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丹
(黑龙江省眼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6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时视力小于0.1的4眼,0.1~0.2的8例,0.3~0.5的20眼,0.6~0.9的6眼,大于等于1.0的1例。术发并症角膜内皮混浊18例,皮质残留5例。结论:白内障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表面麻醉技术、连续环形撕囊、巩膜隧道式切口等技术,加以改良,应用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77-02
自觉视觉变化,包括视力下降、近视和单眼复视、眼前黑点、昼盲和夜盲等。白内障中后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超声乳化技术是白内障手术的理想选择,并且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6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3~85岁,平均年龄53岁。右眼15眼,左眼16眼,双眼8眼。老年性白内障20例,并发性白内障8例,外伤性白内障8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
1.2 方法
1.2.1表面麻醉 术前10~15分钟内,术眼点爱尔卡因眼液(0.5%盐酸丙美卡因,爱尔康公司生产)共3次。必要时上方12点钟位置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2ml。
1.2.2角巩膜隧道切口 巩膜切口位于角膜缘后1.0~1.5mm,长为6~7mm,呈眉状微弯曲或直线型。隧道首先通过巩膜,然后通过角膜缘1mm,最后进入透明角膜1.5~2.0mm。巩膜隧道的制作采用半月形刀向角膜方向做扇形板层分离,过角膜缘血管弓达透明角膜,3.2mm刀穿刺进入前房,15°刀侧切口。透明角膜内切口较外部的巩膜切口长1mm,并与角膜缘平行,形成一漏斗状巩膜隧道,内口大于外口,呈倒梯形。
1.2.3前囊撕囊技术 在使用粘弹剂保持前房深度良好的情况下,用撕囊镊的尖刺破中央部前囊,用撕囊镊右侧部分向中周部划开,然后夹住囊瓣,轻轻提起囊瓣顺时针撕囊,根据核的大小来确定撕囊口的大小,一般直径为5.5~6.5mm。完整的连续性环形前囊孔即CCC使晶状体核的娩出、皮质的清除和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更容易,更安全,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最为理想的一种截囊方法[1]。
1.2.4转核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制作的截囊针,于巩膜隧道切口附近12点钟处在晶状体核赤道部垂直插入。右手将截囊针在硬核后面边左右移动边导入,左手持辅助钩固定旋转的晶状体核,随着截囊针的左右和向前移动,晶状体核逐渐脱离囊袋,进入前房。穿刺晶状体要用最小的力量和极高的准确性,针头沿着硬核边缘滑动,直至插入硬核与表层核之间。
1.2.5娩核 用一个长和宽均为4~5mm的圈套器通过隧道,直插到晶状体核下。对圈套器难以放入的,可在核的上缘周围和后面注入粘弹剂,使核游离。轻轻施压力于隧道后唇,圈套器拖住晶状体核导向切口。使核进入并嵌顿于漏斗状隧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晶状体核位于内部切口时,施加于隧道的压力逐渐引向切口的外部。有时可在12点钟位的上方角膜缘后4~5mm处的巩膜再施加外部压力,或在6点钟位的下方角膜缘处向下牵拉球壁辅助核娩出。
1.2.6皮质吸出 晶状体核娩出后,用超声乳化仪注吸手柄吸出皮质,用灌注液维持前房和加深囊袋,游离的表层核可随灌注液自隧道切口排出,残余的皮质用注吸手柄吸出。
1.2.7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皮质完全清除后,注入粘弹剂填充前房和囊袋。植入人工晶状体时,先将下襻植入囊袋内,然后用植入镊推动光学部使人工晶状体顺时针旋转,夹住上襻,将上襻旋转植入囊袋内。
1.2.8切口的处理 隧道切口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需要检查切口是否密闭,前房能否维持正常深度。如果前房浅,隧道切口漏水,可在隧道切口两侧的角膜基质内注入少量的灌注液,使角膜层间轻度水肿,一般能提供良好的眼压,密闭切口。
2.结果
出院时视力小于0.1的4眼,0.1~0.2的8例,0.3~0.5的20眼,0.6~0.9的6眼,大于等于1.0的1例。术发并症角膜内皮混浊18例,皮质残留5例。
3.讨论
超声乳化技术是白内障手术的理想选择,并且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该手术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白内障患者均采用该手术。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同时,也在研究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技术[2]。有些情况下,如高度近视的核性白内障、成熟期或过熟期的硬核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硬核白内障、一些合并有角膜病变的硬核白内障、玻璃体切割术后有可能存在后囊膜破裂的并发性白内障等,如果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我们需要考虑超声乳化和囊外两种手术方式的利与弊。因此寻找一种操作简单、高效、快速,并能克服以往常规囊外摘除手术后散光度大、视力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的新的白内障囊外手术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吸取了囊外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各自的优点,逐渐总结出表面麻醉下的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技术。我们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表面麻醉技术、连续环形撕囊、巩膜隧道式切口等技术,加以改良,应用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手术的全部过程均是在正常前房深度的情况下完成,这种技术术后炎症反应较轻,而且1~3个月后的视力和超声乳化一样好。
摘除混浊的晶状体皮质及核,但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减少眼内结构的颤动,减少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避免术后发生玻璃体疝、玻璃体与角膜内皮层接触所致的角膜内皮损伤。并为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准备了条件: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显微手术器械完成。以往采用较大的手术切口完成,现在多采用6mm以下小切口。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能性较大。白内障手术期间在正常前房深度下手术,保持眼内正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白内障医生所接受。这种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整个手术过程均在正常前房下完成,这种情况是通过前房注入粘弹剂和采用超声乳化注吸手柄,控制和保持着前房深度而实现的[3]。由于超声乳化注吸手柄灌注量较大,手术操作过程中任何眼内液体的丢失都能立即补充,平衡盐液平稳的流量确保前房深度的恒定,从眼内流出的液体也是恒定的,有利于吸出和冲走眼内的晶状体皮质、血块和色素,而这些皮质能导致术后的炎症反应。手术过程中由于丢失的平衡盐液瞬间得到补充,使得前房深度很少波动,前房中液体的流动不致发生急流,以致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量的降低,结果术后炎症反应很轻微。正因为前房始终保持正常深度,有大流量的水流流出眼外,大多数细菌的侵入均可被阻挡,同时灌注瓶就像一个可以不断向眼球提供药物的储存库,如1:1000000的肾上腺素(可以保持瞳孔散大)、抗生素或是其他术中需要的任何药物。在这种技术中,手术时间的长短并不那么重要,术中正常前房深度会尽可能保持血一房水屏障的完整。睫状突、脉络膜、视网膜和虹膜的血管在术中任何时候都不会暴露在低眼压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渗出物形成或更为严重的驱逐性出血发生。手术期间保持正常前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正常前房的条件下实施手术,不仅安全,避免并发症,而且也是可控制性手术的前提。眼球内部结构未被扰乱,任何预先计划好的操作均能实行。
【参考文献】
[1]邓洪.不同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2.10(2):159-160.
[2]张晓辉.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9(3):236-237.
[3]刘元昌.718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36):25-25.
论文作者:任志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白内障论文; 晶状体论文; 切口论文; 角膜论文; 手术论文; 超声论文; 巩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