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运用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局限性论文,在我国论文,导向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审计人员审查的目标就是收集充分而有效的证据,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意见,并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在这种方法下,审计过程就可以被视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一旦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风险已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可以发表审计意见。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数量、范围主要是由评估的风险决定的,这里所提到的风险更强调固有风险,也包括控制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同时对企业经营环境、管理层诚信度等做出评价。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架构的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级中去。

因此,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或者说起码应该满足大部分条件,才会产生积极作用。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太健全,审计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显著问题,导致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可能存在一定障碍。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报告的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发展模式可以说是时间短、速度快。这种发展模式会造成很多事物没有正常发育成熟,先天不足。很多事物在充分发展的状态下才会慢慢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在快速催长的过程中就会走向畸形,审计活动的发展也是一样。这就导致了社会大众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或者说重视角度有严重偏差。因此,风险导向审计也不会引起多大的重视。

迫于竞争压力,违背审计准则

我国审计事业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有报道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计划在2006年之前,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扩充其事务所规模,并计划将雇员人数扩展到12万人。国内事务所一般而言规模都不大,经验也不够丰富,在与国际所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这就导致很多事务所为了多接订单、多拉客户而降低审计标准,违背审计准则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被审单位的需要而修改审计报告。在这种大环境下,风险导向审计就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不论实施什么审计程序,其结果都是一样,更何况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本更高。

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低,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需要

虽然我国目前已有超过8万人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在执业实践中积累到足够的专业经验,难以形成相当程度的职业判断。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审计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保持高度的专业警惕,随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汇总入风险评估;同时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为不同的被审单位设计个性化审计方案。而我国的审计人员目前只能胜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下规范式流水化作业。

难以承受的高成本

从国外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来看,采用此模式往往需要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审计人员的参加,加大了人力资本的投入,无疑就会加大审计成本。而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的最大问题就是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事务所为了赢得客户而拼命降低审计收费,进而努力压缩审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程序。这种现实情况使得风险导向审计这种高成本的模式会在现阶段的中国缺乏生存土壤。

风险导向审计现在还不适宜成为我国审计业务的主导模式。但必须承认,风险导向审计毕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模式。而中国,要想引入这种模式并使之正当发挥作用,首先要使国内审计市场的发展趋于正常化。而国内的理论界,也应该研究如何使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融入我国的现实土壤之中。

标签:;  ;  ;  ;  ;  ;  ;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