膜剥离子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块,使跟骨的Gissane角恢复。另外用手对向挤压跟骨两侧,恢复跟骨的宽度和高度。如果有骨损伤者则应该进行植骨。冲洗切口,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方法治疗。患者麻醉后从跟骨结节跟腱止点两侧打入2枚斯氏针到关节面下,之后撬拨骨折复位,挤压跟骨两侧使增宽的跟骨复位。再将钢针打入跟骨前部或者骰骨内。用石膏进行外部固定,6周之后拔除钢针,继续用石膏外固定4~6周。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进行详细记录,疗效判定标准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 评定标准。从功能与疼痛两方面来进行具体判定,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一般:50~74分;差:<50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后跟骨宽度和Gissane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57%,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多是由高空坠落或者交通事故所导致。跟骨骨折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足跟疼痛、皮下淤血、局部胀痛等情况[2]。骨折严重会导致距下关节活动能力完全丧失。跟骨骨折会破坏跟距关节,使其出现粘连和僵硬的情况,跟骨畸形愈合后易形成骨刺,使患者产生运动性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保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是采用闭合斯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对跟骨骨折无位移的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对于跟骨骨折有位移的情况则治疗效果不显著,应当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患者足底的淤血,跖趾关节和跗跖关节的粘连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治疗也够避免脂肪垫萎缩,降低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治疗易出现的关节面复位不完全、复位后不容易维持等情况[3],更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手术治疗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宝林;廖红妹;朱永文;张连科;郑斯夫.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临床经验总结[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8):1827-1828.
[2]李春宇.跟骨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148-149.
[3]戴涟生.跟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5):7883.
论文作者:胡水根,何金菁,钟英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保守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关节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