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_毕晓妮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_毕晓妮

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学校也需要面向社会,对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增强自身活力,提高社会竞争力。教育部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育人作用。2015年颁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成为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

(二)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中职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中职生作为义务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引导。新时代的中职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同时,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和精神需求使其对不良思想和文化缺少辨识,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或庸俗暴力色情的视频、小说而无法自拔,以致影响身心健康。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底蕴,对文化积淀、人格塑造、伦理道德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文化内涵、塑造人格、激发学力、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途径方法

(一)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创新

中职教材存在诸多弊端,专业课教材知识性强,缺少趣味性和人文关怀,文化基础课理论性强,缺少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中职课程改革衔接,需要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创新,将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相结合。将中华经典诗文、传统节日、对联、歇后语、谚语等融入语文课;将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将艺术鉴赏融入美术课和音乐课;将中国武术、传统竞技活动融入体育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注重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和现实运用,在教材中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板块,。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相融合

在专业技能课中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内容的尝试和实践。例如:将威海乡土文化融入导游专业,对威海地区的乡土文化进行价值辨识,设置民间文学、传统美食、民俗文化、现代威海等课程,展现乡土文化,宣传威海文明城市的形象;面点专业与威海非遗文化相关联,开设威海面塑、花饽饽制作、威海地区喜饼制作、胶东海鲜饺子、文登包子、荣成豆面灯制作等体现传统技艺的课程;服装与服饰专业将乳山钩织、文登鲁绣、文登草编制作、文登布玩具制作等威海非遗传统技能融入课程;烹饪专业在冷拼雕刻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素,雕刻内容可以选取十二生肖、海底世界、神话故事和人物等,其取名则可以采用富有意蕴的诗词。

(三)组建各类社团,形成文化氛围。

社团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研习社、剪纸、面塑、民族舞蹈、茶艺、国旗仪仗队、漫画、美术、摄影、棋艺等社团,让文化浸润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使学生在技艺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文化既要融入课程又要延伸到课外,将课堂与课下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拓展和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通过技能大赛、主题教育、特色活动、志愿者服务、文艺表演、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青少年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形式和多种方法、途径将文化渗透到课程建设中,实现文化与技能的融合和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泉源。在中职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结合德育工作,融入课程建设和文化建设,注重实践与养成、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进行继承、弘扬和创新,成为培育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的丰厚土壤。

参考文献:

[1].刘培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60+162.

[2].刘志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8(22):44-46.

论文作者:毕晓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_毕晓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