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森林生态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其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雾霾等多个优良特征。因此,本文以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必要性,阐述了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特点。并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褐斑病
前言
木荷又可称为荷木、荷树,为茶科木荷属,主要生长在长江南部的浙江、福建等省区,是我国生物防火林带营造主要用树种。木荷具有含水量高、油脂含量低的特点,可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带,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抑制大型山林火灾蔓延。因此,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必要性
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世界各国森林火灾风险大大增加,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1]。特别是极端天气现象的出现,致使我国森林火灾问题频繁发生,对野外生产作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实施,一方面可以阻断生物防火林带,控制火灾扩大趋势。同时优化林分结构,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概率。
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森林防火模式而言,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成本较低,防火主动性较高,可以起到良好的森林火灾控制功能。同时在防火林带可以种植一些果树林,或者食用原料林,可进一步提高防火林带风景美好效果。
2.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应用特点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植株含水量高,且无病虫害的树种。如冬青、油茶、酸枣、楠木、珊瑚树、木荷等。具体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特性如表1。
表1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应用特点
3.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策略
3.1林带设置
依据林场森林防火需要控制地质特征,结合森林防火林带规模及自然地形、河流、山川等自然障碍情况,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合理选择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类型,如主防火林带、田边防火林带等[2]。
在林场防火林带类型选择完毕之后,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合理设置森林防火带布局。其中主防火林带主要设置在新造用材林基地周围,如工区界、集体林交界位置、场界山脊上方等。通过永久边界标志的设置,可起到有效的防火作用;田边防火林带主要设置在林地与大规模农田交接位置,可避免农用火种导致的森林火灾问题;副防火林带主要布置在面积超出二十公顷的连片山脊。通过林带两侧边缘地区人行道的设置,可以在控制森林内火火势的同时,在林带周边进行巡逻维护,保证火情的及时发现、控制。
在林场防火林带布局设置完毕之后,为保证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际效用的充分发挥,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根据防火林带保护对象特点,合理调整林场防火林带规格。如对于杉木、马尾松等针叶人工林而言,可控制主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在20.0m以上;田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在10.0-15.0m之间;副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在15.0-20.0m之间。若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期间,出现陡坡、针叶林带高地段,或者风口风道地段,可适当拓宽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一般拓展宽度为3.5m。
3.2林带营造
首先,基于木荷生长特点,其大多为四月下旬或五月上旬开花,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成熟。因此,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应在木荷果实呈黄褐色,且木荷果实微微破裂后进行采集。并将果实阴干处理12-24h。随后将其暴晒处理72-128h,在木荷果实表皮完全开裂后筛选完整的种子。
其次,在育苗期间,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应选择中等肥沃的酸性砂质土壤,深翻土壤22cm[3]。并进行基肥施加。在基肥施加完毕后,采用宽床窄沟法,控制种植区域规格在1.0m*1.50之间。随后在当年二月下旬进行撒播播种。为保证木荷种子健康成长,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控制木荷播种量在125kg/hm2左右。在木荷播种后,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采用木板轻压土壤,促使种子与土壤完全接触。并采用火烧土、轻砂土、草皮覆盖在种子上方。在25天左右幼苗出土率达到75%左右时,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揭除土壤。随后每月进行两次或三次拔草作业,以早、小为原则,避免其他植物对木荷苗正常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松土施肥措施,在幼苗侧根生长时进行首次施肥。随后追加尿素三次,每次每公顷施加23.0kg。在这个基础上,追加施用两次复合肥,每次每公顷施加46.0kg。
再次,在五月上旬,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进行两次间苗措施,每次每平方米定苗130株。在管理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将一年生木荷苗木进行出圃造林。在出圃造林阶段,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应依据不伤须根、不伤侧根、不断苗木、不伤芽为原则,在无风隐蔽位置进行苗木选择。并进行苗木枝叶、根系的合理修剪,控制起苗后木荷苗根系长度在15.00cm-20.0cm之间。并将根系长度相同的苗木进行捆扎,在保证木荷苗木根部湿润的情况下进行运输。
最后,考虑到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分布分散及地况复杂性,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扎起改造后生土带进行防火线的设置。即针对无法采用炼山清理的林地,采用0.55L/m2威尔柏溶液、草甘膦除草剂灭除以往防火线上杂草,在240天后进行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并依据株距要求,进行定点挖穴。同时根据立地条件及木荷苗木类型,进行挖穴规格的合理设置。如对于根系在18.0cm左右的II类苗木,可控制其挖穴规格在50.0cm*40.0cm*35.0cm;而对于根系在15.0cm左右的II类木荷苗木,可控制挖穴规格在60.0cm*40.0cm*45.0cm左右。
3.2栽植管理
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初期,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选择I级木荷苗木或者II级木荷苗木,在大寒时期木荷越冬芽萌发前期,依据三随、三不、五要点原则进行栽植[4]。其中三随为木荷苗木出苗应随造、随起、随运;三不应保证不伤害木荷苗根、不伤害木荷表皮、不伤害木荷芽;五要点应保证栽种深度、栽种时根系舒展度、根部垂直度、打进紧实度及反山控制效果。
3.3病虫害防治
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期间,褐斑病、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因此针对具体病虫害特征,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应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其中针对褐斑病,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应在当年秋初,采用45%多菌灵粉剂450倍液,每间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喷洒,连续喷施三次。或者采用45%退菌特粉剂900倍液,每间隔半个月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针对地老虎虫害,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在晚上八点至十点之间,或者凌晨五点至七点之间,进行掘洞扑杀或毒饵、黑光灯诱杀;针对蛴螬虫害,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人员可采用冬季翻耕措施,提前播种。并采用55%马拉松100倍液在苗期施加。
4.总结
综上所述,木荷具有良好的阻火性、耐火性、抗火性、生态适应性、抑制植物生长性及经济性,在防火林带营造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因此,相关人员应正确认识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实施优势,结合区域情况,在基础营造林措施实施的前提下,从苗木选择、栽植控制、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生物防火林营造方案,保证木荷生物优势充分发挥,从根本上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伍志斌.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绿色科技,2018(3):122-122.
[2]陈真泉.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6,33(2):121-121.
[3]牛维其.泸溪县军亭界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6(1):106-107.
[4]刘展林.木荷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抚育及施肥效果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7):94-94.
论文作者:曾奇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林带论文; 生物论文; 技术论文; 苗木论文; 人员论文; 根系论文; 火灾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