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耶的学术生态观与高等学校的学术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高等学校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高等教育是一个包括了从社区学院、小型文理学院到“巨型大学”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形成这一多样性系统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高校享有较多的办学自主权;美国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造就了多样化的院校;激烈的院校竞争促进了高校特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学术生态的重构更加丰富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前任主席欧内斯特·博耶所倡导的大学学术生态观。
一、博耶的学术生态观
尽管美国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高校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曾担任康奈尔大学校长18年之久的弗兰克·罗德斯就曾有这样的描述:“学生数量增长的一个始料不及并且似是而非的后果是教育风格的单一化趋势。……较老的研究性大学模式被许多新大学广泛模仿。这些新大学在扩张时并没有增加学科种类和教学风格。每所新大学的狭隘目标似乎都是成为另外一所哈佛大学……总体说来,新大学使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们风格的相似性以及他们实质上的毫无想像力的单一性。”[1]博耶认为,高校定位趋同主要是学术生态失衡所致:一方面,“研究的使命,本只对某些院校合适,却对所有高等学府投下了阴影——‘伯克利’或‘阿姆赫斯特’模式成为衡量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标尺。”[2]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大学的薪酬奖励、终身职位的获取和晋升等都建立在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上。在这种学术生态中,研究和教学对立起来,正如博耶所指出:“这种偏差在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里也能看得出来:我们把研究看成是‘机会’(opportunity),而把教学看成是‘负担’(load)”[3]。
博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高等学校应该超越“教学科研孰轻孰重”这样俗套的、永无休止的争论,给予学术以更广阔和更富有内涵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活动变得丰富,并且具有合法的基础。博耶在对美国高校的学术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后,于1990年发表了题为《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的报告。在报告中,博耶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生态观,即大学学术不只意味着进行“研究”,它应该包括四个不同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探究的学术(scholarship of discovery)、整合的学术(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学术(scholarship of application)和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4]。
探究是学术的本质。在学术界,最高的宗旨就是对知识的追求,就是探究的自由,并以专业的方式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而不管它导向何处。博耶认为,“对学术的探究乃是学术生命的心脏,当然处于研究工作的中心。”[5]高等学校必须始终坚持对知识创新和真理发现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燃起的激情为教师队伍带来了活力,使高等学校充满了生机。
其次是“整合的学术”。针对大学里系科分化,知识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生活与学术生活之间的分裂状态,大学应该把整合的学术摆在重要的地位。博耶认为,整合的学术就是“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把专门知识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察,用启发的方式解释数据,并常常教育非专业人员。”[6]当然,整合的学术同探究的学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首先要求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已覆盖的边缘地带开始研究,并且,“在重叠的临近地带”有所发现。这类工作越来越重要,因为传统的学科的壁垒已经影响了知识领域的拓展。同时,整合的学术还意味着鉴别或把别人的发现整合到更大的智力框架中去。
其三,为了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寻求把研究的理论与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的方法,大学还应当支持“应用的学术”。博耶认为,当今世界尤其需要将大学的学术探究和技能创新运用于解决大量现实难题。因此,“不应当为学术而学术,而应当由为国家和世界提供服务来证明其价值。”[7]
最后,教学应该在学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学的学术就是传播知识,倘若不存在教学,知识的连续性就会中断,人类知识的积累就会面临削弱的危险。所以说,“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并且,“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8]
博耶对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进行了有机整合,对学术进行了重新定义,极大地丰富了大学学术的内涵,拓宽了大学的学术边界。同时,博耶的学术观还赋予了探究、整合、应用和教学四种学术以同等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并行不悖、和谐共处,而且还应成为一个共生的学术生态系统。
二、学术生态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多样化系统
从学术生态观出发,博耶提出了建立高等教育多样化系统的思路。他建议,每一所学校要确定自己特有的办学使命,形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学校特色。如,有的学校可以把重点放在研究上,有的学校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上,有的学校则可以把重心放在知识的整合或应用上,有的学校则可以涵盖学术的各个方面。即使在一所学校里,系与系之间的重心可以不一样,即使在一个系,教师的学术重点也可以有所不同。
