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研究论文_汪雄南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研究论文_汪雄南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高州供电局 525200

摘要:现代配电网系统中已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现代智能电网建设规模比较大,且体系结构复杂,所以传统分工模式无法满足电网运行需求。为全面确保电网运行资源有效利用,提升运行效率,优化当前作业流程,必须进行配电运营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1 配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分析

配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电力企业传统生产作业方式。企业通过配电设备运维一体化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技术资源。对配电检修维护人力资源、安全控制及生产车辆进行优化整合,保证电力企业运维人员能够承担配电运行、检修职责。电力企业在配电管理中,通过配电运营一体化工作模式,将集控中心划分为监控管理和电网调度,以提升配电线路巡视维护管理能力,最终提升配电运维一体化水平。电力企业利用运维一体化检查和维护配电设备,确保了电网安全运行,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电力企业实现运营一体化,可确保同班组倒闸操作可行性,有效维护和检修系统;加强设备日常巡视力度,可在同一段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提升作业效率;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实现生产管理系统创新发展。

2 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原则

第一,安全原则。电力企业需保证电力系统运行顺利,并满足电力用户的各项基本需求,才能建设配电运维一体化工程。

第二,引导激励原则。实施配电一体化模式时,提升了运维人员工作强度和工作职责,需提升对运维人员的要求。因此,为避免运维人员产生负面情绪,电力企业应当注重考核运维人员工作绩效,加强工作积极性。此外,智能电网配电一体化工程的实施对企业内部职工的技术性要求也比较高,企业必须对配电网运维人员实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各项激励制度充分发挥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电力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效率优先原则。电力企业必须改革传统工作管理模式,推广智能电网配电一体化模式。采用此模式能有效提升电力企业配电网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企业在实行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并借助精细化管理和先进技术建设配电一体化模式,以便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3 电力企业配电运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模式问题

电力企业一直都采用专项专配运营模式,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为提升生产运行状态,需采用两票三制标准管理监督各项工作情况。由于电力企业建设配电运营一体化后,运行维护人员不仅需检修和维护系统,还需做好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相应地改变了工作流程。因此,电力企业需优化管理工作流程,同时优化并完善各项制度。

3.2 现场操作安全问题

配电系统运营操作前,电力人员需按照现场设置的各项安全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对于电力企业运行的带电设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并且做好补充说明和各项安全措施。由于传统电网生产期间需检修和维护大型机械设备,相关操作人员必须调整和优化设备状态,在断电情况下开展电气设备检修维护操作,并在完成所有检修工作后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交接验收。设备运行维护期间,各岗位人员需履行职责,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和执行各项安全措施,以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3.3 劳动安全问题

电力企业建设配电运营一体化后,运行维护人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积极承担电力安全职责,致使部分维护人员劳动强度增加,检修维护安全风险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智能电网配电运营一体化建设方案

4.1 运维一体化建设原则

第一,建设期间必须遵循安全原则。配电网运行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运维人员可在安全环境下工作,只有保障运维人员人身安全后才可确保运维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保证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第二,坚持效能释放原则。提升运维人员工作效率后,电力企业才能更好地建设运维一体化,并实现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4.2 运维一体化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

编制配电网运维方式时必须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能积极投入到运维工作。同时,应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以监督和管理不同部分工作实际情况,顺利开展配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工作。因此,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以下方案。

第一,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策略。由于我国在智能电网配电一体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必须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策略,以确保运营一体化建设质量,主要包括倒闸操作、配电巡视及安全故障问题分析。但是运行维护期间仅完成上述工作无法满足智能电网配电一体化要求,还需成立独立部门负责配电站电力设备运行工作,全面提升检修维护工作的实效性。由于我国不同电力企业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实施智能电网配电一体化期间,需充分考虑智能电网实际运行情况,注重各部门沟通交流。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与义务。智能电网配电一体化运行维护中,要确保电网运行稳定性,开展各项操作时应充分考虑配电一体化时间跨度,避免配电一体化实施效果不理想。

第二,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运营一体化建设期间,还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制度建设中,以实现约束和激励作用。制度建设期间,需做到以下4点。首先,需充分考虑运维一体化特点,以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需明确培训方案、检查内容及考核内容。其次,由于培训工作涉及较多内容,所以必须审核培训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全面落实和执行培训方案,重点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培训。再次,通过建立风险控制卡对运维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该控制卡可确保人员按照标准开展各项操作,还能保证设备运营管理的有效衔接。最后,按照配电站实际情况整理所有仪表仪器。如果部分仪表仪器不完整,则需及时购置各项设备。

第三,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电力企业实行激励机制,可有效确保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通过激励机制使相关人员正确认识运维一体化工作,强化技能素养,提升工作积极性。首先,电力企业可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确保实现运维一体化后企业员工可接受薪资待遇,实现自我价值。其次,优化配置定级岗位。电力企业人员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员工岗位比例计算薪酬待遇,确保薪酬组合的合理性,全面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注重培训和教育运维人员。智能电网运营维护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配电站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配电站现代化发展模式下,传统运维工作已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需注重运维人员的管理培训,全面提升配电站设备运维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完成培训后进行考核,全面提升配电网运维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 结论

电力企业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由于智能电网运维一体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实践运行时间较短,未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导致电力企业在实际建设期间经常存在问题,影响运维一体化建设效果。因此,电力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重配电网运行维护,做好细节管理和监督工作,以便为智能电网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真.论述10 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J].中国设备工程,2018,23 (24) :228-229.

[2]赵振华.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运维管理控制要点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8,15 (12) :139,143.

论文作者:汪雄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研究论文_汪雄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