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九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黑龙江论文,发展战略论文,社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垦区改革开放17年来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八五”以来,垦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全省和全国农垦系统的发展水平,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7%,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8个百分点。要加快垦区发展,必须深刻领会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展示的宏伟蓝图为指针,认真总结垦区17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对垦情的认识,找出能够统领垦区改革和经济建设全局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垦区经济快速发展,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奔小康的目标,全面实现垦区“九五”发展战略目标。
一、加快垦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加快垦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目标,坚持“三转、两开、一打牢”,突出做好四篇文章,精心实施六大战略,使垦区经济尽快步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到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任务,国民生产总值在1994年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实现“1155”目标,各项社会事业相应发展,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垦区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为下个世纪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垦区成为结构优化、实力雄厚、发展后劲足、竞争优势明显、社会文明稳定的新型垦区。
坚持“三转两开一打牢”。“三转”就是要按照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转变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使总局现行的管理体制迅速而有序地向集团公司化的经济实体转变,使企业尽快改组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使经济增长方式由以扩张型发展、粗放经营,尽快转变为以内涵发展为主、集约型经营。从而使垦区经济在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快速发展。
“两开”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开发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放开搞活的政策。就是敞开局门、场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就是放开群众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手脚,调动每一个经济细胞的积极性,造成垦区上下人人都想加快发展、人人都为加快发展出力的态势,使加快发展成为千百万人的共同事业。
“一打牢”就是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作为垦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大搞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兴农,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为手段,打牢农业基础。以农业的发展支撑和带动其它各业的快速发展。
突出做好四篇文章。就是要做好资源综合开发的文章、盘活存量资产的文章,加快优化结构的文章和发展非国有经济的文章。
精心实施六大战略。就是要在推进垦区经济发展中,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开放开发战略、产业化战略、龙头牵动战略、小城镇带动战略、科教兴垦战略和能人战略。
实现“1155”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实现粮豆总产85亿公斤,力争100亿公斤;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6亿元(1990年可比价),力争1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0亿元(1990年可比价);人均纯收入5000元,提前实现翻两番奔小康的目标。
二、紧紧围绕发展目标,突出战略重点,全力推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加速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为使垦区的改革在转换经营机制上有大动作,在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加速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垦区在深化改革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总体改革上,由对旧体制的突破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二是在改革方式上,由单项推进转向整体构思配套推进;三是在改革内容上,由放权让利、责任承包转向在抓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构造新的管理体制。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一是农业改革要继续坚持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各经营组织都应做到“四到户、两自理”,成为经营、投入、利益和风险的主体,并尽快构建起农业现代企业制度。要继续分离农业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同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工商运建服企业的改革要大力推进公司化和民营化的进程,即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小型企业实行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使其真正成为“四自”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加快垦区流通体制的改革,通过推进下延和上联,走连锁经营的路子,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和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体系。
二是加快实现由行政管理体制向集团总公司的企业管理体制过渡,将总局改组为“黑龙江农垦(集团)总公司”,同时保留“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牌子,承担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管理局做为一级管理层次要取消,改组成总局的派出机构。
三是积极推广绥滨农场的政企分开模式,农场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农工商公司。探索一条实行由省派出、垦区内部分开的社区管理体制的新路子。逐步实现政企分开。
四是加快发展以职工自营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的非国有经济,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单一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五是配套推进其它改革。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加大事转企的改革力度。