1.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中采用美国卡内基1987年大学分类方法,下同)具有丰富的智力和物质资源,具有活跃的无拘无束的探究传统,因此,研究型大学应始终将探究的学术,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视为基本要求,并将知识创新和研究发现作为评价大部分教师工作的关键标准。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在研究型大学也应该得到重视,例如为具有不同背景的学者提供把专门知识运用到更大的智力框架中去的独特机会,同时,鼓励专业学院把“为国家服务”从口号变成现实。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有力地支持“教学的学术”,因为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不仅应该而且也完全有条件体现“探究的特点”,在处理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方面,研究型大学应该比其他任何院校都做得更好。总之,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教学者和社会服务者,研究型大学应该兼顾四种学术并注重它们的结合。
2.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
这类学校处于向研究型大学“过渡”的状态。在这类大学里,有一些教师是以研究为中心,还有一些教授是以教学为中心。在服务方面,这类大学应该“创造性地运用它们的资源去解决城市里的问题——保健问题、教育问题、市政问题等”,它们“不仅要完成全国性使命,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完成地区性的使命”[9]。
3.综合性学院和大学
综合性院校有着独特的机遇去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它们应该是把质量和革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模仿研究型大学的模式。为此,博耶建议:一些综合性院校可以选择把重点放在“整合的学术”上,鼓励开设跨学科课程和出版论文或专著,包括以整合知识为主的教科书。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可以把知识的运用作为工作的中心,例如,它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按照赠地学院的传统,成为为所在社区服务的中心;而有些综合性大学的特殊的使命是寻找其“师范的根”,从事教育学的研究,并把“教学的学术”作为重中之重。
4.文理学院
教好本科生应该是文理学院成功的标尺。但是,博耶认为,这种看法也不是绝对化的,文理学院为综合性的学术活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气氛,这种气氛能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因此,文理学院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有时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研究,特别是跨学科的研究,至少在教师的职业生涯的某个时期应该这样做。尤其应该鼓励文理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共享资源。
5.社区学院
社区学院理所当然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任务。“社区学院未来委员会”就曾对社区学院的办学目标做过清楚的描述:“教学是教育机构的心搏。教学成功了,能量就注入了社区,就能使学院不断更新,获得活力。因此,高质量的教学是学院活力得以延续,智力强化、文化理解的网络得以建立的手段。”[10]社区学院和社区有着密切联系,应用性的、服务性的活动也会较多,如提供职业技术的培训等,因此,在社区学院恰当地强调知识的应用也是合理的。当然,社区学院也会有零星的研究,这些研究受到教学负担、经费和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规模不会太大,基本上是教与学的研究居多。
博耶的学术生态观对美国高校的学术定位以及院校的多样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院校内部,传统的学术观念得到改变,研究、整合、应用和教学的学术生态观逐渐确立,在教师聘任、奖励、晋升中开始注重学术的多样性,尤其是教学的学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在高等学校之间,不仅不同类型学校之间能够和谐共生,同类型学校之间也通过多样性发展和有效互补,形成了良性的横向竞争。
三、学术生态观对我国高校定位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学校数量和规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出现了定位不明的问题:“很多学校在介绍时自称是综合型、研究型的大学,或者说要办成综合型、学术型的一流大学,要成为全国知名、世界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不仅老牌大学这么介绍,新办大学也这么介绍,甚至刚刚批准成立高职的学校也宣称要办成亚洲或者东亚有影响的大学。”[11]诚然,高校定位不明与我国缺乏明确的高校分类标准有关,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官方”分类标准,这就造成了许多高校难以识别或有意混淆自己的“身份”。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高校对所承担的职能孰轻孰重把握不清,“许多人不加区别地将三大职能赋予所有的高校,甚至在高职、高专院校也侈谈‘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等等,其结果是‘科学研究’的职能有名无实,而‘人才培养’的职能却被虚化或边缘化,‘社会服务’也不免轻重倒置,失范失当。”[12]以博耶的学术观来衡量,这些高校实际上就是“学术错位”,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根据博耶的学术生态观及其高等教育多样化系统的见解,我们不妨重新审视我国各种类型高校的学术使命,并以此确立高校个性化定位的基础。由于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高校分类方法,为便于比较,本文综合了潘懋元先生的“三种基本类型分类方法”[13]和刘献君教授的分类方法。在学术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高校学术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如此才能充分发展个性,进而形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系统。
1.研究型大学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型大学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这类大学应当“少而精”且将突出“探究的学术”。这不仅仅因为探究的学术对国家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诚如哲人黑格尔所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且,从大学自身建设来看,强调探究、发现和集成创新,是赶超世界一流大学或缩短差距的必由之路,况且我国研究型大学本就较为薄弱的基础研究现正面临功利主义的侵蚀。同时,研究型大学应该重视“教学的学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为了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本科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为了恢复教学学术的应有地位,研究型大学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教学是大学工作中的绝对核心;教学不仅不会削弱研究,而且是‘真正’的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应尽力保持教学人员永远不忽视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14]同样,整合的学术在研究型大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为跨科学与学科综合已成为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并且“这一长期处于学术生活边缘的整合的跨学科的研究正在成为中心,并对新的智力问题和人类的紧迫问题作出反应。人类知识的边界正在急剧地重组。无疑,学术界应当给予综合的学术水平更多的注意。”[15]在应用的学术上,研究型大学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服务观,即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更加关注与国家战略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研究与‘服务’,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充当‘思想库’、‘智囊团’、‘人才基地’、‘技术孵化器’和‘社会的良心’。”[16]
