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探讨论文_王燕燕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探讨论文_王燕燕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成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构建良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优化城市和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交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改善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促进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结构的优化,乃至引导城市空间和功能结构的优化。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交通设计;客流预测;交通组织

1引言

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进行交通设计研究,可以对轨道交通的换乘客流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和优化,进而为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能够及时建立、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中的换乘设施,从整体上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优化,实现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型,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发展的压力。

2换乘设计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同城效应的深化,人们出行越来越频繁,同时对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际间的客运交通也因此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城际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间客运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全天候、大能力、经济环保及公交化的特点,主要用于解决城市间的中短途交通运输问题。城际轨道交通往往离不开换乘,它的特点注定了它不能解决旅客“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问题,旅客通过城际轨道交通通常不能直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还需要通过换乘比如城市公交、地铁等其他交通方式来实现。换乘是出行过程中交通方式的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转换过程则是在轨道交通的车站完成的,因此轨道交通车站需要换乘设计。换乘设计是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车站内部客流流线设计、确定换乘的模式以及相关设备的规模等等。

3换乘设施的交通设计方法及应用

3.1换乘设施的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是整体、概念化确定换乘设施的空间布局方式,是后续细化交通设计的基础。对于立体式换乘设施,空间设计分为竖向布局设计和平面布局设计两部分,而平面式换乘设施只涉及了第二部分的设计内容。第一,竖向布局设计。根据立体式换乘设施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和换乘设施的不同类别,竖向布局可以分为单体式、主辅式和组合式三种。单体式单体式换乘设施将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平台完整的融合在一个建筑里,结合周边用地的性质,有时还包括了商业、住宅设施等。第二,平面布局设计。确定了竖向布局设计之后,要对换乘设施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遵循设施的换乘原则,明确换乘设施的规模,以构建换乘所需空间,详细布局及交通流线,为后期的细化设计提供基础。此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平面换乘功能区域布局原则、换乘规模、换乘区域和模式等。平面换乘功能区域布局原则功能区域是出行者换乘时经过的区域、提供换乘交通方式的空间。其空间布设原则首先需要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其次在低碳环保的背景下,应以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换乘为主、小汽车等社会车辆为辅的运输方式;最后还要尽可能的提高服务水平,换乘的便利性,使乘客的换乘距离缩短、换乘时间减少。功能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有:(1)满足乘客换乘量的需求;(2)各类交通空间明确清晰,车辆接送客的行驶路线最优化;(3)乘客途经的换乘距离、换乘时间合理化、最小化;(4)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车车冲突或人车冲突的区域;(5)换乘车辆(公共交通与社会车辆)的运转量不超过换乘设施的周转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交通组织形式

根据交通组织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组织方式,内部交通组织和外部交通组织。(1)静态交通组织与动态交通组织。交通组织的对象不同,分为了静态交通组织与动态交通组织方式。静态交通组织涉及的对象一般为停车场及设施的规划布局,停车场布局的合理性关系到换乘设施的站前广场的秩序。各类停车场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停车场泊位数量、泊位尺寸、停车场位置等。动态交通组织即为交通流组织,主要的考虑对象为交通换乘设施和相连的周边城市道路的联系。车辆组织的形式,可以采用立体式,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的空间分离,同时合理规划站前广场,组织车辆由不同的出入口进入离开,尽量减少车辆之间的干扰。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组织,则可以结合进出站乘客的路线,采取不同空间层面的上下客分离,以简化交通流线。行人组织,需要完善的诱导系统和无障碍设施,明确的通行空间。(2)内部交通组织与外部交通组织。根据换乘设施不同的空间交通组织形式,分为了内部交通组织和外部交通组织。内部交通组织的重要原则就是将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分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换乘设施内部,各种交通流的引导和干预、应急状态下(灾害、大规模突发客流、堵塞等)的交通疏解。外部交通组织是为了减少换乘设施与道路连接处可能发生的人车之间的冲突而进行的措施。主要的研究原则就是体现“人车分流”。对车辆进行交通组织时,避免不同类型的车辆在坡道等空间混行,并划分主要和次要通道,优化行车流线,提高出行效率;对乘客进行交通组织时,合理规划平面与垂直的人行通道,减少换乘距离和时间,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换乘通道。

3.3其他细节设计

(1)屏蔽门。屏蔽门的设置分为了封闭式屏蔽门和半封闭式屏蔽门,其主要目的都是防止乘客跌落站台,其作用在高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发生事故时,应有车站工作人员操作,开放所有检票闸机以便及时疏散乘客。设置屏蔽门的站台端部,应设有向站内侧开启的端门,供司机、管理人员等疏散乘客使用。(2)无障碍升降机。为方便乘客出行,换乘设施应配备无障碍升降机。方便乘坐手动或自动轮椅的残疾人。岛式站台一般设置一部无障碍升降机(可以以电梯形式出现),侧式站台应每侧各设一部。无障碍升降机一般设置在行车方向同一节列车相对应位置,电梯门不宜正对轨道。当站厅、站台间的无障碍电梯不能直接到达地面时,岛式站台车站至少有一个出入口、侧式站台车站每侧各有一个出入口,在防护段以外的出入口通道内设无障碍升降机。(3)照明设施。换乘设施内部的照明设施在一般情况下,应起到提示乘客出行安全的作用,例如引导乘客进入站台区域,或是楼梯、自动扶梯的边缘处都可以用改变照明亮度对乘客进行提示。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照明设施也应积极发挥作用,安全疏散照明和事故照明及指示照明均属于应急照明,其照度应不小于正常照明照度的,能够让乘客及时疏散。

4 结束语

通过对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旅客流线设计及换乘模式的分析研究,换乘设计需根据换乘客流量及组织形式、各条线路的建设时序及相互关系、车站周边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城市规划开发要求及其地形地质条件等一系列相关因素,采用合理的换乘方式,实现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有效集散和安全便捷换乘。

参考文献:

[1]黄世明.轨道交通与建筑物共建结构车致振动舒适度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赵建华.基于广义费用均衡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客流分配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2.

[3]丰伟.城市对外交通综合换乘枢纽系统关键问题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吴麟麟,陈龙,刘建一.基于以人为本的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11):46-49.

[5]汪波.基于周期化运行的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论文作者:王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探讨论文_王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