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_会计准则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_会计准则论文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准则论文,事业单位论文,单位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也叫非盈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采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有关方面提供可靠、有用和公允财务信息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都属于基本会计准则层次,分别是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对总则、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及附则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规定。

二、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具体来看,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1.相同点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相比,具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下表2-1所示。

表2-1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相同点

相同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

都有四个结构,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会计报表的

基本内容和要求。

(1)制订的目的和依据相同。两者都是在第一条中明确这个问题,制定企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的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保

证会计信息质量,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会计准则的。

总则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两套会计准则在这一点上都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即会计

方面 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

(3)采用的记账方法相同。都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4)记账使用的文字相同。都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两者都具有而且内容完全一致的8条一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一般原则方面 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

会计要素方面 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在计量、确认与报告方面基本一致。

都规定了完整的报表体系,即各自会计报表都包括基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和情况说明

会计报表方面 书。

附则方面都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2.不同点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下表2-2所示:

表2-2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不同点

不同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企业单位会计准则

适用范围不同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

适用于设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有谨慎性原则和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没有此两条原则。

原则

有专款专用原则没有此原则

原只有发生经营性收支业务时方可采用权责

则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方 款项支用 对于国家指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规定的 不要求专款专用,但需要划分收益性支出

面 原则不同 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与资本性支出。

稳健程度异勿需谨慎原则 要求谨慎原则

“资产”所包

资产中没有递延资产,对外投资不分长期 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

含的内容不

同 投资和短期投资。 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负债”所包 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含的内容不 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借入款项没有 “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同 按时间区分长短期。

“净资产”的

表述为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 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

表达方式和

内容不同专用基金和结余 积和未分配利润

定义为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

素“收入”的表定义为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

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

达方式和内他业务收入(企业除基本业务收入以外的

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取得的投资收益、利

容不同

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和基本建设收入等

将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

对“耗费”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

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下的定义不 建设项目的开支定义为“支出”,包括事业 定义为“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

同 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 期间费用。

级支出以及基本建设支出等。

“利润”要素不需“利润”要素

需“利润”要素

报表种类异 不含现金流量表 含现金流量表

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

表资产负债表 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 式设置的,资产项目列在报表的左方,负债

方结构不同产和支出),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 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列在报表的右方,从而

面资产和收入),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 使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平衡。

附实行时间异 1998年1月1日起试行 自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

则对不能适用该准则及参照执行该准则的情

方说明情况不同 对此未作任何说明

面况作了说明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结合现行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比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除有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必须保留的特色,如建立净资产概念、实行支出核算等外,发现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以下几个在核算上的缺陷:

(一)关于固定资产及修购基金问题

1.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1)从固定资产计量标准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一般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若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规定的弊端有三:其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普遍提高,一般设备价值500元、专用设备价值800元的固定资产标准已经明显偏低;其二,一些单位价值较低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电话机、办公桌椅等,也必须在固定资产中核算,这些带有低值易耗品色彩的资产混入固定资产中核算,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其三,加大了连带的固定资产日后管理的工作量。企业的固定资产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价值方面的硬性规定,只是提供了一个确认基础,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等。事业单位据此调整固定资产范围,简化工作手续,将会大大克服以上弊端,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

2)从固定资产价值核算上看。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除非存在未决的待处理固定资产财产损溢或未到期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从入账到报废两者的账面数始终不变。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减少,以其历史成本为限,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且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体现,导致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

2.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是按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此种核算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1)国家从1998年起对事业单位全面开征企业所得税,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直接作为事业支出,不但虚增了事业成本,而且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作纳税调整;

(2)企业的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于固定资产原值的下方,与其抵减后得出固定资产净值,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为保证固定资产更新与维护而提取的修购基金,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毫无计算关系;

(3)依据税法,“事业单位按照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不得列支”,但是,依企业固定资产准则提取的折旧却可以在税前据实列支。

事业单位借鉴企业固定资产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一方面可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以及盈余情况;另一方面,折旧在税前列支可以兼顾合理避税。在账务处理上,设置“累计折旧”科目来核算固定资产的减值部分。购置固定资产时可参照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计提折旧时应按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其折旧计入成本、费用。

(二)关于支出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经营支出,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核算和列报。如果说,事业单位的全部资金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这种处理是合理的,因为资金提供者需要这方面的信息;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除了财政拨款外,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方面的收入或其他收入,用这部分资金安排支出无须按财政要求的列报项目进行报告。笔者认为,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企业的经营收支没有本质区别,对这类业务应从满足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角度出发,比照企业的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硬性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都按现行规定列报,由于实务处理上的困难而会计主体难免“编造”数据,这种数据的有用性必然大打折扣。可行的办法是,将事业支出按出资者要求进行列报,将经营性支出比照企业支出办法进行列报。

(三)关于会计报表问题

通过分析可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有三大不足:

1.从会计报表体系上看,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与会计主体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了解其现金变动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报表。首先,事业单位有很多业务就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确定收支的,因而其编制相对比较容易;并且有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作参考,使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更为简单、方便。其次,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对一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处理,使得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

2.从具体会计报表的结构上看,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不合理。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作为构成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内容的净资产是一个存量概念,应归为静态报表要素,而它的组成项目中,既有存量类的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未分配结余项目,又有流量类的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项目。这两类项目性质上存在差异。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内容既包括了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状况,又包括了某一时期的收入和支出,该等式成立的时间为结账前(即资产负债表日前),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一个静态报表,应该依据结账日(即资产负债表日)的平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这是因为收支结余最终应转入“净资产”。

为解决上述矛盾,可将净资产要素一分为二,分列两个报表要素:基金要素和结余要素。基金是指事业单位自有的滚存积累资金,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未分配结余;结余可定义为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支出对比的结果,包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其中基金要素为资产负债表要素,结余要素为收入支出表要素。

3.收入支出表不能准确反映单位某一时期的收支结余情况且不应包括专款项目。收入支出表的内容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由上级拨入资金、自身的事业收入及其相对应的支出和事业结余组成,这部分内容的各个项目除“事业收入”期末结转余额到“事业结余”外,其他项目都是年终才结转余额;第二部分是由经营性收入和经营性支出及经营结余组成,这部分内容的各个项目都是期末结转其余额。这样收入支出表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单位某一时期的收支结余情况了。收入、支出项目余额的结转应在期末,可以采用表结的办法进行;第三部分是由专款的收支组成。专款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具有相对独立性,单位专项资金的收支单独列报,且专项资金余额的结转是以项目是否完工来结转余额而不是以时间为界限的。这样就不能真正体现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结余,应设置专门报表列报。

笔者认为以上“特色”表现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事业单位会计现存的问题进行纠正以后,现行的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合一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标签:;  ;  ;  ;  ;  ;  ;  ;  ;  ;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