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会论文_董丽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会论文_董丽丽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学校 董丽丽

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中的古诗词考察、综合实践探究训练、阅读能力训练、作文训练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阵地,能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特点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很重要,同时,学生如果想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也需要具备更高的核心素养,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下面,我仅就语文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来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从教学特点来看,语文课堂不仅传递的是枯燥的文字知识,更多的是为我们呈现着广阔的人文社会景观和深厚的文学底蕴。透过语文课堂,要从单纯的教授文化知识延伸到让学生透过语文课学到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文学观点等等,比如一篇文章中我们不是教学生能够分析出人物的闪光点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明白,这种闪光点对我们做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从而学习人物的精神和品质,树立自己的人格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

语文学科离不开阅读,而阅读让人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了解古今中外,认识世界,积累阅历和经验。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阅读的习惯、积累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和感悟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是走形式,要透过文字去了解其中更丰富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语文是基础学科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能认识字那么简单,所有学科的理解分析都需要语文的保障,学好语文,才能达到旁征博引、见多识广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有担当意识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这都是现代学生需要培养的素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民族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具备责任担当意识,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学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机会,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熏陶,可以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如古代有范仲淹的远大抱负;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抗战年代的小兵张嘎,放牛郎王二小;和平年代的雷锋同志;不畏艰辛默默无闻的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们;传递爱心的普通的工人郭明义……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这些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只有具备责任意识了,做的事情才能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核心素养中注重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三观还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对某一问题、行为的观念和看法,理解和分析,看似不经意的表态,可能都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修养做起,言传身教并施,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了,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社会、国家,才能用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诱惑、成就等。

五、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语文课堂灵活性比较大,形式不拘泥于一种,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容易,比如学古诗可以唱诵,学古文可以剧情还原,学习小说戏剧可以角色渗入,这些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也可以很快乐、不枯燥,从而具备积极学习的心态,能自主学习。

上述谈到的这些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的素养,只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的几个方面,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诸多的素养都需要点滴积累,慢慢养成,并且从教育者自身来说,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我想,只要能坚持不懈,勇于实践,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论文作者:董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会论文_董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