由于研究型大学类型及其内部结构的多样性,由于学者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差异性,不同学校、不同系科的学术生活应该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正如同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所描述的那样:“实际上,在学问的圣殿里有许多厅堂。在有的厅堂里,学者是通过在隔音的实验室里拨控制盘来验证真理的。在另一些厅堂里,他们是通过在喧闹的城市、福利中心、诊所、法院等地方参与工作来直接验证真理的。还有一些厅堂里,一些孤军奋战的思想家是在静寂的图书馆里通过钻研故纸堆来验证他们的思想的。”[17]
2.专业型大学或学院
在我国,这类院校跨度甚大,情况复杂,它实际包含了美国卡内基分类标准(1987年版)中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综合性学院和大学、文理学院等多种类型的院校,按照刘献君教授的分类方法,又可将这类院校分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服务型本科院校、教学型本科院校等[18]。这类院校有着多重的学术使命,同时,不同的学校之间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它们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最能体现多样性与个性特色的区间。
教学研究型大学处于“准研究型大学”的状态,尽管它同研究型大学一样具有全部的四种学术功能,但“探究的学术”仅是这类大学里部分学科、部分教师的追求,基础研究不可能成为学校的唯一中心或全部内容,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部分高校在探究的学术上要突出重点,在其有特色的基础研究中有所建树。在此过程中,一些教学研究型大学要加快完成向“研究型大学”的过渡,以增加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厚度”。在教学研究型大学,更多的教师应该把“教学的学术”作为核心使命,通过卓越的教学为本科生成才、立业以及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在“整合的学术”方面,教学研究型大学可以利用多学科的优势,重点开展跨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可以通向新知识或新理论,也可以为应用的学术服务,还可以鼓励教师开设跨学科课程、出版以整合知识为主的教科书或专著。在“应用的学术”方面,教学研究型大学可以大有作为。它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高校大学,不仅要完成国家使命,更要完成地区性的使命。因此,这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其人才和资源优势,解决当前社会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注城市中的社会问题以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致力于环境保护,开发替代性能源,提供有效的医疗技术服务,等等,通过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成为区域的教育中心和生活的中心。但在服务过程中应该注意,“要把服务看成是学术,就必须将服务同一个人的知识的专门领域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联系起来或直接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19]
在教学型本科院校,高质量的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本科教学始终是教师学术生涯的核心。同时,一些多科性的院校也可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编写高质量的教材、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组织跨学科研讨会等,均应视为参与了整合的学术并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奖励。应用的学术也可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应用更多地要服务教学、促进教学,而不是分散教师的精力,因此,应用学术的重点应放在教学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的课程上。
教学服务型院校无疑应以本科教学为主,其整合的学术也应主要围绕着教学工作展开。由于教学服务型院校具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这就要求它们“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20] 在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和融入地方的过程中,建成与地方相互作用的大学。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地方”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为教学服务型院校应用的学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教学服务型院校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地方”特色。但在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同时,教学服务型大学不能忘记:“服务并不是无所不装的容器。尽管社会和公民项目是重要的,但它们不应当被认为是应用学术的一部分。而应该包括进来的,是教授们从事的与脑力劳动有直接联系,通过咨询、继续援助、政策分析、项目评估等进行的活动。”[21]
3.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
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任务,基于教学的整合的学术应该受到关注,应用的学术同样有用武之地。这类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区域特色”或“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为区域或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科技推广、技能培训、文化普及中也应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无法依靠正规的职业教育来满足他们提升技能的需要,对农民或农民工进行技术或技能培训,将是专科学校或高职院校职业“应用的学术”的增长点。
从博耶的学术生态观重新审思我国高校学定位问题,最终是让每一个高校准确把握自身的学术重点,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彰显个性与特色,进而形成我国多样性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所院校都应为自己的办学特色而自豪,并寻求与其他学校互补,而不是一味模仿。全面的学术活动可以在每一个校园里得到发展,但每一个院校都应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