(二)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开发、联合开发之路,尽快把垦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为了加快实现垦区的宏伟目标,解决制约垦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经验不足等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敞开局门、场门,走开放开发、联合开发之路。当前,外商已在把投资的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且对农业开发项目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大力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要特别重视吸引和挂靠国外大企业集团与名牌企业,着意搞好与他们的合资合作,实行大公司带动战略。要充分发挥分布在国内外的老北大荒人、返城知青在开放开发中的桥梁、媒介和纽带作用,调动垦区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加快垦区经济发展服务。垦区的最大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和有一定的存量资产,要确立“以资源引技术,以土地引资金,以市场引项目,以存量引增量”的新思路,以追求土地产出和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突出土地资源开发、存量资产开发和小城镇开发三个重点,面向本场职工、垦区内部农场和职工、省内国内和国外这四个层次全方位开放。积极提倡、鼓励和支持垦区职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特别要鼓励和支持人多地少的农场和职工到垦区内外搞异地开发,以尽快使职工和农场富起来,尽快把土地资源和资产存量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垦区开放开发的具体任务:一是在保证土地法人财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垦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人士开发垦区土地资源,特别是开发“五荒”资源。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业基础,盘活资产存量,优化生产要素组合,走引资嫁接、改造、联合、兼并之路。三是充分利用已具规模的农垦小城镇招商引资,使其成为发展二、三产业的载体,成为区域性的产品集散、物资流通和信息传递中心。四是利用毗邻大中城市、边境地区、油田矿区的市场优势,进占城市、油田矿区、边贸乃至独联体的大市场。
加快对外开放的关键,在于破除封闭观念,形成开放共识。要把对外开放由少数的、主要是较高层次领导人的行为,转变为多层次的全民的自觉行为,构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放的格局。
垦区要积极主动参与发展区域经济,走与地方联合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界限,以及行业、产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继续加快农业发展,努力夯实经济基础。
农业是垦区立命之本,是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垦区的二、三产业主要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努力夯实农业基础,建立“两高一优”农业是垦区固本强身之术。
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大投入,搞好以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为主体的农田基本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仓贮、农机、种子基地、粮食处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和各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垦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搞好垦区主要江河的堤防工程和涝区的续建配套,加强病险水库的消险加固,以解除洪涝威胁和保证灌溉用水。继续完善生态林业体系建设,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搞好市场研究和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农业对市场风险预警和抗御能力。
其次要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实行压麦稳豆、大上玉米和水稻。到本世纪末使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00万亩,年产量60 亿公斤,成为向粮豆总产100亿公斤目标冲刺的主力军。 另外要适当扩大经济作物和其它附加值高的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第三,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多种措施,确保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一是生物措施,如推广良种、以稻治涝、生物防治病虫害等。二是工程措施,大抓水利工程搞好排灌结合、旱涝兼治。三是耕作措施。加快推广深松、少耕、免耕、抗涝耕作法、建设“土壤水库”、秸杆还田等有效做法。四是装备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适应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本世纪内要把原有农机具全部更新,代之以大马力拖拉机和新型联合收割机。同时要重点加强水稻插秧机、玉米移栽机和铺膜机械的完善、配套与推广,做到优质、高效、先进、节能。
第四,积极推广新技术,不断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继续抓好行之有效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同时,重点搞好“两膜三移”工程。积极推广良种,大力发展种衣剂和富硒小麦等新技术。积极发展绿色食品。要加强农艺管理和技术管理。在机具标准、农艺标准、田间作业标准化上要有新突破。要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实行标准化作业。
为了保证上述措施得以落实,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包括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垦区农业的投入;加快建立以职工投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快开放开发、联合开发的步伐,充分借助外力发展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强化管理,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观念。
二要改进对农业的管理方式和领导方法,变单纯的催种催收为规划协调、服务指导。各级一把手都要抓农业,各级领导都要有自己的试验田、示范点。各单位都应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好典型,以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通过看典型、学招数来找差距、促发展。
三要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搞好市场预测、种植咨询、良种提供、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病虫害防治、农技推广等服务工作,为加快农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科技保证。
(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向优化的经济结构要总量、要速度、要效益。
优化结构是一项工省效宏,从内涵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和整体经济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措施。同时,为了改变垦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整体低级化,即一产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过小的产业结构,种植业比重过大、畜牧等业比重过小的大农业结构,以及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等状况,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抗灾之路,我们也必须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的步伐。要坚持市场取向和效益取向,搞好统筹规划和地区布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切忌结构趋同和搞新的“大而全”、“小而全”。
畜牧业是垦区经济的短腿。而发达的农业总是以发达的畜牧业为其特征的。一些发达国家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高达70—80%,甚至90%以上,而我们仅占12%。垦区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垦区畜牧业长期徘徊,其症结除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等原因外,主要就在于自身效益低下,龙头加工企业牵动乏力。畜产品价格偏低使其比较效益在各业中处于劣势,从而导致资源从畜牧业流向效益更高的产业。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途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按价值规律不断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一要提高加工企业牵动能力。即通过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对高价原料的消化能力,走出过去压低畜产品价格——维持加工企业效益——畜牧业萎缩——畜产品减少——加工企业开工不足——效益更加滑落的怪圈。二要走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延伸之路,大力提高畜牧业自身效益。
垦区工业主要是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为了改变垦区重农型、原字号、粗加工、低级化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垦区工业潜在的巨大优势,提高垦区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进而给21世纪垦区经济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业发展。
首先,要改变把工业当副业看,用管农业的办法来管工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业放到垦区支柱产业的位置上。
其次,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按照“三改三达一加强”和内涵为主、外延为辅的扩大再生产方针,认真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技术改造。要加快转机建制步伐,尽快把企业推向市场,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延长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搞好垦区工业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系列开发、重点扶持、集团经营;要加快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推进资产经营。集中筛选和扶持一批产品好、信誉高、班子强、机制活、有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使其发育成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并以其为核心通过投资控股、兼并联合等资本营运方式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要强化项目的论证工作,切实搞好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要改革投资体制,使投资倾斜与企业的改组改造相适应;要大力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做到明思路,抓班子,推改革,搞服务;要强化以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各项管理,狠练内功,提质降耗,增速增效;要继续坚持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加强对干部和职工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要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企业家队伍,提高垦区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第三,实施产业化战略,推动工业和农业、畜牧业以及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在扶壮龙头、发育基地的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利益、资产、契约等联接手段,使龙头、基地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的路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尽快建立起市场、龙头、基地与农户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近期主要抓好甜菜糖、乳品、粮食、大豆、禽类等五大系列的贸工农一体化。
产业化作为一种生产经营形式,涉及产加销各个环节的利益,需要在产业布局、政策引导、利益分配、科技服务等诸多方面协调运作。要切实抓好市场、龙头、基地和联接手段等关键环节。通过灵敏的市场信息系统和调研预测系统,切实掌握市场的脉搏及其变化;通过投资倾斜,引资嫁接,扶壮龙头,强化其牵动功能;通过建立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基础作用;通过实行政策倾斜,扶持等一车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善待农户;通过利益吸引、资金联结、契约约束等,强化联结手段。
第三产业是垦区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一、二产业的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均产生了不利影响。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要加快其中流通业的发展;要积极发展交通、通信、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仓储转运以及咨询信息、科技推广、旅游服务、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业,形成合理的规模与结构,通畅、便捷的网络体系,以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方便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
(五)实施“科教兴垦”战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要以增加产量、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目标,努力做好科技与教育工作。“九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上述宏伟目标, 强化科技对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 努力实施“811”工程,即推广新技术80项,针对垦区发展的重点研究与开发100项,获科技效益10亿元,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科技对垦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研究开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达到1.5%, 为垦区加快发展提供科技保证。
首先要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强化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尤其是各级领导要把抓科技进步做为重大任务和自觉行动,努力为科教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二是强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意识,使垦区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加强中试环节,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科技产品。三是强化科技投入意识。科技投入属生产性投入,具有很高的投入产出比,企业应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四是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意识,全面推行“稳住一头,放活一片”的方针,调整科技事业结构,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创办高科技企业,为垦区加快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开发。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支撑垦区经济腾飞的脊梁。第三要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即建立与健全研究和开发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管理体系。这三大体系是构建垦区科技大厦的主体,是实施“科教兴垦”、使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振兴科技和垦区经济,必须坚持教育为本。要继续实施“三五”工程。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实施12年普及教育,努力办好普通大、中专学校。坚持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办学方向,继续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类在岗人员培训,为垦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质量的劳动后备队伍和跨世纪的优秀建设人才。
(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垦区人民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为了实现垦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垦区人民生活质量,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要以实现城市化为目标,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使小城镇逐步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文明整洁、环境宜人,集工业商贸、招商引资、科技、教育、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于一身的载体,成为区域性的产品集散,物资交流和信息传递中心,以及投资环境优良的开发小区。在建设中,既要立足于企业、职工自主开发、自费建设,又要积极推行开放开发,招商引资,大力吸收省内外、国内外人士前来置业办厂。二要以住房、道路为重点,加强生产队所在地的村屯建设。逐步做到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自来化,以节约占地、有利生产、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三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
标签:经济建设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畜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